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试行)
背景与目的
为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有色金属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工信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试行)》。
建设目标
旨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智能生产管控、全流程的少人无人化生产、集成化的本质安全管理,以及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最终建成本质安全、资源集约、绿色高效的智能矿山。
建设原则
- 因企制宜,注重实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建设。
-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全局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分步推进。
- 创新引领,数据驱动: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动工艺与管理知识的沉淀与复用。
总体设计
技术架构
- 端:通过智能装备的应用,实现全面感知和精准控制。
- 边:利用矿山数据资源进行边缘侧的数据分析和实时决策。
- 云:集成工业微服务、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发与部署等功能,实现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
智能应用
- 智能生产与管理:通过实时生产数据的全面感知和分析,实现面向“矿石流”的全流程优化。
- 智能服务:通过对供需信息和制造资源的分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协同创新:通过数据价值挖掘,形成创新应用。
建设路径
- 现有矿山:评估企业智能制造基础,制定实施方案,逐步推进智能化改造。
- 新建矿山:从基建阶段开始,同步开展智能生产系统建设,实现全流程的少人无人化生产。
关键要素
- 本质安全:通过智能装备的应用和六大安全系统的建设,提升矿山的安全水平。
- 资源集约:通过废水指标实时监测、尾矿资源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 绿色高效:通过能耗实时监测与智能优化管控,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建设内容
- 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应用自动化、智能感知等技术,对矿山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矿山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 智能感知与装备:鼓励矿山企业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和智能装备,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 网络建设:统筹内外网络建设,确保矿山的通信畅通与安全。
- 信息安全:构建多重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矿山信息安全。
具体应用
- 采矿固定设施运行过程自动控制:实现供电、压风、通风、排水等设施的自动控制。
- 采矿装备智能控制:通过远程操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采矿装备的自主运行。
- 选矿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实现选矿全流程的智能化操作和优化决策。
通过上述措施,有色金属矿山将实现从传统向智能的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