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欧盟商会&罗兰贝格]:2024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中文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中文版)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中文版)

EuropeanUnionChamberofCommerceinChina 中国欧盟商会 www.europeanchamber.com.cn 本文所包含的信息来自于2024年1月至4月期间收集的调查信息和分析。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对任何具体事实或情况给予商业或法律建议。本报告的任何用户在没有寻求适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不应根据所包含的任何内容采取或不采取任何行动。 中国欧盟商会对本书所含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024中国欧盟商会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欧盟商会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可复制印刷本商业信息调查的部分或全部。封面©张烨,中国欧盟商会保留所有权 目录 概要1 一、2023年表现低于预期,导致对于经济不利因素的担忧加剧3 1.1再投资额减少4 1.2中国不再是所有企业的不二之选4 1.3中国本土企业也正在将部分投资转出中国7 二、“清零”政策现已取消,经济问题一览无余8 2.1不再将所有问题归咎于“清零”政策8 2.2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有所增加9 2.3宏观经济因素也对利润率产生了负面影响9 2.4内需持续疲软加剧产能过剩和竞争10 2.5企业营收略有改善13 2.6盈利能力遭遇打击14 三、企业调整预期:负向循环正在成形19 3.1报告称在华经商难度升级的受访企业人数创历史新高19 3.2监管障碍仍未得到解决20 3.3数据合规是众多企业的关切22 3.4因市场准入和监管阻碍而损失业务的情况达到历史第二高水平23 3.5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执行仍为企业关切25 3.6乐观情绪消退与悲观展望26 3.7企业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而采取的策略或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28 四、企业愈加需要应对经济安全相关的政治因素29 4.1商业政治化仍在持续29 4.2企业困于相互冲突的法律制度之间29 4.3政治化消费者需求日益政治化产生挑战32 4.4对多元化的需求加剧,但多元化并非一蹴而就32 五、取得进展需要时间和精力,并可能无法完全达到预期35 5.1关于市场开放的看法有所改善35 5.2即便市场更为开放,许多企业仍不会贸然增加投资37 5.3总部与中国运营部门的脱钩进一步降低了效率和投资者信心38 5.4外籍员工数量下降导致脱钩加速39 六、附录40 七、关于调查动机与问卷设计43 八、关于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44 九、关于中国欧盟商会44 图表目录 图1: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计划减少再投资3 图2:中国位列首要投资目的地的比例创历史新低4 图3: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因行业而异5 图4:在华扩展计划的比例处于历史最低水平5 图5:移出中国的投资有所增加6 图6:投资主要流向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欧洲6 图7:近半数受访企业观察到其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已将投资转出中国7 图8:新冠相关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正在淡化8 图9: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放缓是主要的商业挑战9 图10:宏观经济因素对盈利能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10 图11: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其行业中观察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10 图12:不同行业中观察到的产能过剩情况有所不同11 图13:对生产能力的投资过剩和需求疲软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驱动因素11 图14:近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反映产能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趋势12 图15:五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被中国本土竞争者抢占市场份额12 图16: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反映营收缩减13 图17:行业营收:结果喜忧参半14 图18:净利润与2022年持平14 图19:仅有十分之三的受访企业报告称其在华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全球其他市场15 图20:各行业在华利润占全球利润比重有所不同16 图21: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反映在华营商难度增加19 图22:营商难度全面升级20 图23:法规的不明确和不可预测是监管环境存在的首要问题20 图24:首要监管问题因行业而异(第一部分)21 图25:首要监管问题因行业而异(第二部分)22 图26:缺乏重要定义和容易触发的安全评估被视为主要挑战22 图27:数据条例推动本地化23 图28:超过半数受访企业因市场准入和监管障碍而错失商机23 图29:市场准入和监管障碍的普遍程度因行业而异24 图30:反映错失机会等同于其一半以上年度营收的受访企业数量达到历史新高25 图31:近半数受访企业认为知识产权法律和条例未得到充分执行25 图32:知识产权侵权略有增加26 图33:近半数受访企业预计会出现更多监管障碍26 图34:商业展望愈加悲观(第一部分)27 图35:商业展望愈加悲观(第二部分)27 图36:超过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削减成本28 图37: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计划通过裁员来减少成本28 图38:大多数受访企业反映过去12个月间政治化程度有所上升29 图39:五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对缺乏开展独立第三方审计的能力感到担忧30 图40:近半数受访企业预计欧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将影响在华业务30 图41:44%的受访企业预计欧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将影响在华业务31 图42:近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预计将受到美国出口管控政策的影响31 图43:反映消费者需求愈加政治化的受访企业比例小幅上涨32 图44: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已在过去两年间审查了自身的供应链33 图45:欧洲、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供应链多元化的主要受益方33 图46:大多数受访企业进口的关键零部件无法轻易替代34 图47:近半数受访企业反映某种程度的市场放开35 图48:某些行业在市场准入方面迎来了来之不易的进展36 图49:近40%的受访企业认为所处行业将会实现向外资企业全面开放37 图50:在可能获得更宽松的市场准入情况下计划增加投资的受访企业比例同比下降37 图51:十分之四的受访企业反映脱钩情况38 图52:总部与中国运营部门的脱钩主要影响了效率和投资计划38 图53:近40%的受访企业在吸引或留住国际人才方面面临困境39 图54:缺乏调动意愿是吸引外籍人才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40 图55:超过十分之七的受访企业正对在华业务进行脱碳40 图56:超过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在2030年之后实现碳中和41 图57:能源脱碳是企业采用的首要脱碳策略41 图58:可再生能源的获取渠道受限是首要挑战42 概要 在中国解除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重新开放后的第一年,在华运营的欧洲企业感受到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最初,疫情防控措施的解除为企业带来了乐观情绪,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差旅的恢复让企业得以与欧洲总部重新建立互动。但企业很快意识到,经济复苏并不会迅速实现。中国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包括内需疲软、地方政府负债严重和持续的房地产困境,仍将继续影响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整体经济状况。中国政府试图在加强安全监管与发展经济之间取得平衡,所释放出的复杂信号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信心。 关于商业政治化的总体看法略有改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2023年初中国政府取消了“新冠清零”政策。但仍 有超过半数受访企业(55%,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认为过去一年间商业环境的政治化程度有所上升。鉴于欧盟、美国和中国都在构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经济安全强化框架,法律制度间的冲突和客户需求的政治化给企业造成了愈加强烈的压力。随着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增加,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企业打造供应链的多样化和孤岛化的趋势仍在延续,但众多企业却发现要找到某些零部件或设备的替代品非常困难。 目前将中国列为当下和未来的最佳投资目的地的受访企业比例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分别为15%和12%)。很多企业不断将原计划在华投资转移到更具可预测性、可靠性并且信息更透明的其他市场。与此同时,计划于未来一年内扩大当前在华业务的受访企业比例也降到了历史低位(42%,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许多企业还减少了在华利润的再投资,35%的受访企业2024年的再投资计划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用实际行动表达态度的不仅是欧洲企业:比往年更多的受访企业(45%,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称其中国本土供应商或客户也在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市场。鉴于投资决策以周期计算、而非一蹴而就,因此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调查显示的一项积极结果是,认为其所处行业市场得到放开的受访企业比例显著增加(占45%,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令人鼓舞的是,其中一部分行业正是中国欧盟商会工作组积极倡导放开准入的领域。然而,在能获得更宽松市场准入的前提下,有可能增加投资的受访企业比例却未出现相应提升,反而出现了大幅下降(53%,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这再次表明,即使个别问题得到解决,要将投资吸引回中国也并非易事。 总体营收也遭遇打击,仅有不足五分之二的受访企业(39%,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表示2023年营收出现增 长,该比例为历史最低水平。尽管有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69%)报告净利润为正值,但该比例与2022年并列成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净利润率受到多项挑战的不利影响,其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是宏观经济因素(68%)。与此同时,受访企业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也急剧上升,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55%,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将该因素列为三大商业挑战之一。内需持续疲软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同时也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36%)称,其行业在2023年出现产能过剩,五分之二的受访企业(42%)称,这将导致通货紧缩。 2023年,在经济形势更为严峻的同时,监管障碍基本保持不变,进一步对业务前景产生了负面影响。某些问题——例如中国的网络和数据法规、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外资企业的区别对待等——对特定行业产生了尤为突出的影响。欧洲企业着重指出,总体而言,不够明确的规章制度(46%,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和中国难以预测的立法 环境(3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是其面临的主要监管问题,其中,前者已经连续第八年被列为首要挑战。此类长期存在的商业挑战得不到解决,造成了对中国监管环境将有所改善抱有乐观态度的受访企业比例进一步下降。仅有16%的受访企业预计监管障碍将会减少,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对商业前景的展望也是自欧盟商会开展商业信 心调查以来最为低迷的一年,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26%,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对公司的增长潜力持悲观态度, 44%的受访企业(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对未来的盈利能力持悲观态度。 鉴于此,欧洲企业不断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令人担忧的是,企业为应对经济持续放缓而计划采取的一些策略,或将加剧中国的经济困境,形成恶性循环。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52%,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计划削减成本,其中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计划通过裁员来实现这一目标,这将进一步加大本就紧张的就业市场压力。 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趋势是,即便欧洲企业的中国业务部门发现了业务扩展的机会,也会因为与公司总部脱钩而愈加难以获得批准。五分之二的受访企业报告了与总部脱钩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沟通减少,总部对中国当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减少。加剧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获取有关中国经济情况的真实信息时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欧盟商会之前已提出警示,此类脱钩会对双方的相互理解,以及更广泛而言,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造成不利影响。1值得担忧的是,如果营商环境无法得到切实改善,如果外界无法重新获得对合法可信的中国经济数据来源的全面访问权限,可能会导致更多投资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市场。原因在于,许多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会认为,在缺乏信息透明度和法律确定性的情况下,无法向董事会证明增加在华投资、甚至维持现有投资的必要性。 对于欧洲在华企业而言,2023年是值得深思的一年,也是重新开启合作机遇的一年。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承诺表达了改善营商环境的意愿,尤其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以及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请做好内外资不合理差别待遇专项清理工作的函》。2和3中国欧盟商会对这些举措深感鼓舞,并将继续以此为基础,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为改善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1《商业信心调查2023》,中国欧盟商会,2023年6月21日,查阅日期2024年3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