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氨纶板块亏损拖累整体业绩,看好芳纶涂覆膜产业化进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氨纶板块亏损拖累整体业绩,看好芳纶涂覆膜产业化进程

2024-08-27肖亚平、林森长城证券土***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氨纶板块亏损拖累整体业绩,看好芳纶涂覆膜产业化进程

事件:2024年8月17日,泰和新材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9.52亿元,同比上升0.55%;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下降45.37%;扣非净利润为0.40亿元,同比下降79.21%。对应公司2Q24营业收入为9.85亿元,环比上升1.97%;归母净利润为0.92亿元,环比上升266.55%。 点评:氨纶行业供需失衡导致亏损,公司整体业绩承压。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公司1H24氨纶/芳纶收入分别为8.19/11.10亿元,YoY分别为13.99%/-6.86%, 毛利率分别为-8.99%/38.48%, 同比变化分别为-12.64/-2.41pcts。公司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为氨纶行业供大于求,产品利润下滑严重。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截止2024年6月底,国内氨纶产能为129.45万吨,比2023年年底增加5.5万吨,市场需求无法消化陆续新增投放的产能,行业供需失衡依旧明显,氨纶价格持续下行。根据ifind数据显示,1H24氨纶(20D)/氨纶(30D)/氨纶(40D)华东市场主流均价分别为33745.90/32303.28/29331.97元/吨 ,YoY分别为-13.92%/-12.84%/-13.54%。 公司1H24销售费用同比上升5.74%,销售费用率为2.78%,同比上升0.14pcts;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60.30%, 财务费用率为-0.40%, 同比上升0.62pcts;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23.50%, 管理费用率为7.78%,同比上升1.44pcts; 研发费用同比上升5.64%, 研发费用率为5.55%, 同比上升0.26pcts。 公司各项现金流净额变化较大。1H24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66亿元,同比下降56.6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50亿元,同比上升63.4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69亿元,同比下降94.29%;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17.83亿元,同比下降34.19%。应收账款同比上升63.57%,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从2023年同期的7.12次下降到3.98次;存货同比上升46.48%,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2023年同期的1.66次下降到1.20次。 芳纶需求长期向好,公司产能优势凸显。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1H24间位芳纶方面,由于防护及工业过滤领域需求乏力,产品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位芳纶方面,国际龙头企业逐步复产,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长期来看,新能源产业及汽车工业有望共同推动芳纶需求的增长,行业年复合增长率约在5%-10%之间。公司作为国内较早布局芳纶生产的企业之一,先发优势明显。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公司芳纶产能约3.2万吨,居全球第三位,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产销量过万吨的企业。在芳纶需求有望长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在芳纶领域的先发布局以及产能优势,预计芳纶板块未来有望保持稳健发展。 公司布局新能源领域,芳纶涂覆隔膜产业化进程加快。芳纶涂覆隔膜是锂电池隔膜市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产品之一,可有效提升隔膜综合性能。公司不断推进芳纶涂覆隔膜项目建设,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公司芳纶涂覆隔膜中试项目于2023年3月建成投产,已通过多家电池客户的现场审核,在动力电池、户储电池、低温电池、半固态电池等项目中取得较好的进展,部分客户实现了小批量订单,同时针对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品类,新的车间和产线已在施工建设之中。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锂电池行业的成长,进而推动芳纶涂覆电池隔膜的需求,公司芳纶涂覆膜项目未来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泰和新材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43.14/52.18/63.40亿元,同比增长9.9%/21.0%/2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4.27/6.10亿元,同比增长-6.6%/37.2%/43.0%,对应EPS分别为0.36/0.49/0.71元。结合公司8月23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2/16/11倍。我们基于以下两个方面:1)在芳纶需求有望长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在芳纶领域的先发布局以及产能优势,预计芳纶板块未来有望保持稳健发展;2)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锂电池行业的成长,进而推动芳纶涂覆电池隔膜的需求,公司芳纶涂覆膜项目未来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生产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和管理及人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