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张蔓梓 登记编码:S0730522110001 zhangmz@ccnew.com13681931564 河南研究:漯河市经济及产业发展分析 证券研究报告-专题研究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6日 相关报告 联系人:马嶔琦 电话:021-50586973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788号16楼 邮编:200122 投资要点: 经济与财政运行情况:漯河市经济总量在河南省位于第五梯队,2024年上半年漯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38.2亿元,贡献了全省约3%的经济总量。从增速来看,漯河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态势。2023年,漯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收9.33亿元至136.3亿元,居河南省第1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3.4%;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居全省第7位,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相对较好。 经济结构及优势产业:2023年,受益于服务业需求大量释放,漯河市第三产业迎来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8:39.8:51.4。支持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三链同构”促三次产业融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支持舞阳县围绕盐化工产业链填平补齐和优势放大,加快培育临颍装配式建筑和现代家居、召陵电力装备和宠物食品、郾城大健康、源汇区医疗器械和智能制造、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食品装备制造和液压科技等产业集群。 重点产业布局规划:2023年漯河市出台《漯河市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梳理出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市级产业集群11条产业链和县(区)级8条特色产业链,为未来几年产业发展明确方向。预计到2025年年末,三个产业集群产值将达到千亿级规模,11条市级产业链将达到百亿级规模。现代食品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和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先进制造聚焦智能装备制造、超高压流体应用、低空产业制造等有潜力有优势的产业;新材料聚焦氟硅新材料、可降解新材料等领域。 重点园区及代表企业:据Wind统计,漯河市各类产业园区39个,占全省比例3.07%;入驻企业2.44万家、占全省比例1.93%。依据漯河市11条重点产业链,双汇发展、卫龙、南街村、中大恒源、中誉宠物、金大地化工、利通液压、保利协鑫等企业值得关注。 小结:从区域角度看,老城区和市辖县建设对漯河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产业角度看,各区县在充分发挥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对物流服务、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布局也加大力度;从企业角度看,多家国际和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在漯河市投资建厂,成为推动漯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漯河市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方面,招商引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 风险提示:经济和产业政策调整风险;数据信息动态变化与最新实况可能存在偏差;掌握资料和信息有限,所列示代表企业不够全面等风险。 内容目录 1.漯河市城市概况4 1.1.区域位置4 1.2.文化特色4 1.3.人口规模5 2.漯河市经济概况6 3.漯河市财政概况7 4.经济结构及优势产业8 4.1.经济结构8 4.2.产业优势8 4.3.产业地域布局9 5.重点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园区、典型企业11 5.1.漯河市三大主导产业11 5.1.1.现代食品产业11 5.1.2.先进制造产业11 5.1.3.新材料产业12 5.2.漯河市重点园区情况12 5.3.11条重点产业链典型企业13 5.3.1.休闲食品13 5.3.2.冷链食品14 5.3.3.预制菜14 5.3.4.功能食品14 5.3.5.宠物食品15 5.3.6.食品辅料15 5.3.7.食品包装15 5.3.8.绿色联碱产业链16 5.3.9.氟化硅新材料16 5.3.10.智能装备制造16 5.3.11.电力装备制造17 6.漯河市产业发展中的亮点与不足18 6.1.漯河市产业发展中的亮点18 6.1.1.漯河市是全国知名“食品名城”18 6.1.2.漯河市冷链物流行业迎来蓬勃发展18 6.2.漯河市产业发展中的短板19 6.3.相关建议19 7.总结和建议20 8.风险提示21 图表目录 图1:2023年河南省18地市常住人口情况5 图2:2023年各地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5 图3:漯河市GDP占河南省GDP比重变化趋势6 图4:全国、河南、漯河GDP增速变化趋势6 图5:2024年上半年中部六省GDP及增速对比6 图6: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各地市GDP及增速对比6 图7:2013-2023年漯河市财政情况7 图8:2023年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情况7 图9:2014-2023年漯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8 图10:漯河市“十四五规划”产业布局体系9 图11:漯河市各区县主导产业一览10 图12:河南省各地市园区梳理对比(个)13 图13:漯河市县、区园区数量及入驻企业数量(个/家)13 1.漯河市城市概况 1.1.区域位置 漯河市简称是“漯”,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具备较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1948年,漯河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三个功能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总面积269241.31公顷。 漯河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漯河市始于北魏,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因商贸和水陆交通的繁荣而在中原地区声名显赫。明朝永乐年间,漯河已成为商品集散的中心,被誉为“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并素有“水旱码头”之称。如今的漯河,交通网络更加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车程不足一小时,境内有石武高铁、京广铁路、漯宝(丰)铁路、漯阜(阳)铁路等四条铁路线,以及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和五条省道,构成了河南省内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1.2.文化特色 漯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定居的痕迹。贾湖遗址出土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将中国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在漯河发现的 国宝级文物七音骨笛,也将中国音乐文化史提前了3000年;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更是将 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他也因此被尊称为“字学宗师”。此外,漯河还拥有众多古迹,如曹丕代汉的历史见证“受禅台”和“三绝碑”,以及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 漯河也是一座风景秀丽、充满诗意的北方水城。沙河、澧河这两大淮河的支流贯穿全城,并在市区交汇,形成了“一城春色半城水”的独特景观。这座城市将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融为一体,展现了北方少有的水景和森林之美。凭借其亲水融绿、环境优美的城市特色,漯河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以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殊荣。 漯河更加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漯河市培育出了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著名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南街村集团和平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在肉制品、面制品、饮料和休闲食品快速膨胀的同时,食品包装、食品辅料等配套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从原料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等全食品产业链条,肉制品、面制品、饮料制造、果蔬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和食品包装、食品机械、食品辅料、食品会展四大配套产业,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食品名城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加强。 1.3.人口规模 2023年末,漯河市常住人口236.8万人,在河南省18个地市中排第15位。其中,城镇常 住人口136.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52%,较2022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2023年出生人口1.5万人,出生率为6.33‰;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为8.87‰;自然增长率为-2.54‰。从年龄结构来看,2023年漯河市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7.6%,在河南省排名第1位。 图1:2023年河南省18地市常住人口情况图2:2023年各地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原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原证券研究所 2.漯河市经济概况 漯河市经济总量在河南省位于第五梯队1,2024年上半年漯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38.2亿元,贡献了全省约3%的经济总量。从增速来看,漯河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向好态势。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4.3%,增速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11.9亿元,增长10.9%,增速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第三产业增加值471.3亿元,增长5.2%,增速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图3:漯河市GDP占河南省GDP比重变化趋势图4:全国、河南、漯河GDP增速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原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原证券研究所 横向对比来看,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231.44亿元,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同比增长4.9%,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图5:2024年上半年中部六省GDP及增速对比图6: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各地市GDP及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原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原证券研究所 1河南地市GDP第一梯队为郑州[1万亿以上)、第二梯队洛阳、南阳[4000亿-1万亿)、第三梯队许昌、周口等[3000亿-4000亿)、第四梯队平顶山、开封等[2000亿-3000亿)、第五梯队濮阳、漯河等(2000亿以下)。 3.漯河市财政概况 漯河市财政收入规模稳步恢复,财政结构与自给能力居于全省平均水平。从总量角度看,2023年漯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收9.33亿元至136.3亿元,居河南省第15位。从增速角度看,2023年漯河市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3.4%。 从结构角度看,2023年漯河市税收收入9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57%,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体来看,2023年漯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51.56%,居全省第7位,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相对较好。 图7:2013-2023年漯河市财政情况图8:2023年河南省各地市财政情况 资料来源:漯河市财政局,中原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各地市财政局,中原证券研究所 4.经济结构及优势产业 4.1.经济结构 漯河市三次产业结构逐年优化,2020年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此后第三产业占比维持在 45%以上。2023年,受益于服务业需求大量释放,第三产业迎来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8.8:39.8:5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1.9亿元,第三产业 增加值907.4亿元。 图9:2014-2023年漯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 100 24.70 26.3027.10 29.3031.09 45.00 47.64 47.9247.21 51.40 63.7062.9062.4061.30 59.94 46.30 42.83 43.0543.58 39.8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Wind,中原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