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 日本养老金融系列研究(I)—— 日本老龄化:趋势、应对与比较 ■日本是如今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亚洲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老龄化进程呈现“先缓后快,高位趋稳”的形态。根据布莱克人口五阶段理论,日本快速从高位静止和早期扩张阶段,过渡至后期扩张和低位静止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减退阶段,表现为总人口减少、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剪刀差扩张、老龄化率高位趋稳。预期寿命持续提升后领先全球,叠加总和生育率快速下降后保持低位,共同推动日本老龄化率快速提升。 ■日本老龄化发展呈现出进程迅猛、边富边老、结构分化三重特征。日本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仅用37年,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尽管90年代经济出现停滞,2008年日本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时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女性预期寿命远高于男性,导致其女性老龄化率也大幅高于男性。 ■日本厚生劳动省与联合国分别对日本人口进行了预测,联合国预测相对更悲观。中性情形下,2070年总人口或将减少至8,700-8,950万人,老龄化率或将升至38.7%。日本人口金字塔正逐步走向“头重脚轻”,2100年前后趋于“纺锤形”。为应对超级老龄化,日本政府主要采用育儿补贴、延迟退休、增加女性劳动参与度、鼓励移民四种方式“开源节流”。其中,育儿补贴将通过提高总人口的方式缓解老龄化问题;其余三种方法致力于直接“开源”劳动力。 ■与日本相同的老龄化阶段相比,中国当前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或更为急迫。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大、老龄化进程更快。与日本的“边富边老”不同,中国总体上“未富先老”。未来政策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抓改革窗口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着力提振生育,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二是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三是发展银发经济扩大老年就业需求,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四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谭卓招商银行研究院总经理助理 :0755-83167787 :zhuotan@cmbchina.com 张冰莹招商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0755-83077969 :zhangbingying@cmbchina.com 刘刚养老金金融部投资研究员 :0755-83077297 :liuganghust@cmbchina.com 目录 一、趋势进程:加速演进,长期高位1 二、影响因素:长寿之国,少子驱动2 三、发展特征:进程迅猛、边富边老、结构分化3 四、前景预测:总量减少,老龄深化4 五、政策应对:开源节流,多进缓退5 六、中日比较:时不我待,积极应对7 图目录 图1:日本快速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1 图2:五阶段人口演变理论1 图3:日本快速并长期处于第五阶段2 图4:日本人均预期寿命持续领先2 图5:日本生育率持续低迷3 图6:日本外籍居民占比稳步提升3 图7:日本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同步演进4 图8:日本女性老龄化率高于男性4 图9:预计日本人口下行、老龄化率抬升5 图10:日本人口从金字塔走向纺锤形5 图11:日本持续扩张儿童保障支出6 图12:安倍经济学鼓励女性参加劳动6 图13:在日外籍劳工数激增7 图14:移民难以弥补劳动力缺口7 图15:我国老龄人口总数远超日本8 图16:中国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8 日本是当前全球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2023年日本老龄化率达到29.7%,近三成人口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日本也是亚洲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的国家,1970年老龄化率超过7%,比中国提早3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日本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日本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措施应对人口结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日本人口总量和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影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因素和政府的应对措施,以期对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所启示。 一、趋势进程:加速演进,长期高位 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及其发展阶段有明确定义。老龄化率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AgingSociety),超过14%即深度老龄化社会(AgedSociety),超过21%被定义为超级老龄化社会(Super-AgedSociety)。日本分别于1970年、1994年、2007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化社会和超级老龄化社会 (图1)。期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733万增至2,660万1,年均新增51.6万。从老龄化率的提升速度上看,日本老龄化进程呈现“先缓后快、高位趋稳”的形态。 图1:日本快速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图2:五阶段人口演变理论 日本老龄化率 2020,28.6 2007,21.5 深度老龄化 超级老龄化 1994,14.1 老龄化 1970,7.1 30 25 20 % 15 10 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0 资料来源:日本国家人口和社会保障研究所(IPSS),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Ourworldindata,招商银行研究院 根据布莱克人口转变理论,典型国家的人口总量和结构演变大致经历五个阶段(图2):高位静止、早期扩张、后期扩张、低位静止、减退。日本亦是如此,但进程飞快,短短几十年间便跨入了第五阶段(图3)。 (1)高位静止(highstationary):即出生率与死亡率均居于高位,总人口规模基本均衡。该阶段一般意味着该国的人口红利开启。据可得数据,二战后日本出生率和死亡率短暂处于高位后陡峭下行,迅速进入下一阶段,享受人口红利的时间很短。 (2)扩张早期(earlyexpanding):即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加速。在该阶段人口结构开始转换过渡,老龄化率抬头。日本在此阶段持续了 1日本人口数据来源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日本统计局、日本厚生劳动省,以及日本国家人口和社会保障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ofPopulationandSocialSecurityResearch,NIPSS)等,因时间周期和可得性采用NIPSS数据。 较长的时间,至1971-1974年的生育高峰,出生率持续保持在20‰左右的高位,死亡率持续下行至6.5‰左右,老龄化率以年均0.1pct的速度温和提升。 (3)扩张后期(lateexpanding):即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启下降趋势,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后减速。70年代生育高峰结束至80年代后期,得益于死亡率到达最低点、生育率下跌幅度有限,日本的总人 口加速扩张,老龄化率明显抬升,20世纪70、80年代老龄化率年均提高 0.2pct、0.3pct。 (4)低位稳定(lowstationary):即出生率和死亡率均降低到低水平,人口规模回归平衡。该阶段老龄化率增速升至高位。90年代开始,日本出生率下行斜率略有放缓,死亡率抬升,总人口趋稳,并于2008年达到1.28亿的历史峰值。期间,老龄化率年均提高0.6pct。 (5)衰减阶段(diminishing):即出生率继续下降并低于死亡率,总人口开始减少。日本方面,自2008年以来,日本进入第五阶段。出生率开始低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剪刀差有迅速扩张的趋势。日本的老龄化率高位趋稳,年均提高0.5pct。 图3:日本快速并长期处于第五阶段图4:日本人均预期寿命持续领先 日本的人口结构五阶段 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 阶段1、2 35 30 25 20 15 10 5 0 阶段3 124 124.5 阶段4 128 阶段5 110 19.4 12.9 10.0 8.8 6.6 6.7 8.6 6.3 ‰ 40 130 125 120 115 百万人 110 105 100 95 1947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 2022 90 主要国家人均预期寿命 日本中国美国全球 210094.2 202284.8 100 90 80 岁 70 60 50 40 1950 1957 1964 1971 1978 1985 1992 1999 2006 2013 2020 2027 2034 2041 2048 2055 2062 2069 2076 2083 2090 2097 30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二、影响因素:长寿之国,少子驱动 理解日本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可从老龄化率计算的公式入手(老龄化率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人口)。寿命、生育与移民三个方面均可从不同维度影响老龄化率。寿命方面,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出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此时,老龄化率的分子与分母将同时增加等额的人数,从而抬高老龄化率。生育方面,若一国的生育率呈现下降的趋势,那么老龄化率的分子不受影响,分母将出现预期下行,老龄化率则相应提高。移民方面,若一国持续鼓励并接纳青壮年移民,那么老龄化率的分子几乎不受影响,而分母将扩大,老龄化率则有所下行。 日本老龄化率持续提升,主要是预期寿命持续提升后保持世界领先,以及总和生育率快速下降后保持低位。 一是日本预期寿命始终位于世界前列。受益于顶尖的医疗系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1964年起日本的预期寿命升至70岁,超越美国并保持领先态势。2022年日本的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升至84.8岁。联合国预计,2100年日本预期寿命或超过94岁(图4)。 二是日本总和生育率快速下行后保持低位。二战后至今,日本经历了两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1947-1949年新出生人数年均270万,总和生育率从4.5 的历史高位快速下行。至1971-1974年,日本新出生人数年均200万,总和生育率维持在2.15左右,略高于联合国提出的世代更替标准2.1。两次生育高峰过后,新出生人数迅速下行,1993年总和生育率跌破1.5红线,且下降趋势仍未见底,2022年录得1.2(图5)。 图5:日本生育率持续低迷图6:日本外籍居民占比稳步提升 日本外籍居住人数及占比 在日外籍居民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右轴)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85 2008 次贷危机 2.2 2 1 276 1 0 0 3502.50 .00 万人 % .50 .00 .50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2014 2018 .00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移民对日本人口的总体影响相当有限。鼓励并接纳外来移民有助于增加全国总人口,部分缓解老龄化率加速提升。1958年在日居住的外籍人口大约有100万人,该规模一直持续至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时。20世纪90年代至次贷危机之前,日本的移民人数稳步提升,年均增长3.4%。次贷危机后,日本外籍居民人数短暂下降,2012年回归到之前的增长水平(图6)。2021年日本外籍居民人数录得276万人,仅占总人口的2.5%,未对老龄化进程产生明显影响。 三、发展特征:进程迅猛、边富边老、结构分化 一是进程迅猛。相较其他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日本老龄化速度极快,仅用37年就进入了超级老龄化社会,而意大利、芬兰、德国超过60年, 法国则用了170年。 二是边富边老。日本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始终维持在世界前列。1970年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收入为$1,803,已经是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1994年日本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人均GDP近$4万。其后,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但在2008年进入超级老龄化时,人均GDP依旧维持在了$3.5万左右,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图7)。 三是区域、城乡、性别结构分化。区域方面,据2020年日本人口普查,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大多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