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部证券]:养老产业系列研究之一-踏草夕阳间:老龄化加速时代的产业新机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养老产业系列研究之一-踏草夕阳间:老龄化加速时代的产业新机遇

2023-02-11西部证券变***
养老产业系列研究之一-踏草夕阳间:老龄化加速时代的产业新机遇

踏草夕阳间:老龄化加速时代的产业新机遇 养老产业系列研究之一 核心结论 分析师 证券研究报告 2023年02月11日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化进程将加速,短期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趋势。2021 宏观专题报告 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已正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受既定人口结构影响,我国老龄化进程难以逆转。预计中国2035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5%,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突破35%。 人口老龄化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出生率方面,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存在陷入低生育陷阱的风险。死亡率方面,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显著延长了人均寿命,死亡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人口迁移方面 青壮年人口的迁移趋势导致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的潜在经济影响包括:1)养老需求激增。北京大学研究显示, 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或将突破7700万,失能期限将延长到7.4年。2)消 费结构改变。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支出将有所增加,“9073”(90%的老人 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养老格局下对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具有必要性。3)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面临冲击。社科院预测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或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4)劳动力供给面临挑战。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劳动人口数量占比的 下降,日本因人手不足而破产的企业数逐年增加。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适老产业有望迎来增长机遇,具体如下: 养老机构/地产: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决定了普惠型养老机构将成为发展重点,预计“医养结合”机构的占比将持续增加。发展社区养老将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未来或参考日本通过建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服务型住宅或为社区养老发展的主要方向。护理行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护理服务需求在2030年和2040年将达到3.1、6.6万亿元,长期护理保险是护 理行业扩容的重要因素。由于资金来源存在争议,目前尚未铺开。此外,税优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可满足多元化、高层次的需求,具备发展空间。 养老金融:2021年,海外发达经济体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普遍在50%以上,而中国仅为2%,扩容空间广阔。个人养老金落地后,其投资范围更加灵活,预计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将有所提高。 健康管理:人均寿命延长衍生出庞大的健康需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是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生物医药行业应把握老龄化带来的疾病图谱改变,并通过加大创新研发应对医保控费。 适老宜居改造: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退化,改造日常环境以帮助老年人实现自理、自理的适老化改造产业具备发展前景。 风险提示:养老政策落地节奏及效果不及预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弱于预期。 边泉水S0800522070002 13911826169 bianquanshui@research.xbmail.com.cn 宋进朝S0800521090001 15701005636 songjinchao@research.xbmail.com.cn 相关研究 “春节错位”暂时推升CPI—1月通胀数据点评2023-02-10 居民消费复苏的动力与隐忧—2023-02-10复苏斜率的变化需更多信号印证—中观视点第10期2023-02-06 中国经济继续恢复,美国就业强劲增长—宏观经济周报2023-02-05 天气因素不改非农表现强劲———1月非农数据点评2023-02-04 索引 内容目录 一、关于我国人口的中长期预测4 (一)我国已正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老龄化进程快于日本4 (二)我国或于2030年进入超老龄社会,且老龄化进程难以逆转5 二、人口老龄化背后的三大动因:长寿、少子和迁移5 三、人口老龄化的潜在经济影响7 四、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产业增长机遇8 (一)政策定调:国家鼓励积极发展养老产业,培育“银发经济”8 (二)适老社会产业的三个层次:老龄化本位产业、转型产业和增长产业9 (三)老龄化本位产业10 1.养老机构/养老地产10 2.护理行业12 3.养老金融13 (四)老龄化转型产业14 (五)老龄化增长产业15 五、风险提示16 图表目录 图1: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占比4 图2:中国和日本人口老龄化进程具有高度相似性4 图3: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5 图4:相近老龄化水平下中日人均GDP对比5 图5: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生率变化情况(‰)6 图6:全球主要经济体总和生育率6 图7:人均寿命显著延长6 图8:全球主要经济体死亡率变化情况(‰)6 图9:中国人均寿命及老龄人口失能生存年限预测7 图10: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分布情况7 图11:各省份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7 图12:日本医疗开支逐年增加8 图13:海外主要国家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占比(%)8 图14:生命周期假说9 图15:适老社会产业的三个层次9 图16: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10 图17:中国财富不平等程度扩大10 图18: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数量11 图19:服务型住宅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种业务发展模式11 图20:日本护理费用支出12 图21: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历程和特征12 图22:2020年美世CFA协会全球养老金指数13 图23:主要经济体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14 图24:P7国家养老金资产配置情况14 图25:主要经济体医疗支出占GDP比重15 图26:日本2019年各类疾病医疗费用支出占比15 图27:各行业工业机器人使用比例16 图28: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超全球50%16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量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85万人,我国或将步入人口负增长的常态化时期。伴随着总量规模的下降,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也在加深。2021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14%,正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少子化问题的影响,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加速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本文将重点分析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发展机遇。 一、关于我国人口的中长期预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过7%的社会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agingsociety),达到14%的则被称为深度老龄社会(agedsociety),达到20%的则被称为超老龄社会(hyper-agedsociety)。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全球性常态,作为长期持续且不断演化的人口现象,人口老龄化可能延缓但却难以逆转。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治理议题。 (一)我国已正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老龄化进程快于日本 中国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正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2001年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7%,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出现拐点并持续回落,由峰值72.9%回落至2021年的69.2%。2021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深度老龄社会的行列,2022年该指标进一步升至14.9%。 中国和日本老龄化进程相似,当前中国大陆老龄化程度接近日本1995年的水平。日 本初步老龄化时点是1969年,历时25年到1994年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东亚国家受儒家文化影响,重视子女教育,导致生育成本提高,进而出现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少子化问题。中日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历程,不仅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老龄化进程具有高度相似性。但是受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影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历时20年就完成由初步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转变。 图1: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占比图2:中国和日本人口老龄化进程具有高度相似性 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75 70 65 60 55 50 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 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 35 30 25 20 15 10 5 0 0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 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0点为中国的2001年和日本的1969年 (二)我国或于2030年进入超老龄社会,且老龄化进程难以逆转 中国2035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或将超过25%,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或突破35%。基于中国和日本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相似性,本文对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进行预测。在中性情况下,参考日本育龄妇女占比和育龄妇女生育率平均每年分别降 低0.2%和0.02%,则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于2030年突破20%,正式进入超老龄社会。2035年和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分别达到25.2%和35.2%。即使在假设育龄妇女生育率逐年递增的乐观预期下,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仍将在2030年突破20%,2035年和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分别达到24.9%和33.8%。在既 定人口结构的影响下,即使未来能够改善少子化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难以逆转。 受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未富先老”态势明显。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导致生育成本提高,进而造成出生人口规模逐渐下降。因此,多数国家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基本同步的。受生育政策影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态势明显。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1970年,人均GDP 已接近2000美元,而中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为1053.1美元。 2021年中国老龄化水平约为14%时人均GDP为1.25万美元,而日本1994年老龄化水平为14%左右时人均GDP已接近4万美元。 图3: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4:相近老龄化水平下中日人均GDP对比 中性预期:65岁以上人口占比:%乐观预期:65岁以上人口占比:% 40 35 30 25 20 15 10 20212025E2029E2033E2037E2041E2045E2049E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中国:人均GDP(美元)日本:人均GDP(美元)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 资料来源:第七次人口普查,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注:0点为1963年日本、1990年中国 横坐标为距离原点的年份) 二、人口老龄化背后的三大动因:长寿、少子和迁移 对于人口迁徙自由的开放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三大因素的影响。 出生率方面,我国少子化问题形势严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已低于国际社会的警戒线。总和生育率指的是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 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的水平。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妇女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不仅导致初婚初育年龄的推迟,也令生育成本快速上升,进而发达国家的出生率持续下滑。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也对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造成冲击。相比西方国家,东亚的少子化问题则更为严峻,2020年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8、 1.34和0.84,均低于国际社会通常认为1.5的警戒线,被认为有跌入低生育率风险的可能。此外,少子化问题的成因还包括较高的育儿成本和住房成本,以及中国曾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图5: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生率变化情况(‰)图6:全球主要经济体总和生育率 美国:粗出生率英国:粗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