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 研究院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者:刘晨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话:010–66594264 签发人:陈卫东 审稿:周景彤梁婧联系人:王静刘佩忠 电话:010–66596623 2024年8月2日2024年第35期(总第546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三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从历史、现在和未来看,发展未来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未来产业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需要高度关注基础性技术攻关、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兼顾发展与治理。基于此,《决定》从多方面作出部署,为下一步政策重点提供了明确指引。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1。继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围绕未来产业作出一系列部署。特别是2023年以来,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7月, 《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一、发展未来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从历史看,各国过去持续加码的未来产业部分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未来产业本质上是动态概念,伴随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替演变,每个时代都存在产业更替和当下阶段未来产业的孕育。纵观全球产业发展史,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一系列未来产业的涌现,未来产业从技术研发到落地再到产业化应用也深刻改变了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格局。英国率先发明、广泛应用以蒸汽机为代表的18世纪未来产业,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与领导者;美国依托以电动机、内燃机、计算机等为代表的一批19世纪、20世纪的未来产业,成为超级经济大国。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来看,各国在工业革命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推动不同时期未来产业发展,实现了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速(表1)。 我国早期布局的新能源、光伏等产业正持续释放红利。1986年11月,《高技术 1《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2024年1月。 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正式发布(即“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需要出发,选择生物、航天、信息、先进防御、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15个主题项目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其中的重点领域之一。 2001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将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列为优先发展技术领域,为锂电池产业化奠定了基础。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2,进一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销量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23年的31.6%升至35.2%。 表1:美国、英国和日本经济增长和TFP的增长(%) 国家 美国 英国 日本 类别 GDP TFP GDP TFP GDP TFP 1820-1870年 4.2 0.15 2.05 0.15 0.41 - 1870-1913年 3.94 0.36 1.9 0.31 2.44 0.21 1913-1950年 2.84 1.62 1.19 0.81 2.21 0.2 1950-1973年 3.93 1.75 2.93 1.48 9.29 5.12 1973-2003年 2.93 0.91 2.15 0.65 2.62 0.63 1820-2003年 3.62 0.7 1.97 0.61 2.7 1.23 资料来源:MaddisonA.ContoursoftheWorldEconomy1-2030AD:EssaysinMacro-EconomicHistory[J].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 (二)从现在看,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亟需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前沿技术一旦跨越产业化的“达尔文海”3,就有望高速增长成为一批千亿级、万亿级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催生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从而成为引 2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行。这项计划涉及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出行、市政、邮政等公用领域,目标是到2012年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3“达尔文海”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种现象,用来形容技术研发与市场生产脱节。从技术发明到应用再到产业化,需要长时间反复验证和大量资金投入,这个科研机构和企业都不愿触碰的中间地带,犹如鱼虾水草都无法生存的“死海”,阻挡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脚步。 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未来产业发展既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外部形势要求,也是我国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自身现实需求。从国际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为了赢得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强对未来产业的谋划布局,出台相关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表2)。 表2:主要经济体围绕未来产业持续加码 资料来源:《世界主要经济体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王怡帆、李晓华, 《企业改革与发展》2023年11期 表3:2023年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前20名的国家 资料来源:《2023年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未来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2023年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4,2023年美国、中国已连续两年占据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榜前二名,其中美国在创新生态系统和技术能力、产业多样性和新兴产业方面位居榜首,中国在人才与教育方面位列全球第一(表3)。一批先行城市也已在未来产业孵化培育上取 42024年2月由科技咨询机构ICVTA&K发布,根据2023年的技术热点,综合考虑产业技术创新与趋势、市场需求与趋势、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政府政策与法规、社会与文化变迁等因素,评选出八大未来产业。所选产业分别是量子信息、深空深海探测、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与脑科学、先进通信和生物技术。 得显著成效。例如,安徽量子信息、上海人工智能大模型、浙江类脑智能、江苏未来网络等逐步形成一批全球创新引领成果。同时,国内与部分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依然明显,需要通过未来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从我国对世界技术前沿的追赶进展情况来看(图1),201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仅有美国的40%左右,距离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国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势头明显放缓。 图1:中、美、日、德、英五国全要素生产率(1956-2019年)(PPP计价) 1.2 1 0.8 0.6 0.4 0.2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中国 资料来源: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数据库(FRED) (三)从未来看,我国重点部署的未来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1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同时也提出打造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标志性产品。从长远来看,这些未来产业赛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例如,人形机器人领域,随着本体制造、驱动控制、智能感知、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承担危险环境下的作业任务,如核电站维修、化工厂巡检等;在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正在进入医疗康复、家政服 务、教育陪伴等多个场景。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形机器人在助老助残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高盛预测,在最理想的情景下(产品设计、用例、技术、可负担性和公共接受度等障碍被克服),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量子计算领域,量子计算较传统计算具有更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更低的能耗,同时运算能力根据量子比特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在未来AI领域具有较大潜力。据国际咨询机构ICV数据,中美是量子计算整机公司最多且类型分布最广的国家,且我国量子计算产业与海外科技巨头差距正不断缩小,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比国际同类量子计算机具有更大的速度优势。据ICV预测,量子计算的应用边界有望 继续拓展,2023-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47亿美元激增至8117亿美元(图2)。 图2: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十亿美元) 811.7 215.5 0.8 1.3 4.7 6.1 10.5 43.4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212022202320252027202820302035 资料来源:ICV 二、从未来产业的主要特征看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先发锁定性和爆发式增长决定了投入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基础性技术攻关 未来产业具有鲜明的先发锁定性。先行国家能够通过建立包括专利技术、知识产权、标准规范等在内的“先发壁垒”,沿着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完整生态,成为区域性 乃至全球性的技术和产业中心。例如,美国依托在半导体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全球话语权,构建了“阿斯麦光刻机—台积电先进制程—英伟达AI芯片”全球垄断供应链,控制全球半导体总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同时,未来产业一旦突破和形成,往往会引发相关生产、生活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实现爆发式增长。例如,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不断扩展,数字经济作为曾经的未来产业正在持续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加速器和倍增器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持续超过GDP增速(图3)。据国家数据局数据,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0%。 图3:2015-2022年我国GDP和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速(%) 25 20 15 10 5 0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中国GDP增速(不变价) 资料来源:Wind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在此背景下,需要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仍然不足。2021年,我国基础研发占总研发支出比重为6.5%5,远低于美国(14.8%)和日本(12.7%); 5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6.57%,考虑到OECD目前披露的其他国家数据仅更新至2021年,因此本文统一选取2021年数据比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测算的创新投入分数6来看,我国近年来与美国、日本仍有不小差距 (图4)。同时,我国缺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据斯坦福大学编制的 《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我国共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