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招商银行]: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思想学习体会:于变局中开新局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思想学习体会: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4-07-23招商银行研究院招商银行�***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思想学习体会:于变局中开新局

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思想学习体会 7月15-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下称《说明》)。《决定》分三大板块,15个部分,内容条目通篇排序,开列60条,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总体上看,《决定》旨在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总论:意义、指导思想与目标 《决定》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三中全会:传承与革新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均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议题各有侧重。党的十二、十四、十六届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体制改革,十五、十七届三中全会聚焦农村农业制度改革。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聚焦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前者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者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决定》强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 (二)目标与原则:“两步走”与“六个坚持” 《决定》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在一致。《决定》在推进改革的时间安排上更加紧凑,对完成改革部署的要求更高,要求“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改革原则上,《决定》要求运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贯彻“六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二、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决定》第二板块涵盖第二至十四部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部署改革举措。其中与经济问题直接相关的有八个部分。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这些部分在排序和结构上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居首,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部署改革,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二是新增“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两部分,并置于第二、三位,突出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和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位列第四,系统性部署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四是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升级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凸显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决定》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更好发挥”是建立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之上。在市场机制之中,“公平”是基础,指的是法律、制度和规则一视同仁;“效率”是目标,“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 益最大化”。《决定》还要求把握好“放”与“管”之间的平衡,“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既尊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规律,又善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失灵。 具体地,《决定》部署了三项改革任务: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1.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重点围绕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首先是核心功能改革,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一过程中,央企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将成为重要抓手,加强市场化机制建设、加大授放权力度,布局新质生产力。其次是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科研人员中长期激励,首提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EVA)核算”等。最后是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对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推进“独立运营”,竞争性环节推进“市场化改革”。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致力于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一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民营经济促进法》已纳入全国人大常委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二是聚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决定》首提“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及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亦是改革重点。三是鼓励民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完善民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四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 2.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主载体。具体措施有“破”有“立”,“立”的内容较以往增多。 首先,构建完善统一的政策制度体系、平台市场体系等。明确“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包括“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方面。 其次,推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决定》强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等,与8月即将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要求一致。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模式或迎来巨变,对区域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再次,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一是丰富生产要素内涵,明确“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七大要素,过往对知识、管理要素提及较少。二是要求“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同时提出推进水、能源、交通等资源领域的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三是要求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未来或通过减少低价工业用地供给、增加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来“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建立技术和数据交易平台体系来推动“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 最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包括提升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1。 3.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决定》还强调“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在以往经济体制改革中较少谈及,涉及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市场高度关注的制度。相较党的二十大报告,新增“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强化信用监管 1“首发”即首次推出或展示,是一种国内外品牌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从而引领消费潮流,激发市场活力的经济模式。在上海、北京等地已开始推进。 制度”这三点,补齐市场经济制度短板。此外,强调“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有助于构建与新兴领域相匹配的准入制度和法律规范,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领域或将先行先试。 (二)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决定》强调新发展理念引领的作用,深化供给侧改革,聚焦“新动能新优势”,具体部署了五项改革任务。 1.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决定》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高质量发展工作首位,要求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决定》以前瞻视野指明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赛道,涵盖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是围绕数字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诞生的新领域,新能源是顺应全球减碳大趋势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则是支撑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硬件制造的基础产业。 具体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我国已在通用设备的硬件制造方面形成明显的体系优势,但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领域的短板亟待补齐。航空航天领域,全球唯一由单一国家建造的太空实验室“天宫”的运行和探月工程的实施说明我国的技术能力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商业化进程相较美国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在通用大模型赛道落后于美国一年左右,但在行业专用大模型领域凭借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积累的算力资源未来有望形成竞争优势。新材料、高端装备领域,我国需着力缩小与日本、欧洲的差距,解决“卡脖子”环节。生物医药领域,伴随2015年起的医疗体制机制改革效果逐渐显现,我国企业在CXO和部分创新药领域开始显现出竞争力,未来需提升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量子科技领域,我国具备一定优势,但商业化进程尚处早期。 《决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一是重视市场力量,“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二是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的长周期、高风险特点决定了其发展需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支持。新型举国体制下政府投资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2.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一方面,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追赶和发展已处于世界前列,一二产业占比接近50%,明显超过发达国家,利好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我国产业链中中小企业占比较高,数字化程度普遍不高,适合以云计算技术开展数字化改造。数字经济与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结合将为我国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应用落地将显著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缓解人口发展趋势变化带来的制造业成本压力。 3.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 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统计核算,推进标准化建设。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4.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 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通过铁路运输体制机制改革、铁海联运和低空经济进一步降低我国综合物流成本。 5.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并明确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为重点产业链。要求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风险评估和利益共享机制。 (三)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决定》 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决定》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与教育资源配置上都部署了具体改革举措。育人方式的重点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加强创新能力。办学模式上,一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围绕中国特色、国家战略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