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7月22日-7月-28日)机器人指数跑输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下跌3.5%,跑输上证指数0.4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约0.2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约0.3个百分点;国证机器人指数下跌5.8%,跑输上证指数2.7个百分点,跑输沪深300指数约2.1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约2.0个百分点。 特斯拉有望于2026年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对外出售。7月22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透露,特斯拉2025年将生产出“真正有用”的机器人供公司内部使用,但仅仅是小规模生产。2026年,特斯拉有望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供其他公司使用。去年12月特斯拉发布Optimus二代,相比前代产品,其改进包括如下方面:1)采用了全部由特斯拉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执行器和传感器;2)整体外观设计更加精细;3)行走速度提高了30%;4)重量减轻了10公斤,同时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得到改善,视频中演示了其做深蹲的动作;5)配备了全新的灵巧手,能够抓握更重的物体并进行更加精细的操作。近期,二代Optimus已经在特斯拉工厂尝试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 安徽首款人形机器人“启江一号”发布。在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大会上,安徽首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启江一号”重磅亮相。该机器人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研,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全身拥有36个自由度。搭载激光雷达、红外相机、毫米波雷达、腰部IMU、双目相机等传感器,续航时间超过1小时。其搭载的具身智能全栈技术整合了感知、决策和执行系统,确保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自主运作。采用自研高爆发准直驱的关节模组,增强了步态运行的环境适应性。全天候全天时感知系统使得机器人在暗光照、浓烟等退化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精准定位和建图的能力。 Agility Robotics首席执行官透露下一代Digit即将推出。Agility Robotics首席执行官Peggy Johnson近日透露了人形机器人Digit的商业模式和未来规划,Digit已在佐治亚州Spanx工厂部署,通过Agility Arc平台协调,执行从自动移动机器人上拾取手提袋等任务。该公司采用机器人即服务(RaaS)模式,对Digit收取每小时30美元的全额费用,客户投资回报不到两年。下一代Digit将于今年秋季发布,起重能力将提升至50磅,电池寿命将得到改善,且将提供更多Digit单元,以提高客户投资回报率。 1X Technologies加速商业化进程,新聘专家助力机器人NEO推向市场。1X Technologies近日宣布新聘Jorge、Per和Dar三位专家,他们将在公司将人形机器人NEO推向市场并提升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目前,1X已具备通用的导航和操作策略,公司正努力实现单一神经网络处理多种任务的目标。 融资动态:1)AI炒菜机器人公司橡鹿科技近日宣布获得京东集团近2亿元的战略投资,并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计划于2025年推出新一代AI炒菜机器人,并加强全国重点城市的售后运维布局。2)初创公司Skild AI宣布完成3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15亿美元,此次融资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Coatue、软银集团和Bezos Expeditions领投,其他参与者包括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公司。 相关标的:人形机器人硬件端核心环节:1)丝杠及设备,标的包括贝斯特 (300580)、五洲新春(603667)、北特科技(603009)、恒立液压(601100)、秦川机床(000837)、鼎智科技(873593)、日发精机(002520)、浙海德曼 (688577)、华辰装备(300809);2)减速器,标的包括绿的谐波(688017)、双环传动(002472)、中大力德(002896);3)传感器,标的包括汉威科技 (300007)、东华测试(300354)、柯力传感(603662);4)电机,标的包括鸣志电器(603728)、伟创电气(688698)、步科股份(688160)、禾川科技 (688320);5)执行器总成:拓普集团(601689)、三花智控(002050);6)机器人本体,标的包括博实股份(002698)、优必选(9880)。 风险提示: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机器人公司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1行情回顾 本周(7月22日-7月-28日)机器人指数跑输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下跌3.5%,跑输上证指数0.4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约0.2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约0.3个百分点; 国证机器人指数下跌5.8%,跑输上证指数2.7个百分点,跑输沪深300指数约2.1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约2.0个百分点。 图1:机器人指数行情回顾 表1:机器人各细分板块行情回顾 2产业动态 特斯拉有望于2026年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对外出售。7月22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透露,特斯拉2025年将生产出“真正有用”的机器人供公司内部使用,但仅仅是小规模生产。2026年,特斯拉有望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供其他公司使用。 在WAIC2024大会期间,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亮相。该产品最早于去年12月发布,相比前代产品,其改进包括如下方面:1)采用了全部由特斯拉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执行器和传感器;2)整体外观设计更加精细;3)行走速度提高了30%;4)重量减轻了10公斤,同时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得到改善,视频中演示了其做深蹲的动作;5)配备了全新的灵巧手,能够抓握更重的物体并进行更加精细的操作。近期,二代Optimus已经在特斯拉工厂尝试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 图2:马斯克在推特发布Optimus量产时间线 图3:2023年12月发布的Optimus Gen2 安徽首款人形机器人“启江一号”发布。近日,在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大会上,安徽首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启江一号”重磅亮相。该机器人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研,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全身拥有36个自由度。搭载激光雷达、红外相机、毫米波雷达、腰部IMU、双目相机等传感器,续航时间超过1小时。 具身智能全栈技术整合了感知、决策和执行系统,确保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自主运作。采用自研高爆发准直驱的关节模组,增强了步态运行的环境适应性。全天候全天时感知系统使得机器人在暗光照、浓烟等退化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精准定位和建图的能力。同时,该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还具备系统级测试评估能力,针对人形机器人作业任务搭建虚实结合的测试评估系统,实现全周期-智能化-多耦合任务级测评。 聚焦新能源汽车制造、3C产品装配等重点产业领域,“启江一号”具有可自主操作工具的能力,能够解决工业生产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完成典型产业场景以机换人; 聚焦护理与康复中的安全人机交互,“启江一号”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患者提供喂饭、喂药、擦澡、康复等服务,从而缓解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并推动养老和康复产业智能化发展。 图4:安徽首款人形机器人“启江一号” 图5:大模型可分解任务并规划动作 Agility Robotics首席执行官透露下一代Digit即将推出。Agility Robotics首席执行官Peggy Johnson在一次技术会议上介绍了人形机器人Digit的商业模式和未来规划。Digit已在佐治亚州Spanx工厂部署,通过Agility Arc平台协调,执行从自动移动机器人上拾取手提袋等任务。该公司采用机器人即服务(RaaS)模式,对Digit收取每小时30美元的全额费用,客户投资回报不到两年。Johnson还透露,下一代Digit将于今年秋季发布,起重能力将提升至50磅,电池寿命将得到改善,且将提供更多Digit单元,以提高客户投资回报率。 图6:Digit已在佐治亚州Spanx工厂部署 1XTechnologie s加速商业化进程 , 新聘专家助力机器人NEO推向市场。1X Technologies近日宣布新聘Jorge、Per和Dar三位专家,他们将在公司将人形机器人NEO推向市场并提升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通过轻量级、柔软的机器人NEO引领人形机器人变革,并由OpenAI提供支持。今年1月,1X成功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目前,公司正努力实现单一神经网络处理多种任务的目标,其竞争对手包括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等知名企业。目前,1X已具备通用的导航和操作策略。 3融资动态 橡鹿科技再获京东近2亿元投资,欲扩大AI炒菜机器人工厂建设规模。橡鹿科技近日宣布,公司再次获得京东集团近2亿元的战略投资,并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基于双方的AI技术和产业优势,二者将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橡鹿科技计划进一步扩大其AI炒菜机器人工厂的建设规模,提升产线自动化和检测自动化水平,并寻求在长江以北建立第二生产基地,以加快对北方和长三角客户的响应速度。同时,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计划于2025年推出新一代AI炒菜机器人,并加强全国重点城市的售后运维布局。 Skild AI获3亿美元A轮融资,推进具身智能研发。新兴创业公司Skild AI宣布完成3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15亿美元。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具身智能,即能自行学习并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智能设备。Skild AI正在研发Skild Brain机器人基础模型及移动操控和四足平台。其采用横向市场方法,与OpenAI、Covariant和NVIDIA等公司合作,构建一个可应用于多种应用程序的基础模型。Skild AI声称其模型使用比竞争模型多至少1000倍的数据点进行训练,旨在使任何类型的机器人都变得敏捷、灵巧,并能安全地与人互动。此次融资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Coatue、软银集团和Bezos Expeditions领投,其他参与者包括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公司。 4风险提示 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机器人公司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