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宏观ABC系列之二:如何理解“贸易顺差不顺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ABC系列之二:如何理解“贸易顺差不顺收”

2024-07-22张浩德邦证券M***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宏观ABC系列之二:如何理解“贸易顺差不顺收”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专题 2024年7月22日 宏观专题 如何理解“贸易顺差不顺收” ——宏观ABC系列之二 证券分析师 姓名张浩 资格编号:S0120524070001 邮箱:zhanghao3@tebon.com.cn 摘要: 事件:2023年海关总署发布的贸易差额为8,221.0亿美元,同期涉外贸易收付款顺差仅为4,233.6亿美元,差额接近4,000亿美元;两组数据的背离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数据差额背后的原因。 相关研究 “贸易顺差不顺收”的负缺口需要重点关注。自2012年以来,海关统计上统计的贸易顺差与实际外汇收入数据,出现明显的偏差。由于市场对海关统计的进出口差 额以及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额无法相配存在一些争论和疑惑,我们对“贸易顺差不顺收”的负缺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1)统计范围和规则上的差异;2)统计上存在的误差;3)无法完全监测到的内容。 原因之一:重点理解统计范围和规则上的差异。首先,据2024年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海关统计月报编制说明(2024年)》我们可以了解到涉外贸易收付款范围较小,无法全面覆盖海关进出口。其次,在统计原则上,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 统计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无法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而国际收支统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由此,在“非常规”情况下的贸易将会被记录到如“贸易信贷”、“服务贸易”等其他项目下。 原因之二:认识客观存在的统计误差。在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中,数据主要来自银行的间接申报,由于银行的记录无法直接提供权责发生制下的应收应付款数据,统 计机构可能会选择一些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然后通过调查数据来推算整个经济体的情况。这样的方式依赖于所选样本的代表性和数量,如果样本数量不足或选择不当,将无法保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原因之三:统计并非监管,只是将可以追踪到的经济行为的客观反映。在现实世界中,总会有那么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以谋取暴利。包括非法走私(贩毒和贩卖武器)、非法资金转移(洗钱和地下银行)在内的非法行为不会通过正式的报关渠 道,这将无法被统计覆盖。 货物贸易统计差异也是重要因素,外汇局表示“无厂制造”是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贸易顺差不顺收”外,海关与外汇局统计的货物贸易顺差也存在偏差,市场对这一问题也较为关注。2023年,中国海关和外汇局显示的贸易顺差相差2,30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GDP的1%以上。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 析小组发布的《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给出了相关解释。由于我国兼具“加 工大国”和“消费大国”双重身份,近年来“无厂制造”模式盛行。该模式导致货物移动与货权转让分离,或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货物贸易统计与海关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口径差异的首要因素。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内容目录 1.什么是“贸易顺差不顺收”?4 1.1.贸易大国背后的阴影4 1.2.数据分析缺口出现原因?一是出口收入不足、二是进口支出超额5 1.3.缺口的本质是涉外收付款统计范围小于海关6 1.3.1.海关进出口统计范围较大6 1.3.2.涉外贸易收付款范围较小,无法全面覆盖海关进出口7 1.4.两种统计原理的差异在哪里?7 1.4.1.权责发生制和资金收付制的差异7 1.4.2.统计误差也是影响因素之一9 2.海关和外汇局统计的货物贸易顺差也存在背离10 2.1.“无厂制造”模式盛行11 2.2.其他统计差异12 3.风险提示13 图表目录 图1:中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单位:亿美元;%)4 图2:海关进出口额和涉外收付款(单位:亿美元)5 图3:出口收入不足,进口支出超额(单位:亿美元;%)5 图4:实际资金流动和贸易统计之间的不一致性6 图5:资金收付制和权责发生制8 图6:国际收支平衡表9 图7:贸易信贷净流出整体呈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单位:亿美元)10 图8:中国海关和外汇局显示的贸易顺差有较大偏差(单位:亿美元)10 图9:中国逐步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枢纽11 图10:自2000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以年均11.13%急速增长(单位:亿元;%)12 1.什么是“贸易顺差不顺收”? “贸易顺差不顺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的贸易顺差与实际外汇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换句话说,尽管海关数据显示有大量的出口货物带来了贸易顺差,但实际进入国家或地区的外汇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 1.1.贸易大国背后的阴影 2023年“贸易顺差不顺收”负缺口达到3,987.4亿美元,约占贸易顺差48.5%。 2023年,全球出口总额23.8万亿美元,下降4.6%,继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增长后再次下降,但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14.2%,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进出口5.9万亿美元,其中,出口3.4万亿美元,进口2.6万亿美元,贸易差额为8,221.0亿美元, 较2022年减少158.3亿美元、小幅下降1.9%,这是在201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然而,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统计数据显示,同期海关口径的涉外贸易收入3.2万亿美元,支出2.7万亿美元,涉外贸易收付款顺差仅为 4,233.6亿美元,“贸易顺差不顺收”负缺口达到了3,987.4亿美元,约占贸易顺差总额的48.5%。 “贸易顺差不顺收”负缺口=涉外贸易收付款差额-进出口贸易差额 图1:中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单位:亿美元;%) 4000000 16.0% 350000014.0% 300000012.0% 250000010.0% 20000008.0% 15000006.0% 10000004.0% 5000002.0% 00.0%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出口 进口 出口国际市场份额 进口国际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WTO,德邦研究所 图2:海关进出口额和涉外收付款(单位:亿美元) 中国:出口金额:当月值:年度(合计值)中国:进口金额:当月值:年度(合计值)银行代客涉外贸易收入银行代客涉外贸易支出 银行代客涉外贸易收付款差额贸易差额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0 注:涉外贸易收入、支出、收付款顺差均为海关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 资料来源:wind,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德邦研究所 1.2.数据分析缺口出现原因?一是出口收入不足、二是进口支出超额 造成“贸易顺差不顺收”缺口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出口收入不足。自2010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处于出口收入不足的状况。2010-2014年的出口收入平均少收1,810.4亿美元,2015-2019为2,096.8亿美元,2019-2023为1,969.0亿美元,自2010年以来整体平均少收为1,970.9亿美元,整体呈窄幅波动态势。我国出口收入不足的稳定性较强。 出口收入不足=银行代客涉外贸易收入-出口金额进口支出超额=进口金额-银行代客涉外贸易支出 另一方面是进口支出超额。进口的超额支出是我国涉外贸易收付款差额扩张的主导因素,计算公式为: 进口超额支出贡献率=(进口超额支出÷“贸易顺差不顺收”负缺口)×100%在2013年以前,并没有出现进口超额支出的现象,但在涉外贸易收付款差额 最高的三个年份:2015年、2022年和2023年,进口超额支出贡献率分别为43.6%, 52.2%和46.8%。 图3:出口收入不足,进口支出超额(单位:亿美元;%)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10.0% -5,000.0 -8.0% -4,000.0 -6.0% -3,000.0 -4.0% -2,000.0 -2.0% -1,000.0 0.0% 0.0 2.0% 1,000.0 4.0% 2,000.0 6.0% 3,000.0 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例 “贸易顺差不顺收”缺口 进口支出超额 出口收入不足 资料来源:wind,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德邦研究所 1.3.缺口的本质是涉外收付款统计范围小于海关 这种差异本质是反映了实际资金流动和贸易统计之间的不一致性,海关总署统计的进出口商品无法一一反映在涉外贸易收付款中。 图4:实际资金流动和贸易统计之间的不一致性 “贸易顺差不顺收”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 数据表中海关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收付差额(2023年统计为 4,234亿美元) 小于(2023年贸易顺差 不顺收缺口为-3,987.4亿美元) 资金收付制 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 口商品总值表中的贸易差额(2023年统计 为8,221.0亿美元) 均不会被记录 包括 无偿 援助和捐 赠 国际 承包 工程 来料 加工 贸易 延迟 收款 延迟 付款 境外 存款 坏账 虚报 出口价格 截留 资金 正常出口不收款进口不 支付 反映 国际收支统计 捐赠和无偿援助:“经常账户”的“二次收入” 国际承包工程:设备和物资:“资本账户”或“金融账户”。 工程收入:“服务贸易”项目下的“建筑服务”。 来料加工贸易:“服务贸易”项目下的“加工服务” 权责发生制 出口延迟收款和进口预付款,以及偿付出口预收货款或支付进口延迟付款: “金融账户”的“贸易信贷和预付款” 境外存款:“金融账户”的“其他投资”项目下的“货币和存款”坏账:“二次收入” 虚报出口价格:“净误差与遗漏”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德邦研究所绘制 1.3.1.海关进出口统计范围较大 海关进出口的统计范围较大。在认清不一致性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海关进出口的统计范围。据2024年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海关统计月报编制说明(2024年)》中明确表明“海关统计包括实际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并改变我国境内物质资源存量的货物。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或经济特区进出境的货物、加工贸易进出口的货物、租赁期一年及以上的租赁贸易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货物、国际间无偿援助的物资以及捐赠品等均列入海关统计。 免税品、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C类快件货物及通过邮件、B类快件渠道进出境的跨境电商包裹分别自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9年起列入海关统计,低值快速通关货物自2022年起列入海关统计。” 1.3.2.涉外贸易收付款范围较小,无法全面覆盖海关进出口 涉外贸易收付款范围较小,无法全面覆盖海关进出口的统计范围。在多种情况下,贸易不会记录在涉外贸易收付款中的。首先,存在本身就出口不收款和进口不支付的贸易。如捐赠和无偿援助,货物在海关统计中计为出口,但没有对应的收款。来料加工贸易,是指境外客户提供原材料,中国企业加工后再将成品出 口,在这种贸易模式下,进口的原材料和出口的成品在海关统计中都有记录,但企业只收取加工费,不记录原材料或成品的价值。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在境外承 包工程项目,在此期间出口的设备和物资的出口在海关统计中有记录,但由于属于对外投资项目,实际收付款中不体现为出口收入。2023年,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达129.6亿美元,占“贸易顺差不顺收”缺口的3.3%。 其次,部分“非常规交易”导致统计不一致。在我们日常交易买卖过程中,也并不会每次都是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会出现赊账、提前付款等“非常规”的交易。换言之,在涉外贸易的过程中也存在多种“非常规”的贸易现象,而这些现象同样会导致实际资金流动和贸易统计之间的不一致性。例如:赊账行为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