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证期货]:风险管理热点报告:“精炼铜消失”事件的浅研-断刃可以修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风险管理热点报告:“精炼铜消失”事件的浅研-断刃可以修复

2024-06-16吴奇翀东证期货Z***
风险管理热点报告:“精炼铜消失”事件的浅研-断刃可以修复

热点报告——风险管理 断刃可以修复 ——“精炼铜消失”事件的浅研 报告日期:2024年6月16日 ★如何看待此次精炼铜丢失事件?: 不排除是诈骗行为。1)可能存在欺诈性质的虚假交易。在整个欺诈过程中,供应商需要在多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操作,包括伪造文件、替换货物以及制造合法交易的假象。2)在物流和交付方面亦可能存在问题。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物流和交付环节的复杂性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1)内部控制较为薄弱。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防范各种风险至关重要,内部控制薄弱不仅可能导致运营效率降低,还会使企业面临严重的欺诈风险。2)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弊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各种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存在特定风险。1)由信息差异导致的跨国交易风险。跨国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这种信息差异使得买方容易受到卖方的欺骗。2)由法律差异导致的诉讼追责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政策往往存在显著差异,使得跨国交易中的追责和追讨损失变得极其复杂。3)由地缘政治导致的外部环境风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涉及俄罗斯的交易,地缘政治因素对贸易的影响尤为显著。 ★对物产中大经营的影响不大: 物产中大已经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从而减少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同时,公告提到事件涉及金额约1.1亿元人民币,仅占公司归母净利润约3.04%的极小部分,相对于整体财务状况而言金额较小,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不会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公告明确表示,该事件对公司后续经营不会产生较大影响。我们认为,在大宗商品贸易和供应链服务行业,突发事件可能对公司运营产生一定影响,但物产中大作为行业龙头,此次事件中对其影响确实相对有限。 ★风险提示: 后续出现更多发生风险的在途商品。 吴奇翀产业咨询高级分析师从业资格号:F03103978 投资咨询号:Z0019617Tel:8621-63325888 Email:qichong.wu@orientfutures.com 相关研报 2022.12.2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023.1.20《双重博弈视角下的大宗商品》 2023.2.13《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托克镍”事件的浅研》 2023.2.21《通胀回落不及预期下的避险》 2023.4.11《汽车企业大宗商品风险管理》 2023.5.15《宏观风起,大宗价摇。多舛之际,风险何在?》 2023.7.7《防守反击:2H23的潜在风险》 2023.12.28《未雨绸缪,破浪前行》 2024.3.31《航程未卜,迷雾渐开》 1 重要事项:本报告版权归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东证期货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交易建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有关分析师承诺,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并请阅读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目录 1、如何理解此次精炼铜事件?4 1.1、不排除是诈骗行为4 1.2、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5 1.3、国际贸易存在特定风险6 2、对物产中大经营的影响不大7 2.1、“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7 2.2、供应链集成服务中的大宗商品8 2.3、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潜力较大11 3、风险提示11 图表目录 图表1:物产中大以供应链集成服务为主体的经营情况7 图表2:物产中大“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经营情况7 图表3:物产中大供应链集成服务的模式8 图表4:物产中大基于系统解决方案的金属供应链集成服务9 图表5:物产中大基于贸工一体化的能源供应链集成服务10 图表6:物产中大基于垂直产业链整合的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10 图表7: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规模及CR4市占率11 图表8: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11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明·洪应明《菜根谭》 物产中大(600704.SH)6月14日早间发布公告: “近日,有媒体关注公司铜产品贸易业务情况,公司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初步核实,说明如下: 1、公司正在向控股子公司物产中大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控股78.18%)进一步核实情况。 2、公司具有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贸易业务相关风险,保障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合法合规运营。 3、上述事项涉及公司金额约1.1亿元人民币,占公司归母净利润较小(公司2023年度 实现营业收入5801.61亿元、利润总额72.99亿元、归母净利润36.17亿元),对公司后续经营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本次事件进展情况,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如何理解此次精炼铜事件? 1.1、不排除是诈骗行为 可能存在欺诈性质的虚假交易。在整个欺诈过程中,供应商需要在多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操作,包括伪造文件、替换货物以及制造合法交易的假象。例如,供应商可能在其发运的货物中夹带少量真实的精炼铜样品,以通过初步的检验和检查,而大部分货物则被替换为花岗岩等廉价材料。此外,供应商还可能利用�三方物流公司或中介,制造运输和交付的假象,增加欺诈的成功率。1)虚假的物流单据和仓单。俄罗斯铜厂可能利用虚假的物流单据和仓单来掩盖真实货物的情况。物流单据和仓单是证明货物运输和存储情况的重要文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法律效力。通过伪造这些文件,供应商可以制造货物已经合法发运的假象,欺骗买方。物产中大在此次交易中,可能从一开始就收到了这些虚假的物流单据和仓单,误以为所购精炼铜已经发运,并且已经在途或抵达某个中转仓库。2)伪造的货权。物产中大可能被供应商欺骗,误以为自己拥有真实的货权。货权是指对交易货物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在国际贸易中,货权的转移通常通过仓单、提单等文件来实现。然而,如果这些文件是伪造的,买方就无法真正获得货物的所有权。在此次事件中,物产中大可能从一开始就收到虚假的货权文件,认为货物已经合法发运并由自己掌握实际控制权,然而实际情况是货物根本不存在或被掉包。 在物流和交付方面亦可能存在问题。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物流和交付环节的复杂性常常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物产中大的工作人员无法确定冶炼厂的位置,表明其在交易前可能缺乏对供应商充分的尽职调查,铜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同时,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物流链条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中间人,增加了诈骗的可能性。1)供应商尽职调查不足。尽职调查是确保供应商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重要 步骤,通过尽职调查,企业可以了解供应商的资质、信誉和运营状况。然而,在此次事件中,物产中大显然未能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导致无法确认冶炼厂的实际存在和运营情况。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容易受到不法供应商的欺骗,尤其是在跨国交易中,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增加了尽职调查的难度。2)冶炼厂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验证不足。供应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确保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物产中大在交易前未能充分验证铜厂的真实性,可能忽视了一些关键环节的检查,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三方审计和背景调查等手段确认供应商的实际运营情况,此外亦可以通过与其他买家交流和参考供应商的历史交易记录,进一步评估供应商的信誉和可靠性。3)复杂物流链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物流链条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中间人,无疑增加了交易的风险。此次事件中精炼铜的运输可能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和漏洞,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被掉包或丢失,物流单据可能被伪造或篡改。此外,物流公司、中介机构等�三方的介入也增加了管理和监督的难度。如果这些中间环节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就很容易在物流和交付过程中遭受损失。 1.2、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较为薄弱。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防范各种风险至关重要,内部控制薄弱不仅可能导致运营效率降低,还会使企业面临严重的欺诈风险。抛开本次事件,内部员工与外部供应商串通,通过虚假交易和单据进行欺诈的现象在一些企业中确实存在。这些内部员工利用其对公司流程和制度的了解,与不法供应商合谋,伪造交易和单据,从中谋取非法利益。针对物产中大内部员工涉案,我们认为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在任何其他企业中,如果内部控制不严,内部员工涉案的风险均可能存在。然而,更显而易见的是,物产中大的内部审查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和预防欺诈行为。1)有效的内部审查制度是防范欺诈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和可疑行为,但倘若企业的内部审查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性的检查和监控,欺诈行为就难以及时被发现。2)监督机制的完善也是防范欺诈的关键,包括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对交易流程的监督以及对供应商的监督,假设企业能够对供应商进行更严格的背景调查和资质审核,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出不可靠的供应商,避免与其合作。 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弊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各种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至关重要。物产中大此次事件暴露出其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诸多问题:1)在交易前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背景调查,前者是识别和分析潜在风险的重要步骤,而后者则有助于了解客户和供应商的信誉和可靠性。假设企业能够在交易前对供应商的历史交易记录、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进行全面调查,有一定概率能够早期发现风险信号,从而避免交易失败;2)未能识别潜在的客户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客户信用风险尤为重要,物产中大在识别和管理客户信用风险方面存在明显纰漏,企业是否通过信用评级、�三方信用报告等手段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并不得而知,但从结果来看已然导致与不可靠的供应商进行交易;3)在保险和法律保障方面,物产中大未能有效利用相关手段进行风险转移和保护。保险是企业转移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购买合适的保险产品,企业可以在发生损失时获得经济补偿,然而物产中大在此次事件中并未利用贸易保险等手段进行风险转移,此外企业是否在交易合同中也嵌入法律保护条款尚不得知,暂未看到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4)在发生风险时缺乏有效的补救 措施。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急预案和补救措施,以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企业能够迅速反应,减少损失,例如在发现问题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法律行动、联系保险公司以及与供应商进行谈判,以尽量减少损失。 1.3、国际贸易存在特定风险 由信息差异导致的跨国交易风险。在跨国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买卖双方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等原因,难以完全掌握对方的详细信息和实际情况。这种信息差异使得买方容易受到卖方的欺骗,特别是在涉及大量金钱和复杂物流的情况下。例如,卖方可能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或夸大产品质量,导致买方在交易完成后才发现货不对板。此外,卖方可能利用虚假的物流单据和仓单掩盖货物的真实情况,从而实现诈骗目的。这些问题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尤为突出,因为此类交易涉及的金额巨大,物流链条复杂,买方难以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 由法律差异导致的诉讼追责风险。各国法律和监管环境的差异也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政策往往存在显著差异,使得跨国交易中的追责和追讨损失变得极其复杂。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法律体系在透明度和执行力方面均与我国或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买方在发生纠纷时的追责难度,当贸易纠纷发生时,企业可能面临在陌生法律体系下进行诉讼的困难。一方面,企业需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这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另一方面,当地法律体系的执行力和公正性可能无法得到保障,企业甚至可能遭遇司法不公的风险,尤其是在一些法律体系不健全或腐败现象严重的国家,法院判决可能受到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