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存款监管跟踪点评:取消“手工补息”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测算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存款监管跟踪点评:取消“手工补息”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测算

金融2024-05-24开源证券L***
存款监管跟踪点评:取消“手工补息”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测算

上市银行涉及“手工补息”存款规模约20万亿 “手工补息”行为主要存在于国股行,涉及存款类型主要是对公活期存款。补息对象分为两种:一是客户经理为留存大企业客户,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为客户提供高息对公活期存款;二是理财产品通过保险资管产品购买高息活期存款。根据我们测算,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涉及“手工补息”的存款合计约20万亿元,分别占对公活期存款42%/55%/32%/20%。以国股行为主,其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和交行分别为2.98/2.45/2.83/2.33/0.94万亿。 4月大行对公活期存款规模下降,超发同业存单,资金融出意愿降低 对公活期存款或有部分流失,6月活期存款结息时需重点关注。2024年4月大型银行对公活期存款规模下降1.64万亿元,同业存单发行量提升,同比多发1188亿元;由于存款流失,4月大行资金融出规模下降。此外,取消补息后,部分对公活期存款转移至资管产品,非银资金量增加,资金融入诉求下降,R007和DR007利差出现明显收窄。由于对公活期存款付息频率为季度,因此目前取消补息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增量上,在6月末银行对存量活期存款结息时,仍需重点关注银行存款流失和资金面情况。 取消“手工补息”后,国有行流动性指标或承压 我们在三种情形假设下,以2023年末数据静态测算取消补息后,国有行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NSFR)的变化。当对公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时,国有行流动性指标优化;当对公活期存款流失或转为同业活期存款时,国有行流动性指标承压。 (1)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有30%转为 1M -1Y定期存款:国有行LCR提升,NSFR不变 。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LCR分别提升10.11/8.22/6.63/9.73/9.76pct。 (2)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有30%转为同业活期存款,国有行LCR下降,NSFR下降。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LCR分别下降14.16/13.07/10.88/11.90/10.89pct; NSFR分别下降2.04/1.73/1.89/2.00/1.93pct。 (3)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流失30%,国有行LCR下降,NSFR下降。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LCR分别下降9.92/9.50/9.12/9.58/7.78pct;NSFR分别下降2.04/1.73/1.89/2.00/1.93pct。 投资建议:高股息仍具性价比,关注复苏主线切换 监管着力压降银行负债成本,利好息差企稳。“低估值+高股息”策略仍有效,此外区域景气度高、客群结构占优的银行将显示出更好的业绩韧性。推荐中信银行、苏州银行,受益标的有农业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江苏银行、瑞丰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银行转型不及预期。 1、上市银行涉及“手工补息”规模约20万亿 “手工补息”行为多存在于国股行,涉及存款类型主要是对公活期存款。补息对象分为两种:一是客户经理为留存大企业客户,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为客户提供高息对公活期存款;二是理财产品通过保险资管产品购买高息活期存款。 我们测算上市银行涉及“手工补息”的存款合计约20万亿元,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占对公活期存款42%/55%/32%/20%。以国股行为主,其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和交行分别为2.98/2.45/2.83/2.33/0.94万亿。 表1:“手工补息”存款行为主要存在于国股行(亿元) 2、取消“手工补息”对LCR的影响 2.1、情形一:对公活期存款转为 1M 以上定期存款 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中转为 1M 以上定期存款,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LCR分别提升10.11/8.22/6.63/9.73/9.76pct。主要测算逻辑和假设如下: (1)补息存款中30%的对公活期存款转为 1M 以上定期存款; (2)企业存款平均折算率=2023年末无抵质押批发融资折算后数值/折算前数值。 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分别为37.57%/35.75%/35.87%/40.65%/43.27%。(情形二和情形三该假设相同) (3)流动性覆盖率(LCR)=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分子端:存款总量未发生变化,资产端无影响,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规模不变,分子不变。分母端:对公活期存款计入预期现金流出总量, 1M 以上定期存款不计入,分母下降,分母下降规模=补息存款规模*30%*企业存款平均折算率。因此LCR变大。 表2:各类型存款计入“未来30天的预期现金流出总量”折算率不同 表3:若对公活期存款转换为定期存款,LCR提升(2023) 2.2、情形二:对公活期存款转为同业活期存款 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中转为同业活期存款,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LCR分别下降14.16/13.07/10.88/11.90/10.89pct。主要测算逻辑和假设如下: (1)补息存款中30%的对公活期存款转为同业活期存款; (2)分子端:由于存款总量未发生变化,对资产端无影响,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规模不变,分子不变。分母端:对公活期存款和同业活期存款均计入未来30天预期现金流出总量,但对公存款平均折算率小于45%,同业活期存款折算率为100%,分母变大,分母增加规模=涉及补息存款*30%*(100%-对公存款平均折算率)。因此LCR变小。 表4:若对公活期存款转为同业活期存款,国有行LCR下降(2023) 2.3、情形三:对公活期存款部分流失 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流失30%,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LCR分别下降9.92/9.50/9.12/9.58/7.78pct。主要测算逻辑和假设如下: (1)补息存款中30%的对公活期存款流失;资产端现金和超储减少相同规模。 (2)分子端:现金和超储(折算率100%)减少,分子变小,分子下降规模=补息存款*30%。分母端:对公活期存款计入未来30天预期现金流出总量,分母变小,分母下降规模=补息存款*30%*对公存款平均折算率,分子下降规模大于分母,因此LCR变小。 表5:若对公活期存款流失30%,国有行LCR下降(2023) 3、取消“手工补息”对NSFR的影响 3.1、情形一:对公活期存款转为 1M 以上定期存款 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中转为 1M -1Y定期存款,国有行NSFR不变。主要测算逻辑和假设如下: (1)补息存款中30%的对公活期存款转为 1M -1Y定期存款; (2)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分子端:由于企业活期存款和1Y以内企业定期存款可用稳定资金系数相同,均为50%,分子不变。分母端:存款总量不变,对资产端无影响,分母不变。因此NSFR不变。 表6:企业客户活期存款和1Y以内企业定期存款可用稳定资金系数相同 3.2、情形二:对公活期存款转为同业活期存款 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中转为同业活期存款,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NSFR分别下降2.04/1.73/1.89/2.00/1.93pct。主要测算逻辑和假设如下: (1)补息存款中30%的对公活期存款转为同业活期存款; (2)分子端:企业活期存款可用稳定资金系数为50%,同业活期存款可用稳定资金系数为0%,分子变小,分子下降规模=补息存款*30%*(50%-0%)。分母端:存款总量不变,对资产端无影响,分母不变。因此NSFR变小。 表7:若对公活期存款转为同业活期存款,国有行NSFR下降(2023) 3.3、情形三:对公活期存款部分流失 若补息对公活期存款流失30%,中行/建行/工行/农行/交行NSFR分别下降2.04/1.73/1.89/2.00/1.93pct。主要测算逻辑和假设如下: (1)涉及补息的对公活期存款流失30%;资产端现金和超储下降相同规模。 (2)分子端:企业活期存款计入可用的稳定资金,分子变小,分子下降规模=涉及补息存款*30%*50%。分母端:现金和超储的所需稳定资金系数为0%,即使现金和超储规模下降,分母不变。因此NSFR变小。 表8:若对公活期存款流失30%,国有行NSFR下降(2023) 表9:取消“手工补息”后不同情形下对银行LCR影响不同(2023) 表10:取消“手工补息”后不同情形下对银行NSFR影响不同(2023) 4、取消补息后,大行超发同业存单,资金融出规模下降 对公活期存款或有部分流失,6月活期存款结息时需重点关注。取消“手工补息”后,2024年4月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对公活期存款规模分别下降1.64和1.45万亿元。 图1:2024年4月商业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增速大幅下降 对公活期存款规模下降后,银行行为变化: (1)从负债端来看,为填补对公活期存款流失的缺口,4月国有行同业存款发行量提升,较去年同期多发1188亿元; (2)从资产端来看,由于存款流失,4月国有行资金融出规模出现明显回落; (3)此外,取消补息后,部分对公活期存款转移至资管产品,非银资金量增加,借钱诉求下降,因此在取消补息后,R007和DR007利差出现明显收窄。 由于对公活期存款付息频率为季度,因此目前取消补息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增量上,在6月末银行对存量活期存款结息时,仍需重点关注银行存款流失和资金面情况。 图2:取消“手工补息”后R007和DR007利差收窄 图3:2024年4月国有行资金融出规模下降 图4:2024年4月国有行同业存单发行量同比多增1188亿元(亿元) 5、投资建议 监管着力压降银行负债成本,利好息差企稳。“低估值+高股息”策略仍有效,此外区域景气度高、客群结构占优的银行将显示出更好的业绩韧性。推荐中信银行、苏州银行,受益标的有农业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江苏银行、瑞丰银行。 6、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银行转型不及预期。 附表1:国有行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拆解(2023,亿元) 附表2:国有行净稳定资金比例指标拆解(20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