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科技:凯盛集团显示与应用材料平台 2000年成立,2002年于上交所上市,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凯盛集团旗下显示材料与应用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平台。2023年12月公司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草案),2024-2026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考核目标分别为1.89、2.70、3.14亿元,考核目标扣非归母净利润高增(对应2021-2026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CAGR达37.1%),期待公司新业务UTG及高纯石英砂贡献利润增量。 显示材料:UTG一体化龙头,拥抱“折叠屏时代” 2015年11月公司收购深圳国显科技75.58%股份,正式进入液晶显示模组领域,并表后深圳国显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液晶显示模组业务期待下游需求回暖。 (1)折叠屏进入快速渗透期,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310万台增长至2027年的1.015亿台,CAGR达50.6%,国内品牌推新速度加快、市场增速更高,期待折叠机新机型密集催化。(2)UTG已成为折叠屏盖板主流应用方向,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使用占比从2020年的13%上升至2023年的接近70%。(3)公司原片一体化优势明显,二期产能逐步释放。UTG产业链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原片技术开发,公司自主研发的30微米UTG,是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二期1500万片/年产能部分产线已进入联线调试状态,Q2具备试生产条件,根据已有良率水平、同口径折合6.9寸产能,预计可以达项目计划一半产能。 应用材料:立足锆系产品,高附加值新材料放量在即 公司应用材料板块围绕锆、硅、钛三种元素,立足锆系产品,如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稳定锆等,在此基础上扩大产品系列,如球形石英粉、高纯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产品,2014-2023年公司应用材料板块收入CAGR达15%。(1)锆系列:收入体量过十亿量级,期待高附加值纳米复合氧化锆放量。主要产品为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纳米复合氧化锆可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固体燃料电池的掺杂材料。(2)硅系列:关注光伏坩埚及半导体放量进展。球形硅微粉产能释放增厚净利润,关注AI催化Low-α球硅、球铝需求,高纯二氧化硅提纯法应用光伏坩埚、合成法应用半导体。(3)钛系列:MLCC核心制备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凯盛科技是国内第二家掌握水热法制备纳米钛酸钡技术的企业,目前产能2000吨/年。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①国产UTG一体化龙头,二期产能释放拥抱折叠屏时代,②应用材料板块立足锆系产品,高附加值新材料放量在即,③凯盛集团显示与应用材料平台,股票期权激励考核扣非归母净利润高增。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08和3.96亿元,现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43x、32x、24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UTG进展不及预期;应用材料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下滑风险。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 1凯盛科技:凯盛集团显示与应用材料平台 1.1公司简介 凯盛科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2002年11月于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含显示材料板块和应用材料板块,均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重点推进产品包括UTG、高纯二氧化硅、球形硅微粉等。 中国建材旗下凯盛科技集团推进“3+1”战略,打造显示材料与应用材料、新能源材料、优质浮法玻璃及特种玻璃3大业务板块,以及1个研发平台(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公司作为显示材料与应用材料板块核心,显示材料实现技术和市场双引领,应用材料围绕锆、硅、钛三种元素,已逐步形成新材料“大产业”平台。 图1:凯盛科技历史沿革 1.2股权关系及激励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4Q1,公司控股股东为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上市公司25.39%股权,实控人为中国建材集团、持股凯盛科技集团100%股权。 2023年12月,公司推出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195名激励对象(占公司2023年11月30日员工总数的3.63%)股票期权1811.11万份(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股本总额的1.92%),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2.59元/股。 根据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2024-2026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考核目标分别为1.89、2.70、3.14亿元(2022-2023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5244万元)。 图2:凯盛科技股权结构(截至24Q1) 图3:2016-2023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表现 表1:公司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1.3财务表现梳理 2015年公司收购国显科技(液晶显示模组业务),形成显示材料与应用材料“双管齐下”模式。2016-2023年公司收入CAGR达7.1%,其中: 2019年公司收入45.18亿元,同比+48.2%,主要由显示材料业务驱动,其中显示材料业务收入35.63亿元、同比+67%,应用材料业务收入8.10亿元、同比+2%。显示材料业务大客户、大订单市场战略取得显著成效,除维系亚马逊等重要客户外,成功向京瓷、Wacom、百度等客户供货。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0.97亿元,同比+124.0%; 2021年公司收入63.24亿元,同比+24.8%,显示材料与应用材料业务均呈现高增趋势,其中:①显示材料业务收入50.71亿元、同比+22%,平板显示模组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笔电模组与核心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实现快速增长。②应用材料业务收入11.77亿元、同比+49%,电熔氧化锆、稳定锆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超30%、35%。同时,球形石英粉产销量大幅提升,生产规模居国内前三。 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1.57亿元,同比+30.4%; 2022年公司收入49.19亿元,同比-30.07%。其中:①显示材料业务收入31.23亿元、同比-38.4%,主要系2020-2021年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用消费类电子产品快速增长,而2022年电子消费市场更新换代需求减弱,加之宏观经济形势导致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影响了消费信心。②应用材料业务收入13.52亿元、同比+13.52%,新托管凯盛基材、太湖石英和黄山石英三家应用材料企业,打造了新材料“大产业”平台,推动应用材料拓展,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1.40亿元,同比-34.79%,全年毛利率17.12%、同比+0.64%,全年净利率4.84%、同比+0.92%。 2023年公司收入50.10亿元,同比+6.2%,其中:①显示材料业务收入32.70亿元、同比+5%,UTG二期项目厂房已建成并具备产能规模,导入下游知名面板企业、终端厂商等多家客户资源池。②应用材料业务收入15.85亿元、同比+10%,在锆系列材料单价下滑背景下,新增长点逐渐贡献收入。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1.07亿元,同比-24.4%,主因系全年毛利率13.25%、同比-3.87pct; 24Q1公司收入12.63亿元,同比-0.5%,归母净利0.14亿元,同比-54.8%。 24Q1毛利率14.33%、同比+1.49pct,归母净利同比下滑,主因研发费用7530万元同比+63.6%,研发费用率达5.96%。 图4:2016-2024Q1公司营收及yoy 图5:2016-2024Q1公司归母净利及yoy 业务结构方面,2023年显示材料收入占比65%、应用材料32%,显示材料毛利占比55%、应用材料45%。 显示材料业务:主要包括超薄电子玻璃、柔性可折叠玻璃(UTG)、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拥有较为完整的显示产业链。2022年显示材料业务收入31.23亿元,同比-38.4%,主因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需求下滑。毛利率普遍在10-15%、低于应用材料板块,2023年显示材料业务毛利率11.21%,同比-2.38pct; 应用材料业务:产品主要围绕锆、硅、钛三种元素,立足锆系产品,如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稳定锆等,在此基础上扩大产品系列,例如球形石英粉、高纯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产品。2014-2023年公司应用材料板块实现稳增长、收入CAGR达15%,其中2023年收入15.85亿元,同比+17.3%,在锆系列材料单价下滑背景下,新增长点逐渐贡献收入。目前公司锆系列材料收入占应用材料的比重较高,应用材料业务毛利率具有波动性,主因锆系列材料行业景气波动影响。 图6:公司分业务营收(亿元) 图7:公司分业务营收占比 图8:公司分业务毛利占比 图9:公司各业务毛利率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16-2022年毛利率窄幅波动,波动区间在14.5-17.5%。2023年公司毛利率13.25%、同比-3.87pct,其中:①显示材料业务毛利率11.21%,同比-2.38pct,主要受消费电子景气度影响,②应用材料业务毛利率18.74%,同比-10.45pct,主要受锆系列材料单价下滑影响。 图10:公司毛利率、净利率 图11:公司各项费用率 2显示材料:UTG一体化龙头,二期产能加速 2.1液晶显示模组 平板显示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画质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显示、车载显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电视产品等领域。其中液晶(LCD)显示技术由于技术最为成熟、成本及寿命方面优势明显,目前仍被广泛使用。 液晶显示模组处于液晶显示产业链中游,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如偏光片、玻璃基板等,下游主要为各类应用领域。公司显示材料业务主要包括超薄电子玻璃、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业务基本覆盖中游模组产业链条、部分上游原材料产业链。 图12:触控显示模组产业链 2015年11月,公司收购深圳国显科技75.58%股份,正式进入液晶显示模组领域。并表后深圳国显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16-2021年深圳国显收入由21.06亿元增长至47.4亿元,CAGR达17.6%,净利润由1.01亿元增长至2.32亿元,CAGR达18.1%。受消费电子需求景气度影响,2022年深圳国显收入28.72亿元,同比-39.4%,净利润1.02亿元,同比-56%。2022年深圳国显占公司收入的62%、占公司显示材料业务收入的92%。销量及单价方面,2022年凯盛科技集团液晶显示模组销量2503万片,单价为121.46元/片。 图14:2016-2023H1深圳国显占公司新型显示业务收入比重在90%上下 图13:2016-2023H1深圳国显收入及净利润 图15:2017-2022年凯盛科技集团液晶显示模组产能及产量 图16:2017-2022年凯盛科技集团液晶显示模组销量及单价 2.2国产UTG一体化龙头,拥抱“折叠时代” 2.2.1痛点逐一突破,折叠屏手机进入加速渗透期 折叠屏进入快速渗透期。根据Counterpoint数据预测,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1310万台增长至2027年的1.015亿台,CAGR达50.6%; 国内品牌推新速度加快、市场增速更高,根据IDC数据,随着华为、OPPO、荣耀等多款新品推动,23Q4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7.1万台,同比+149.6%。2023年全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7万台 , 同比+114.5%,自2019年首款产品上市以来,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100%。 全球市场:根据IDC数据,随着国内品牌多款新品推动,三星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80%下降至2023年的66.4%,其次为华为(11.9%)、小米(5.3%)。华为大幅提高折叠机出货目标,IDC预测2024年华为市占率有望提升至19.8%; 国内市场:根据IDC数据,2023年华为国内市占率达37%,后续分别为OPPO(18%)、荣耀(18%)、三星(11%)、vivo(10%)和小米(5%)。 图17:2022-2027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