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地区研究院地区研究院专题聚焦........................................................................................................................................................2美国与泛非主义运动的联系............................................................................................................................2各国动态......................................................................................................................................................20非洲杯...................................................................................................................................................................20加纳.......................................................................................................................................................................20西非.......................................................................................................................................................................20南非.......................................................................................................................................................................21肯尼亚...................................................................................................................................................................21 专题聚焦 美国与泛非主义运动的联系 本期专题聚焦将全面梳理美国与泛非主义运动之间的联系。本文将从泛非主义思想在美国的早期发展切入,进而探究非洲独立运动浪潮与美国民权运动之间基于泛非主义理念的联系,最终聚焦于美国“黑命贵”(BlackLivesMatter)运动国际化的背景下,泛非主义运动的现代复兴。 一、泛非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地区研究院地区研究院泛非主义(Pan-Africanism)通常被定义为全球性的非裔团结运动,其核心理念是,以非洲族裔的共同利益为纽带,团结定居非洲大陆或散居世界非裔社区的所有非洲人,共同对抗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其他针对非洲人的压迫,促进跨越国界的非洲族裔认同。泛非主义思想最早于19世纪中叶在美国萌芽,涌现出马丁·德兰尼(Martin Delany)和亚历山大·克鲁梅尔(Alexander Crummell)等一批泛非主义思想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泛非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杜波依斯(W.E.B. Du Bois)和马科斯·加维(Marcus Garvey)为代表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共同勾勒出全球非裔人民的泛非主义愿景。 1.早期泛非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凡尔赛和约》(Versailles Peace Treaty)中的“自决”(Self-determination)原则启发,非裔人民开始认真思考追求独立的可能性,通过发起反奴隶制和反种族歧视运动,努力争取平等权利和公正待遇。同时,部分美国非裔思想家以非洲文化为引,开始探索美国非裔、非洲人民以及全球非裔人民之间的共性,泛非主义思想便由此萌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泛非主义早期思想家包括马丁·德兰尼(Martin Delany)和亚历山大·克鲁梅尔(Alexander Crummell)。 地区研究院马丁·德兰尼(Martin Delany)于1812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尼日利亚裔自由黑人家庭,后为接受教育搬至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1850年,德兰尼成为第一批进入哈佛医学院的三位黑人之一,却因种族歧视问题未能完成学业。德兰尼是一位积极的废奴主义者,曾与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合作,共同编辑了著名的反奴隶制报纸《北星》(TheNorthStar)。南北战争期间,德兰尼成功说服林肯总统允许黑人参战,并加入联邦军(UnionArmy),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军中校军衔的非裔。战后,德兰尼继续从事政治社会活动,推动非裔美国人民的权利和福祉。同时,作为泛非主义思想先驱,德兰尼强烈主张非裔美国人民追求独立和自主权,必要时回归非洲,建立自己的国家。为此,他曾前往利比里亚(Liberia)和尼日利亚(Nigeria)进行考察,甚至与尼日利亚阿贝奥库塔(Abeokuta)酋长签订了相关条约。德兰尼的黑人民族主义(BlackNationalism)思 想对后来的泛非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其挚友道格拉斯所言:“我感谢上帝使我生而为人,而德兰尼则感谢上帝生他为黑人。”(I thank God for making me a man, but Delanythanks Him for making him a Black man.) https://picturingblackhistory.org/martin-delany-unapologetic-african/,查询时间:2024年1月31日) 地区研究院亚历山大·克鲁梅尔(Alexander Crummell)于1819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的自由黑人家庭,早年曾在一所废奴主义者学院(AbolitionistInstitute)接受教育。此后,克鲁梅尔因种族原因被圣公会神学院(General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the Episcopal Church)拒之门外,所幸自学成才,在25岁时成为了一名圣公会牧师(Episcopalian minister),并赴英国深造。1853年,克鲁梅尔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前往利比里亚开展教育、宗教和社会事业。克鲁梅尔相信,非裔美国人民只有回归非洲,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因此,他强烈呼吁黑人同胞移民利比里亚。1872年,克鲁梅尔因政治原因被迫返美,在华盛顿特区继续开展民权运动,先后创建“圣路加圣公会教堂”(St. Luke’s Episcopal Church)以及反种族隔离团体“黑人圣公会联盟”(Union of Black Episcopalians)。克鲁梅尔十分看重教育对提升非裔地位的作用,主张非裔人民通过接受更好的教育追求自立和发展,并反复在演讲中强调中产阶级知识精英作为非裔种族领袖的社会责任。克鲁梅尔对“理性之于道德的核心地位”这一观点的捍卫和阐释,彰显了他独特的哲学立场:强调运用知识和理性参与道德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靠情感或传统。克鲁梅尔主张将知情、理性的决策作为提升非裔地位的一种手段,认为知识和理性思维是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压迫的重要工具。这也使他在同时代的非裔思想家中脱颖而出,因此被视为19世纪美国黑人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理性主义者和泛非主义的早期倡导者。 2.现代泛非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泛非主义的关注点从美国本土扩展到全球。与主张直接反抗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早期泛非主义思想相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代泛非主义思想更加强调对非裔人民和非洲历史文化身份的认同。在行动上,现代泛非主义思想家寄希望于非裔知识分子和中产精英,希望他们引领非裔社群实现社会变革。1895年至1897年,克鲁梅尔到霍华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任教,成为美国黑人学院(American Negro Academy)的创始人之一及首任院长,对诸如杜波依斯(W.E.B. Du Bois)和马科斯·加维(Marcus Garvey)等泛非主义运动领袖产生了重大影响。1900年,随着第一次泛非会议在伦敦召开,泛非主义思想和泛非主义运动开始步入新的阶段。 地区研究院威廉·爱德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E.B. Du Bois)是现代泛非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不仅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民权活动家,更被誉为“现代泛非主义之父”。杜波依斯于1868年出生在美国麻省(Massachusetts),曾在田纳西州的非裔学校菲斯克大学(FiskUniversity)学习,后于1895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非裔学者。他曾针砭时弊地指出,“20世纪的问题就是‘肤色界 限’的问题”。(The problem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the problem of the color line.)受早年教育经历影响,杜波依斯曾认为,唯有社会科学知识才是解决种族问题的良方,但当时种族主义罪行盛行的环境最终使他认识到,只有社会运动才能推动社会变革。离开哈佛后,杜波依斯在威尔伯福斯大学(WilberforceUniversity)结识了与克鲁梅尔。克鲁梅尔认为,思想和道德是社会变革的必要工具,这一观点对杜波依斯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7年后,杜波依斯投身于美国黑人社区的田野调查和社会学研究,最终出版著作《费城黑人》(ThePhiladelphia Negro: A Social Study)。杜波依斯在书中指出,民族精英是社会的关键,应该为文化和进步负责。这也展现了杜波依斯对于现代泛非主义思想和实践走向的思考。 (W.E.B杜波依斯肖像,图源BeineckeRareBook& Manuscript Library,https://beinecke.library.yale.edu/collections/highlights/w-e-b-du-bois-collection,查询时间: 地区研究院作为克鲁梅尔的门徒,杜波依斯对泛非主义的突出贡献也证明了早期泛非主义思想的持续影响力。在其里程碑式的文集《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一书中,杜波依斯花费了整章笔墨来展示他对克鲁梅尔的崇高敬意,深刻描绘了克鲁梅尔作为非裔美国领袖的知识精英形象,表达了克鲁梅尔思想对自己从事泛非主义事业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杜波依斯也积极参与非裔民权运动。1905年,他牵头成立了非裔民权组织“尼亚加拉运动”(NiagaraMovement),1909年又参与创立“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反对种族歧视,并呼吁确保非裔人民在美国拥有完整的民权。 较之于早期的泛非主义思想家,杜波依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