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厂核心能力探讨及投研方法论转变:由多车型到胜率;自主与合资充分内卷后21年起快速持续提份额,格局变化后“产品周期”将逐渐失效,需求把控和电动化节奏对中期提份额重要性显现,需求把控能力的核心是跳出“轴距-种类”固有体系重新研究和规整用户的能力,以及后期推出的产品引起所定义用户的共情程度。 产品谱系拓展:价格带下沉+增程→高压纯电筑强成长确定性;1)核心能力:精准的产业理解及行业β选择;2)产品谱系拓展:①增程由30万元以上下探至20-30万元:②增程→高压纯电:L7/8/9(30-50万元PHEV SUV空间22万辆)→L6(20-30万元PHEV SUV空间23万辆)→高压纯电(20万元以上BEV SUV空间85万辆),受众扩大且高端40万元以上纯电SUV渗透率仍具较大提升空间。 为何看好L6:下沉至更广阔市场,且L系列已奠定产品优秀口碑;1)理想L6下沉至近260万辆空间且未被自主电动智能充分内卷的20-30万元SUV市场,且该价格段新能源SUV空间增速接近190%;2)赛道格局好,拥挤度低,除问界系列无核心竞品;3)L系列已奠定理想优秀口碑,L6胜率高。 为何看好高压纯电:增程仅为阶段差异化,底层仍为产品定义;1)核心竞争力 ②:深刻的用户研究和丰富细致的产品定义,爆款逻辑的背后不是增程+大六座,而是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充分打动驾驶员及乘客,增程仅为阶段性差异化能力。 2)当前纯电合时宜:①先增程后高压纯电,双能战略产品节奏合时宜;②电池快速降本;③公司高压快充技术成熟+激进快充布局;④品牌势能渐起。 为何看好MEGA后续销量:产品力优秀,短期受补能体系制约;1)家用MPV需求高增但存诸多痛点:高端家用MPV市场持续扩张,但存空间、性能等痛点亟需优质产品供给;2)MEGA暂列2024年3月纯电MPV销量榜第二,产品力得到验证;3)短期受城市超充站数量制约,消费者仍存里程焦虑,看好城市超充网络完善后的MEGA及后续纯电车型销量。 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产品策略调整,我们对公司24年业绩预期进行下调,调整前预计24-25年收入依次为2313/3003亿元,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51.4/218.2亿元。调整后预计公司24-26年收入依次为2002/2695/3192亿元;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37.3/229.1/314.3亿元,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16.6X、9.9X、7.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渗透率放缓带来的行业增速变慢,新车型供给增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新车型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前言:整车厂核心能力探讨与投研方法论转变 复盘:自主两轮成长差异-SUV红利与性价比&需求把控及电动化 两轮自主崛起底层逻辑不同:21年后这轮自主崛起是依托市场需求把控能力和电动化节奏两个核心能力,17-20年在跟合资经过充分量价内卷后,份额加速提升。 阶段一:08-17年自主崛起;基于SUV红利及性价比,17年起合资补齐SUV并切换本土供应体系后结束; 阶段二:21年以后自主崛起;基于需求把控(存量油车红海市场-痛点)和电动化节奏(电车增量蓝海-产品有无问题)核心能力优势,强势自主品牌贡献主要增量,具备持续高成长性。 图表1:自主品牌市占率变化情况(2008-2023H1) 投研框架-长期视角:整车核心“六力”研究模型 长期视角:基于我们提出的研究车企的核心能力(产品力与渠道力维度,产品力分为:需求把控能力、电动化节奏、制造能力、供应体系把控能力、智能化能力)以及各个车企的能力差异,对车企长期发展势态进行预判。 当前我们认为车企快速提升市占率的核心影响要素是: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与电动化节奏。长期看,我们认为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与智能化能力具备差异化。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4- 图表2:整车核心“六力”研究模型 核心能力:需求把控重要、电动化差异弱、智能化差异暂不明显但后期显著 整车厂核心能力在不同时间维度影响权重变化显著:进入第三消费时代后,目前车企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排序为:市场需求把控能力>智能化能力>电动化节奏;长期来看智能化建设能力会成为差异性的核心影响因素。 零部件层面,消费属性配置体现差异性,而电动智能当前节点差异性弱:电动化方面,以三电为核心的电动化技术集中在上游产业链,各车企可直接采用标准化解决方案,因此电动化差异性弱;智能化方面,当前主流车企智驾普遍处于L2+级别,消费者感知的差异性暂不明显。而消费属性配置(座椅等消费者直接感知的)成为车企打造差异性的重要发力点。 图表3:不同时期核心影响要素重要性不同 方法论:整车厂通过不同的用户划分刻度实现需求把控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5- 方法论层面,研究用户的底层逻辑转变,引入刻度:当前市场需求把控能力最重要,因此方法论层面整车厂更需要重新研究用户和规整用户,从之前的“轴距-种类”分化出不同维度的用户研究刻度,引起用户共情。 市场需求把控能力实质:底层归整用户能力(哪种刻度引起共情)&保障体系产品落地能力(什么体制可以支撑方法论) 图表4:用户划分刻度 自主成长确定性:强势自主组合市占率有望翻倍(30%→70+%) 自主整体份额:当前30+%→远期70%-80%; 集中度:对标海外本土市占率(德国:欧系73%;日本:93%),后期我们认为在不考虑智能车效应情况下强势自主和新势力组合(目前30+%)至少存在翻倍空间(未来70%-80%),且会诞生3-4个市占率15-25%的本土自主企业(可能比海外市场更分散)。 图表5:2022年德国、日本乘用车市占率 图表6:国内乘用车市场终局展望(不考虑智能化进度)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6- 产品谱系拓展策略:价格带下沉+增程→高压纯电筑强成长确定 性 核心竞争力①:精准的产业理解及细分车格(细分领域最强β)选择 精准的产业理解及行业β选择-家庭&高端等细分高增长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瞄准空缺的家庭用车及持续增长的高端市场,同时在补能体系尚未完全时选择增长,推出大六座SUV理想ONE主打“奶爸”市场,验证β选择及自身产品定义能力。 优质β下排布产品谱系抢占市场:成功验证精准的战略定位后,基于同整车平台在优质β市场中快速排满产品谱系,稳固领先优势并抢占份额。 图表7:2021-2023H1乘用车不同价格带销售占比 图表8:理想在优质β下快速排满产品谱系 当前产品:同平台SUV-L7/8/9,造30万元以上家庭SUV现象级爆款 锚定持续扩容的30-40万元及40万元以上SUV市场,分别推出L7/L8/L9,造现象级爆款 30SUV市场持续扩容:22年30-40万元SUV空间101万辆(+9.0%),40万元以上SUV空间56万辆(+17.6%),在一众SUV细分市场中增幅最快。 造L7/L8/L9现象级爆款:月交付突破5万辆(其中L7/L8/L9销量达2.04/1.50/1.49w),造30万元以上家庭SUV现象级爆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7- 图表9:2021-2023H1乘用车不同价格带销量(万辆)及增速 图表10:理想L7/8/9销量持续提升(辆) 产品拓展策略:增程价格带下探至20-30万元,同时拓展高压纯电 增程价格带下探至20-30万元;基于增程平台推出L6,价格带从30-50万元下探至20-30万元,进一步扩大目标消费群体。 产品由增程拓展到高压纯电;补能体系不足时推增程平台,储备高压快充技术后推高压纯电平台,由增程平台进军高压纯电。 图表11:理想产品拓展策略 产品拓展策略:增程→高压纯电,受众进一步扩大 增程→高压纯电,受众进一步扩大:L7/8/9(30-50万元PHEV SUV空间21.7万辆)→L6(20-30万元PHEV SUV空间22.6万辆)→高压纯电(20万元以上BEV SUV空间84.6万辆),产品谱系拓展促受众持续扩大。 高端纯电市场渗透率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40万元以上高端SUV市场纯电渗透率仅为3.4%,显著低于其他价格带,仍具较大提升空间。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8- 图表12:增程→ 高压纯电 ,受众进一步扩大( 万辆) 图表13:理想在优质β下快速排满产品谱系 为何看好L6:下沉更广阔市场,且L系列已奠定产品优秀口碑 为何看好L6:30万元以上级别下探至20-30万元价格带,增程产品下沉空间大且高增市场 L6下探至空间更大的20-30万元市场:L7-L9聚焦30万元以上SUV市场,23年12月销量已达5万辆以上,后续L6下探至规模更大的20-30万元价格带市场(仅SUV),市场空间近260万辆。并且相比30-50万元价格带,2023H1,20-30万元空间增速接近190%,且仅次10-20万元主流价格带。 图表15:20-30w新能源SUV空间快速增长(左轴:万辆) 图表14:2023年各赛道市场空间总量(万辆) 为何看好L6:20-30万元插混SUV竞品少,赛道格局好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9- L6所在价格带格局好,除问界外无核心竞品:预计理想L6更多配置车型将处于25-30万元价格区间,此价格带23H2-2024年新车中,长安深蓝G318、长城坦克400Hi4-T、比亚迪方程豹豹3为越野车型。因此公司核心竞品仅有赛力斯问界系列产品,在当前自主品牌不断推出插混SUV新车型的背景下,相比于其余价格带,此价格带赛道拥挤度较低,格局较好。 图表16:主流车企插混SUV新车规划 为何看好L6:L系列已奠定产品优秀口碑,L6胜率高 L系列打造用户满意度与市场影响力,L6胜率高:根据杰兰路数据,2021年理想品牌推荐度超90%,仅依靠理想ONE位列众多新能源品牌首位,后续理想ONE停产导致推荐度有所下滑。而通过推出L系列,理想的用户满意度与市场影响力齐升,在2023H1统计中,用户推荐度再次位列榜首。在此背景下,L6有望延续L系列销量爆款。 图表17:新能源品牌健康指标排名 为何看好高压纯电:增程仅为阶段性差异化,底层仍为产品定义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10- 核心竞争力:深刻的用户研究和丰富细致的产品定义 深刻的用户研究挖掘需求;创始人两次围绕用户核心痛点的创业成功经历,使得公司在产品定义阶段就非常重视用户研究,围绕家庭用户用车的痛点及痒点,充分挖掘了目标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丰富细致的产品定义提出解决方案;产品定义是对目标消费者需求的解读,以及对应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理想爆款逻辑的背后不是增程+大六座,而是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充分打动驾驶员及乘客。 图表18:家庭用户用车痛点及痒点 图表19:理想提出的部分解决方案 为何看好高压纯电:底层差异化能力仍为产品定义 增程仅为阶段性差异化能力:五座L7畅销验证理想成功并非依靠大六座市场空缺,增程只是理想在充电补能体系不足时的阶段性差异化能力,底层差异化的核心仍是产品定义。 图表20:理想产品策略复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11- 过去消费者为什么不愿意买纯电:里程焦虑及价格 私家车主存长途出行需求,具里程焦虑;根据统计,45%的私家车主每月至少一次长途驾驶或旅游,52%的私家车主每年至少进行几次长途驾驶或旅游。 长途出行仍是刚需场景,而纯电车型续航里程及补能效率较低,用户仍存里程焦虑。 电池成本使纯电车价较高;过去较高的电池成本促使纯电终端售价较高,相同车型纯电版本较混动售价贵2万元左右甚至更高。 图表22:电池成本促纯电车型价格较高( 万元) 图表21:私家车主出行场景分布 当前纯电合时宜①(行业层面):国内补能体系已逐渐完善 动力形式战略清晰,前增程-后高压纯电,产品节奏合时宜;补能体系不足时选择增程平台,并且逐步储备高压纯电技术,现阶段补能体系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