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两会精神解读与宏观经济展望 主讲人:王勇教授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内容大纲 两会精神与新质生产力 2023年经济运行回顾 2024年发展趋势分析 宏观政策分析及展望 一、2024年两会解读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大会。 会期7天;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 2024年3月4日下午3时在北京召开,3月 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3日上午闭幕,会期8 两会看点 会期缩短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3月11日下午闭幕, 无重大事项表决(表决事项中关于人 事、法律的都不多) 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2024年 部长通道 第一场 阴和俊、李国英、唐仁健、张玉卓 第二场 金壮龙、陆治原、黄润秋、李小鹏 第三场 孙业礼、俞建华、李云泽、高志丹、申长雨 两会看点 取消总理记者会,增加部长记者会和“部长通道”的场次和出席人数 2024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新质生产力的含义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政府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阐述,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供给侧改革 现代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习近平经济思想 新质生产力与强国目标 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高端装备技术前沿领域技术融合应用技术 新型生产工具技术 产业发展: 8大战略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9大未来产业 (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 芯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要素开发与交易、全国一体化算力建设 产业数字化 供应链产业链升级、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智慧工厂与工业等 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 •人工智能技术 •核聚变能源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 •俄乌战争持续 •中美脱钩断链风险加大 •中外科技合作交流面临冲击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急剧变化 •有效需求不足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社会预期偏弱、 •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 从索洛残差到全要素生产率(TFP) 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1924-2023),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1953—),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罗默(PaulM.Romer,1955-),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国97年以来TFP贡献情况 ——引自王鹏等(2023)《中国宏 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国际比较》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大着力点 技术创新 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 着力点1:技术创新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总结概括和深入阐释。 发展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 高端装备技术:研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 前沿领域技术:创新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区块链等前沿领域 融合应用技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 新型生产工具技术: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 发展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 政策举措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 2、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链、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九大产业 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 新兴产业 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 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 高端装备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绿色环保产业 民用航空产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元宇宙 脑机接口 量子信息 人形机器人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 未来显示 未来网络 新型储能 战略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不足20% “十三五”前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从8%左右提高到11.5%; 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7%;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4%; 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 十四五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17%。 低空产业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 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对各类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做了明确规定。 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我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发展新阶段。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飞行汽车、通航飞机等相关产业定位大幅提升。2024年3月,国务院正式将“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商业化应用落地加快,市场规模广阔 飞行汽车有望于2024年起逐步商业化应用。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 3.5万亿元。 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数据,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未来产业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健全数据基础制度 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芯片与算力产业网络与平台经济 人工智能及应用场景开发 3、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 劳动者队伍 科学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 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提高劳动者素质。 据世界银行调查研究,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 加大稀缺人才培养 科学家精神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 企业家的创新行为 创新:对生产要素的新配置、新组合。 创新的五个方面: 引入新产品; 引进新技术; 开辟新市场; 发现新的原材料; 实现新的组织或管理方式。 ——熊彼特 企业家与经济增长循环 本课件仅供发改委混改企业内部培训使用,未经许可,请勿传播和使用。 企业家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 李宏彬等(2009)利用中国1983—2003年29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企业家创业精神每增长1个标准差,年均增长率 将提高2.88个百分点;创新精神每增加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将提高3个百分点。 本课件仅供发改委混改企业内部培训使用,未经许可,请勿传播和使用。 新旧协同:新质与传统生产力 技产协同: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区域协同:因地制宜与主体功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个协同 机制协同:市场自发机制与新型举国体制协同 二、宏观经济运行回顾及趋势展望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有所反弹 生产者物价指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