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3-19刘晨、叶银丹中国银行Z***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Ω 研究院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者:刘晨中国银行研究院 叶银丹中国银行研究院电话:010–66594264 签发人:陈卫东 审稿:周景彤梁婧联系人:王静刘佩忠 电话:010–66596623 2024年3月18日2024年第18期(总第529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全年工作任务之首,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政府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决心。未来,应持续夯实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性基础,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全年工作任务之首,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政府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决心。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此后,各大会议和文件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表1)。 表1:围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时间 会议/文件 主要内容 2023.9.7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12.11- 2023.12.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31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2.29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3.5 《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2024.3.5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恰逢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1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社会结构演变和要素条件变迁,生产力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按照佩蕾丝提出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框架,每次技术革命都提供了一种由通用技术、基础设施和经济组织原则所构成的新技术经济范式,这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能够推动经济实现现代化并逐步提高其生产率。历史表明,在新旧范式交叠期后发国家有望迎来“领跑”飞跃的历史机遇。例如,美、德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成功实现对英国的赶超,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速崛起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今全球正处在第五、六次技术经济范式的交叠期(表2),为我国实现科技赶超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窗口。 与此同时,大国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主要发达国家抢抓重大前沿技术部署。近年来,各国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技研发强度快速提升(图1)。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快抢占前沿技术的全球“话语权”。2018年以来,美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战略措施2,围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通信、先进制造和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加码布局。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2018-2021年,美国研发支出规模年均增速高达9.3%,远高于2008-2017年的4.1%。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研发投入近年来也快速增长,2012-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发投入强度从4.8%提升到6.3%。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2包括《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关于加强美国未来产业领导地位的建议》《2020年未来产业法案》《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等。 表2:历次技术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 技术革命 爆发时间 核心国家 技术-经济范式 工业革命 1771 英国 工业机械化,生产率、守时和省时,水力等 蒸汽和铁路时代 1829 英国 聚合的经济、工业城市、全国市场,蒸汽动力中心,规模意味着进步,标准零部件、用机器生产机器,各种机器和运输工具的相互依赖的运动等 钢铁、电力和重工 业时代 1875 美国、德国、英国 钢制巨型结构,规模经济和垂直一体化,工业电力,科学成为生产力,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和帝国:普遍标准化,成本会计,巨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等 石油、汽车和大规模生产时 代 1908 美国 大规模生产、大众市场,规模经济和水平一体化,产品标准化、能源密集型产业,合成材料,职能专业化、科层制,集权化、大城市中心和郊区化,民族国家崛起、世界范围的协议和对抗等 信息和远程通讯时代 1971 美国 基于微电子的信息和远程通讯技术,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非集权一体化(分包、转包),网络结构,知识资本、无形资产,异质性、多样性、适应性,市场细分、职务倍增,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专业化,全球和区域互动,即时全球通讯等 工业智能化时代 2011 德国、美国、日 本、中国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线上工作、去中心化、共享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资料来源:马国旺,刘思源.新中国70年的技术-经济范式追赶历程与领跑机遇[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2):1-9. 图1:主要国家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情况(%) 4 3 2 1 0 199620012006201120162021 中国美国欧盟英国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从测算方式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标志之间相辅相成。全要素生产率(TFP)可以被分解为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微观生产效率两部分(蔡昉,2014),前者源自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后者则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1978-2020年TFP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6.6%,低于资本要素的平均贡献率(44.1%),但高于劳动要素平均贡献率(19.4%)。值得注意的是,2013-2020年,TFP的平均贡献率降至2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有所弱化。因此,亟需通过深化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 表3:1978-2020年不同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时期 实际GDP增速(%) 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 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 固定资本投入 劳动力 TFP 固定资本投入 劳动力 TFP 数量 质量 数量 质量 1978-1990 9.3 3.5 1.6 1.1 3 37.6 17.2 11.8 32.4 1991-2001 10.3 3.9 1.2 1.1 4.1 37.9 11.7 10.7 39.7 2002-2007 11.3 4.8 0.6 0.8 5.1 42.5 5.3 7.1 45.1 2008-2012 9.4 5.4 0.2 0.7 3.1 57.4 2.1 7.4 33.1 2013 7.8 5.3 0.1 0.5 1.9 67.9 1.3 6.4 24.4 2014 7.4 4.7 0.1 0.5 2.1 63.5 1.4 6.8 28.4 2015 7 4.5 0 0.5 2 64.3 0 7.1 28.6 2016 6.8 4.4 0 0.5 1.9 64.7 0 7.4 27.9 2017 6.9 4.2 0.1 0.5 2.1 60.9 1.4 7.2 30.4 2018 6.7 3.9 0 0.4 2.4 58.2 0 6 35.8 2019 6 3.8 -0.1 0.4 1.9 63.3 -1.7 6.7 31.7 2020 2.3 3.7 -0.1 0.5 -1.8 160.9 -4.3 21.7 -78.1 2012-2020 6.4 4.3 0 0.5 1.6 67.2 0 7.8 25 1978-2020 9.3 4.1 1 0.8 3.4 44.1 10.8 8.6 36.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 3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三)从现实来看,我国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潜力和动力 当前,考虑到“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有必要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衡量我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参考相关文献4和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本文分别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三大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4)5。通过因子分析法,本文根据所构建的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可得到2003-2022年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图2)。从增长率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均实现26.4%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2017-2022年年均增速仍高达8.4%。 表4: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一级指标指标含义 劳动生产率增速衡量劳动者素质 新劳动者 新劳动对象 新生产资料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研究生招生占比衡量劳动者素质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衡量产业智能化水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占GDP比重衡量产业绿色化水平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衡量产业创新水平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衡量产业创新水平高速公路里程衡量传统基础设施情况铁路营业里程衡量传统基础设施情况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衡量经济数字化水平单位GDP能耗衡量经济绿色化水平 森林覆盖率衡量经济绿色水平 专利授权数衡量经济创新水平 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经济创新水平 未来,新质生产力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速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经济收敛和传统增长核算两种方法测算6,基准情形下我国2021-2025年潜在经济增速在5%-5.5%, 4王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01):31-47. 5由于原始数据存在少量缺失,为了减少样本损失,缺失数据使用类推法或插值法进行处理。 6具体测算过程可见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1期《宏观观察》——《从理论和实践视角研判中国经济潜在增速》。 此后呈逐年放缓的趋势,2021-2035年潜在经济增速在4.3%-4.4%。基准情形假设的条件之一,是劳动生产率增速/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将伴随经济增长而逐渐放缓。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2015-2019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仍达到6.5%,而相关测算显示 7,通过再工业化、新基建等新空间的充分挖掘,我国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