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欢迎扫码关注工银亚洲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李卢霞曹凤文�靖斐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及与香港比较 阅读摘要 伦敦是第一个被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17世纪-18世纪末,圈地运动推动的工业化发展衍生庞大金融需求,海外贸易的扩张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伦敦逐步形成完善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体系,为伦敦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工业革命推升英国经济实力,英镑成为国际货币进一步助推伦敦超越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初至30年代,大萧条重挫英国经济,英政府停止英镑对黄金的兑换、并实行外汇管制,英镑国际结算与储备货币地位跌落,国际金融重心向纽约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次重大金融改革提振伦敦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在近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伦敦稳居第二位。 横向比较香港与伦敦金融业务竞争力水平,伦敦综合实力相对更优。金融市场方面,伦敦股票市场规模略高于香港,香港股市流动性更优;伦敦债市、汇市和衍生品市场规模优于香港。金融机构方面,伦敦银行数量居世界城市之首,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中伦敦、香港各有10家、5家银行上榜。此外,伦敦的证券、保险机构数量均高于香港,但保险密度、渗透率、保费收入发展均不及香港。新兴金融方面,伦敦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年香港绿色金融领域发展迅速,已成为亚洲绿色金融中心。伦敦是世界第二大资产管理中心,香港的海外投资者占比较高、逾半数。 比较而言,伦敦与香港营商环境各具优势。汇率制度方面,英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英镑走势表现与英国经济休戚相关、近年整体呈现走弱态势,香港采取联系汇率制度为港币交易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上市制度方面,英国采用核准制、香港为注册制,最低市值要求香港高于伦敦。伦敦和香港均有较为完备的支付清算体系,但总体而言伦敦金融基础设施影响力更大。财税制度方面,香港税制简单、税收负担轻,避税港特征更为突出。产业基础方面,香港和伦敦的制造业占比均偏低,两地均是重要的商贸和航运枢纽。宜居环境方面,伦敦宜居指数优于香港,两地教育资源水平相近,医疗保障制度均较为完善。 注:本报告的预测及建议只作为一般的市场评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复制、刊登、引用或向其他人分发。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及与香港比较 一、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 伦敦作为全球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从16世纪起,就是英国及全球金融中心。伴随英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关系变化、产业结构和监管政策等变化轨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奠定期,17世纪-18世纪末):圈地运动推动 的工业化发展衍生庞大金融需求,伦敦逐步形成完善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体系,金融中心初具雏形。 16世纪以来,圈地运动推动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变革,新兴工业(采矿业、冶铁业以及玻璃制造业等)、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伦敦凭借其人口、区位优势,迅速成为英国的商贸中心,大量的资金流动与融资需求推动了金融服务体系形成。该时期伦敦银行数量激增1,不仅形成了以英格兰银行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由私人银行2和地方银行3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银行体系,还通过发展规模庞大的票据贴现市场搭建起伦敦的货币市场,形成了高效运转的信贷体系。同时,由公债市场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包括债券、股票、衍生品在内的资本市场,吸引大量的证券公司开展证券交易业务。1773 1私人银行由1760年的不足30家增至1800年的70家,地方银行由到1750年的十几家发展到1810年的 700家。 2按合伙制成立的银行,合伙人以其财富承担无限责任,主要位于伦敦城内。可划分两种类型:一类是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即位于中心金融区的银行,主要收集抵押品,为商人发行的交易票据贴现,并且为证券经纪人和这个城市的其他各种经纪人提供短期融资;另一类是伦敦西区的银行,主要为绅士和贵族提供金融服务,从事抵押或放款业务。 3地方银行一般位于英格兰的其他城市和苏格兰的城市里,规模较小,不可能提供大额贷款,主要为顾客提供存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 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乔纳森咖啡馆成立的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最早的交易所,并于1802年得到英国政府正式批准。此外,伦敦的外贸及航运优势4催生海上保险业务发展壮大,进而推动伦敦逐渐成为英国保险业中心。 第二阶段(发展期,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英国经济 快速崛起提振英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英镑成为国际货币进一步助推伦敦超越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实现了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纺织品、煤炭、钢铁和造船业发展成为其优势产业,海外殖民地快速扩张,英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该时期,伦敦金融业国际化发展趋势持续加强。在《银行合伙人法案》允许自由建立股份公司银行机构后,由于国际贸易、跨境投资蓬勃发展,大量股份制银行和海外银行在伦敦设立总部、分支机构、代办处。19世纪70年代,英镑代替黄金执行了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伦敦凭借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超过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三阶段(低谷与恢复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大萧 条重挫英国经济,国际金融重心向纽约转移,英国政府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支持金融业重振。 19世纪末以来,由于占有广阔的殖民市场导致企业缺乏技术更新的紧迫性,英国经济发展缓慢。1929-1933年,大 4伦敦是英国的重要港口(进、出口额分别占英国总额的80%和70%),随着航运的迅速发展,人们为船舶和货物投保的需求日益强烈。 萧条令英国经济雪上加霜。相关资料显示,英国工业生产指数自危机前最高点下降约24%,钢铁、造船等主要工业部门生产萎缩严重,1929-1933年间平均失业率超22%。传统优势产业出口由于海外新兴产业(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工业等)冲击而大幅下降,1929年出口贸易额下降约66%。银行倒闭潮引发市场恐慌,大量黄金储备流出。1931年9月21日,英国政府停止了英镑对黄金的兑换、实行外汇管制,英镑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与储备货币的地位急剧跌落,国际资本市场重心转移到纽约。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摆脱危机困境,英国政府采取包括取消汇率管制、取消资本流动限制等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为伦敦国际金融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空间5。 第四阶段(巩固与监管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济 改革、金融业监管体制持续完善,助力伦敦重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国家福利支出、放松外汇管制、促进自由贸易等经济政策,1983年-1989年GDP增速保持在2.3%-5.7%之间。同时,随着“金融大爆炸”改革推进,英国金融市场实现自由化,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快速发展。此外,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放松管制——统一监管——双峰模式”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受益于系列经济金融改革,伦敦 5伦敦的外国银行从1955年的69家增加到了1975年的243家,几乎是纽约的两倍,越来越多的银行和公司开始利用不受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辖的欧洲美元市场为偿付外债提供资金。 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重振(见图表1)。 图表1:英国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的三次变革 时间 背景 核心内容 20世纪80年代 世界经济危机后,英国金融市场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放松分业经营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建立起以自律监管为基础、由9家监管机构组成的分业监管格局。 20世纪末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快速发展,分业监管体系协调效率低下。 剥离央行监管职能,设立金融服务监管局(FSA)负责统一监管,开始实行全能型的混业监管模式。 2008年次贷危机后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系统的内在稳定性受到空前重视。 设立特别决议机制(SRR),采取双峰模式的监管,加强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数据来源:根据新闻资料整理、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 二、香港与伦敦金融业务竞争力比较 (一)金融市场:伦敦股票市场规模略高于香港、香港股市流动性更优,伦敦债市、汇市和衍生品市场规模优于香港、衍生业务产品体系与香港有较大差异 1.股市6:伦敦股票市场规模略高于香港,但流动性不及香港。 从市场规模看,截至2023年底,伦敦证券交易所(LSE) 上市公司共有1,810家,股票市值3.54万亿英镑(约4.51 万亿美元),港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更多、但总市值略低于伦交所(2,609家、3.97万亿美元)。近年伦敦IPO融资规模不及香港,2023年伦敦IPO市场23只新股上市、较2022年的 45只大幅减少,IPO募资规模9.98亿英镑(约12.4亿美 6本段数据来源分别为伦敦证券交易所,https://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reports?tab=new-issues-and-ipos;香港交易所,https://www.hkex.com.hk/-/media/HKEX-Market/Market-Data/Statistics/Consolidated-Reports/Annual-Market-Statistics/c_2022-Market-Statistics.pdf。 元);低于港交所68只新股上市,IPO募资规模463亿港元 (59.12亿美元)。 香港股市市场流动性优于伦敦,2023年LSE年交易额为 9,285亿英镑(约1.16万亿美元)、较2022年减少20.1%, 日均交易量为36.99亿英镑(约46.02亿美元);而港交所 年度交易额为25.52万亿港元(约3.26万亿美元),较2022 年减少17%,日均交易额为1,050.12亿港币(约134.13亿美元)。两个市场行业与参与主体也有较大差异,伦敦股票市 场中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流通市值最高,参与主体以海外投资者为主(持股占比54%),国际化程度较高;而香港金融、可选消费行业占比最高,参与主体同样以外资为主(占比41%)。 2.债市7:伦敦债券市场规模较高,本币公债占比较高, 香港非本币债券占优、发行人主要来自内地。 从债券存量规模看,截至2022年末,英国债券未偿余额 为4.79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7%;截至2022年末 香港债券市场未偿还债券余额10,241亿美元,外汇基金票 据及债券余额为12,075亿港元(约1,546亿美元),合计共 11,787亿美元。 从债券发行结构来看,英国英镑公债占比最高(42%), 另外美元、欧元债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占比分别约33%、21%),其他币种仅占比4%;而香港非本币债券占比较高,约76%以 7本段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BIS),https://stats.bis.org/statx/srs/table/c1。 其他货币计价(主要为美元和欧元)。伦敦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债券发行市场,2023年英国国际债券发行额为11,399亿美元,远高于香港的1,754亿美元。 3.汇市8:英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美元兑欧元 交易占比近30%,香港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交易量最大。 伦敦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传统和电子市场的经纪人和投资人,以美元兑欧元(27%)、美元兑英镑(14%)、美元兑日元(12%)为主要交易币种。根据BIS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报告9,2022年4月英国外汇市场平均每日交易额为37,546.6亿美元,而香港为6,943.6亿美元。香港外汇市场中,美元兑人民币(26.8%)、港元兑美元 (13.6%)、美元兑欧元(13.3%)、美元兑日元(12.3%)为主要交易品种。 4.衍生品市场10:伦敦期货交易规模更大,以利率期货、 期权为主,香港市场股票是衍生品业务重要交易标的。 伦敦主要的衍生品市场是欧洲洲际交易所11(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