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但仍面临一定集中兑付压力——零售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但仍面临一定集中兑付压力——零售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金融2020-02-26大公信用严***
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但仍面临一定集中兑付压力——零售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1 零售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但仍面临一定集中兑付压力 目录 宏观环境 ................................................... 2 行业需求 ................................................... 3 行业政策 ................................................... 5 经营业态 ................................................... 6 财务分析 ................................................... 8 债务融资 ................................................. 10 信用质量 ................................................. 11 在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背景下,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预计2020年消费仍是第一增长动力,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影响,短期内线下消费市场受冲击较大,但对全年消费需求影响有限。2019年以来,零售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但由于主营业态差异较大,行业内企业盈利分化较明显;行业内主要企业资产负债率仍处在较高水平,总负债规模持续增长,债务期限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同期,零售企业存续债到期期限较集中,2020年占比最高,面临一定债券集中兑付压力。 ⚫ 宏观环境:受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有所放缓; ⚫ 行业需求:我国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不断升级,有利于零售行业发展;CPI上涨有利于必选消费品板块收入增加;疫情对全年消费需求影响有限; ⚫ 行业政策:为拉动和刺激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零售行业长期发展; ⚫ 经营业态:零售企业的不同子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疫情将加快线下零售行业分化,短期内百货板块冲击较大,大型商超将获益,电商板块将在中长期获益; ⚫ 财务分析:2019年来,零售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内主要企业资产负债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经营性净现金流总额有所增长;但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2020年零售企业盈利能力或将有所减弱,负债规模将有所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将有所下降; ⚫ 信用质量:2020年,零售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但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个别企业面临一定信用风险。 分析师 曹 媛 010-67413315 工商部 分析师 caoyuan@dagongcredit.com 柳远征 010-67413321 工商部 分析师 liuyuanzheng@dagongcredit.com 客户服务 电话:010-67413300 客服:4008-84-4008 Email: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0年02月25日 信用风险展望 零售行业 信用风险展望 | 零售行业 2 / 11 宏观环境 受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有所放缓。 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呈下行趋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背景下,我国国内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系列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但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升级转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更加凸显,服务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新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019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仍是第一增长动力。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放缓、净出口经历年初下降后趋稳的同时,消费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巩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0%,增速同比减少1.0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部分优惠政策到期等不利因素影响。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其中,2019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8.5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同比有所减少,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新模式发展较为迅猛。 随着2020年1月下旬疫情的爆发,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各省市采取春节假期延长、城市交通停运、呼吁居家减少外出等隔离措施,导致生产供给和需求均大幅下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影响。疫情的快速传播对春节及2020一季度消费有明显冲击,预计对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会形成一定压力(其中,2019年一季度占全年社零比重约24%)。但复盘2003年“非典”疫情,2003年只有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到明显影响,增速环比下降3.4百分点,且在后续快速恢复正常水平,从中长期来看,“非典”疫情没有改变1999-2008年间社会零售总额整体的上行趋势。此外,成熟的线上消费也将快速对冲掉此次疫情所产生的部分负面影响。因此,预计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消费冲击较为明显,但伴随线上和线下消费加速融合,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影响有限,网上零售额增速有望提升,2020年中国发展仍将保持以内需为主、以消费拉动为主的趋势。 信用风险展望 | 零售行业 3 / 11 图1 2017年12月以来社会消费品总额 数据来源:Wind资讯,大公资信整理 行业需求 我国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不断升级,均为零售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CPI上涨有利于必选消费品板块收入增加;受疫情影响,短期内线下消费市场受冲击较大,但待疫情结束后,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或将释放,疫情对全年消费需求影响有限。 消费需求方面,我国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不断升级,均为零售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人,较上年末增加约467万人,巨大的人口基数为我国零售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刚需。2019年以来,虽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我国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持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增速同比小幅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增速同比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增速同比小幅减少0.4个百分点。同时,2018年起,我国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执行一系列增加个税附加扣除项等改革措施,均直接提升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消费升级,当前人们在基本功能需求得到后,还不断提升对产品的品牌、设计、健康、生态、休闲以及服务体现等软价值的关注度,也扩宽了许多新的消费市场。 信用风险展望 | 零售行业 4 / 11 CPI持续上涨,有利于推动必选消费品板块收入增加。 不断高企的物价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但由于物价上涨主要是受猪肉类食品价格推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有限。受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从2019年2月开始,我国CPI同比涨幅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11月CPI同比增长较大,为4.5%,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11月猪肉价格上涨110.2%带动当月CPI快速增长。随着各级政府大力度推动保供稳价举措,猪肉供需矛盾得以缓解。同时,我国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粮油价格的稳定保证了物价水平的平稳。CPI上涨有利于推动食品类必选消费品板块收入增加,使商超板块经营业务收益。 图2 2018年1月以来CPI当月同比、环比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大公资信整理 2020年年初发生的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品生产不足,且部分地区道路物流中断,供给不足,同时叠加恐慌性抢购需求,预计短期内CPI将上涨。但随着疫情逐步控制,恐慌性需求将有所缓解,CPI将逐步回落,预计2020年CPI同比增速有所加快,但涨幅有限。 此次疫情对消费需求的短期冲击力较大,但预计伴随疫情的结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会释放,对全年消费需求的影响有限。为应对本次疫情,我国电影春节档电影大部分延迟上映、旅游景点关闭、商场超市缩短营业时间,短期内将对商场、百货等传统的线下消费市场冲击较大,但待疫情结束后,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或将报复性释放,疫情对全年消费需求影响有限,因此预计2020年我国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 信用风险展望 | 零售行业 5 / 11 行业政策 现有政策将消费作为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拉动行业转型升级,刺激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央及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零售行业长期发展。 2019年以来,在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消费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提振消费信心。《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活跃夜间商业和假日消费市场、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下放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降低流通企业成本费用以及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严厉打击线上线下销售侵权假冒商品、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积极倡导企业实行无理由退货制度。此次《意见》主要针对的是零售行业的具体经营领域,且安排了相关政策后续的落地情况,将有利于零售行业的未来发展。总体而言,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志在刺激消费发展,将消费作为激活经济增长的主要内生动力,拉动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零售行业长期发展。 表1 2019年以来国内零售行业政策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19.01 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 《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 2019.06 发改委 《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再到如今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2019.08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信用风险展望 | 零售行业 6 / 11 经营业态 零售企业的不同子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疫情将加快线下零售行业分化,短期内百货板块冲击较大,大型商超将获益,电商板块将在中长期获益。 本土龙头商超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外资商超企业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疫情的发生使具备较强运营能力的大型商超企业受益。 2019年以来,本土商超企业不断加快整合行业内部资源的步伐,通过收购和重组等方式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辉超市”)快速扩张市场版图,2019年新增34家超市和112家mini店,并先后完成了对中百集团、广东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