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中资房企信用风险年鉴》揭示了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问题,主要特点包括:
-
周期性变化: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四个周期,周期长度大约在2至3年之间,但自2015年起,周期显著延长至6年以上,并且表现出对政策敏感度提高的特点。
-
信用风险的演变:从2018年开始,信用风险事件逐渐增多,最初涉及中小型企业,随后在2021年9月恒大事件爆发后,风险蔓延至大型企业,反映了市场对政策收紧和流动性紧张的反应。
-
净利润率下降:自2015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净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表明行业整体处于下行阶段。2015年至2020年间,净利润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降至6.24%和9.75%,显示盈利能力显著减弱。
-
政策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后,一系列针对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去杠杆政策相继出台,旨在减少高杠杆、高负债的地产金融特征。
-
风险特征与周期阶段:随着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信用风险首先集中在产品去化困难和多元化转型的中小型房企,之后扩大至融资渠道受限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疲软加剧了这一现象。
-
行业逻辑转变:面对政策压力,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逻辑正在从高杠杆、高周转、依赖再融资向强化经营性现金流、增加现房或准现房销售比例转变,以降低对金融资源的依赖。
-
未来展望:2022年,房地产企业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信用风险管理和适应能力成为关键。报告强调,这是一次行业重塑的机会,鼓励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财务策略以应对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趋势和变化,报告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