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水网建设规划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上海市水网建设规划

2023-11-15-上海市水务局高***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上海市水网建设规划

上海市水网建设规划 (送审稿) 上海市水务局 2023年11月 目录 前言1 一、基础与形势3 (一)区域特点3 (二)建设基础4 (三)存在问题8 (四)建设必要性12 二、总体要求15 (一)指导思想15 (二)基本原则15 (三)规划范围与水平年16 (四)规划目标17 (五)规划布局19 (六)主要任务21 三、构建优质高效、互联互济的水资源配置体系25 (一)总体思路与格局25 (二)加强集约节约用水26 (三)水资源供需分析33 (四)完善水源地互联互通39 (五)提高水源地抗风险能力39 (六)加强水源地战略储备研究40 四、完善水灾防御、安全韧性的防汛减灾体系42 (一)总体思路与格局42 (二)提升黄浦江防洪(潮)能力45 (三)筑牢海塘安全屏障51 (四)完善重点河流(河口)防洪减灾体系53 (五)健全除涝体系建设55 (六)强化洪涝风险管控62 五、营造生态绿色、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水网64 (一)总体思路与格局64 (二)加强水生态空间保护65 (三)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69 (四)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73 (五)弘扬江南水乡文化75 六、建设智慧赋能、精准调控的数字孪生水网78 (一)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78 (二)完善水网信息基础设施80 (三)推动数字孪生水网平台建设83 (四)提高水网综合调度管理水平88 (五)提高网络安全与综合保障能力90 (六)促进共建共享91 七、健全现代水网管理体系93 (一)完善河湖管理制度93 (二)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94 (三)持续深化河湖长制95 (四)完善水网工程建管体制机制96 (五)强化水网调度管理98 八、重大工程与实施安排100 (一)重大工程100 (二)投资匡算105 (三)实施安排105 (四)实施效果分析107 九、环境影响评价111 (一)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影响识别111 (二)规划符合性分析113 (三)环境影响分析113 (四)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116 (五)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117 (六)综合评价结论118 十、保障措施119 (一)加强组织领导119 (二)加强前期工作119 (三)加强要素保障119 (四)加强科技创新120 附表一上海市级水网“纲”统计表121 附表二上海市级水网“目”统计表122 附表三上海市级水网“结”统计表125 附表四上海水网重大工程统计表126 附图一上海市区位示意图 附图二上海市现状河流水系示意图 附图三上海市现状水网主要工程示意图附图四上海市水网总体布局示意图 附图五上海市防洪除涝规划布局示意图附图六上海市水资源配置布局示意图附图七上海市水生态布局示意图 附图八上海市水网规划重大工程示意图 前言 建设国家水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战略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擘画了国家水网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规划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水利部贯彻中央精神,指出要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同时要完善省市县水网体系,加快推进省级水网规划建设,做好省市县级水网的合理衔接,构建互联互通、联调联控的网络格局。水利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上海滨江临海,河网密布,是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超大城市,水是上海富饶美丽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系网络、水资源规划与建设, 深化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市河网基本形成了有纲有网、能控能调的水系网络,供水形成“两江并举、集中取水、水库供水、一网调度”的水源地及原水系统格局。涉水规划方面,相继批复了骨干河道布局、河道蓝线、防洪除涝、供水、生态空间及航运等涉水规划。通过规划引领,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在水系连通、防洪能力提升、水源地建设、航道建设、河湖环境改善及以“一江一河”为代表的滨水空间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水网的融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入新发展阶段,上海肩负着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光荣使命,对水网的内涵、功能和能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编制本市水网建设规划、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十分必要和迫切。 规划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本市治水格局,依托国家水网和流域综合治理,顺应水情工情新变化新情势,以城市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联网、补网、强链构建引排通畅的水网,提升水网的调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级,以数字孪生智慧管控为驱动,重点聚焦水网的防汛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三大核心功能。规划谋划了数项重大工程,制定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上海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建设性、战略性规划,是上海全面推进水网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一、基础与形势 (一)区域特点 1、超大城市、经济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属超大城市,经济发达,产业密集,2022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4.47万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超70%,人均GDP居于全国前列,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与邻近的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构成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独特。 2、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生态系统敏感 上海国土面积6833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的0.06%,地域狭小,但人口密集,全市常住人口约2500万,其中户籍人口1400多万。产业密集、建设用地比例高、资源紧缺、环境负荷重。且本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城市生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河网密布、水量丰沛,资源禀赋独特 上海属于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全市河道数量约4.7万余条,总长度超过3万 公里,河网密度高达4.79公里/平方公里,在工农业生产、航运、生态、景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市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地区,降水较为丰沛,年均降雨约1200毫米,且多集中在汛期,加之地域狭小,本地径流量不足,但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过境水资源丰沛,尤其是长江口水资源量较大,是本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但枯季流域来水减少易受咸潮入侵影响;黄浦江水源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突发性水污染风险依然存在。 4、流域下游、地势低平,防洪情势复杂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冲积平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最下游,地势低平,平均地面高程约4.0米左右,西部淀泖洼地仅2.0~3.0米。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本市易受上游流域洪水、下游高潮、区域暴雨和台风的多重影响,“三碰头”“四碰头”现象时有发生,区域防汛减灾形势和格局比较复杂,防汛保安任务较重。 (二)建设基础 1、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为构建上海水网提供了良好的本底条件 上海地域水系由长江江阴以下河口三角洲发育和发展形成,大陆部分成陆较早,自西向东渐进渐成;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成陆较晚,且屡有变迁,近代才趋于稳定。境内河网水系受潮汐、气象及上游径流影响较大,河道水流呈往复流状态,有着典型的 河口平原感潮河网特征。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天然的平原感潮状态中,在潮流和径流两股水流长时期的动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不规则的网状水系。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水利规划和建设也正式全面起步,全市开始大规模的梳理、归整、开挖和 控制地区河网,先后整治开挖了淀浦河、大治河、川杨河、蕰藻 浜、油墩港、太浦河等骨干河道和众多中、小河道,建设了一批控制性水闸工程,基本形成了有纲有网、能控能调的水系网络。本市河网水系分属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水系。 长江流域水系中,长江口为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21年)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827亿立方米,长江口水源地为本市提供了74%的原水,通过潮汐动力,各水利片可乘潮引水补水。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水系,各自相对独立,得益于长江口潮汐动力引排便利。 太湖流域大陆部分水系中,黄浦江及其上游主要支流是太湖流域连接太湖至长江口的重要泄水通道,也是全流域目前唯一敞口的入江河流,全段均受潮汐影响。黄浦江串联着大陆片的各大水系,通过11个水利分片发生联系。水系特征表现为干、支流基本固定、自然与人工开挖河道交织、可控制调度的平原感潮河网水系。 上海河网密布,河湖众多,数量达4.7万余条,总长度超3万公里,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和形态多样的河网格局,为构建上海现代水网提供了良好的本底条件。 2、有序建设的流域及区域水利工程,为增强水网调控能力 提供了设施基础 从流域治理上看,1991年太湖大水后,根据《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及国务院四次治淮治太会议精神,太湖流 域开展了望虞河、太浦河、环湖大堤、杭嘉湖南排后续、湖西引排、武澄锡引排、东西苕溪防洪、杭嘉湖北排通道、红旗塘、扩大拦路港泖河及斜塘、黄浦江上游干流防洪等十一项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并充分利用太湖调蓄的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具备了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及水环境调度的基础条件;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后,太湖流域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根据相关方案推进21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目前 17项已建成。同时,太湖流域主管部门大力推进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流域防洪和调度管理水平上不断提升。随着流域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河湖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为本市防汛及水资源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从区域治理上看,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工程建设,全市水利 综合治理格局已经形成,基本满足防洪除涝、供水、航运、生态景观等需要。千里海塘和千里江堤的防洪(潮)战线已经建立,能有效抵御风暴潮洪的侵害。全市14个水利分片除2个敞开片 外,其余12个水利片已形成有效控制体系,低洼地区建有约300 个圩区,水闸2837座,泵站1763座,区域除涝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依托泵闸等设施,能够实施灵活的活水畅流调度,调控景观和生态水位。全市累计有水文监测站(点)980处,基本建成全覆盖多功能水文站网。目前在长江口和黄浦江上游建成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青草沙水源和黄浦江上游水源实现部分互通。防洪除涝、原水配置体系基本形成,为打造上海现代水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持续向好的河湖水环境,为强化水网服务功能提供了重 要支撑 上海充分发挥河湖长制长效机制作用,强化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加强河湖综合治理,坚持“以水质论英雄”,构建“监测、预警、评价、考核”一体的河湖水质管护“四全”工作体系。在全面消黑除劣的基础上,河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目前40个国控断面和233个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的占比均超过90%,3871个镇管以上河湖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的占比超过80%,无劣V类水体。以“一江一河”为引领,加快滨水空间贯通,打造“城水相融、人水相依”的美丽幸福河湖。随着河湖环境的稳定向好,水网在水资源保障、提供优美的滨水环境等方面的服务能级有了跃升。 4、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为水网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行业管理和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