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邮证券]: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化提质增效,稳住合理增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化提质增效,稳住合理增长

2024-03-06袁野中邮证券洪***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化提质增效,稳住合理增长

研究所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报告 2024年3月6日 分析师:袁野 SAC登记编号:S1340523010002 近期研究报告 Email:yuanye@cnpsec.com 《美通胀信号不明确,“外卷”需求加大》-2024.03.04 强化提质增效,稳住合理增长-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核心观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积极进取,关键目标与预期基本相符,持平市场预期上限,机遇与压力并存。宏观政策符合预期,基本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基调,财政加大调控力度,新增发行1万亿超长期国债,加大中央对地方均衡转移支付力度。十大重点任务部署务实,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可关注传统设备更新改造、以及以氢能、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创新投资方向。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超预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目录 1关键目标:与预期基本相符,机遇与压力并存4 2政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基调5 2.1总体符合预期,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5 2.2财政加大调控力度5 3消费:打通内循环7 一是稳就业促增长,夯实消费基础7 二是丰富产品供给,构建消费生态8 三是提高居民保障水平,降低消费约束8 4投资: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9 4.1基建投资:总体平稳9 4.2房地产投资:逐步企稳9 4.3制造业投资:投资增速有望回升10 5创新:新质生产力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0 6风险: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基调未变11 风险提示11 图表目录 图表1:2021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预期目标对比5 图表2:宏观政策表述对比6 图表3:工业企业营收增速领先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9 1关键目标:与预期基本相符,机遇与压力并存 GDP增速目标持平市场预期上限。GDP目标5%左右,持平2023年预期目标,市场预期4.8%-5%,属于市场预期的上限。会议也指出,5%左右的增长目标考虑了促进就业、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 考虑GDP增速目标与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关系,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并非易事。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0万以上,基本持平2023年,主要受高校毕业生 人数制约,预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1170万人。从历史经验来看,2019年以前,一个点的实际GDP增速可以带动225万左右的就业;尽管2023年,一个点的实际GDP增速带动了239.23万就业,增长就业弹性明显边际上升,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问题显现。按照2024年预期目标,一个点的实际GDP增速则需带动240万就业,弹性进一步上升。尽管GDP预期目标与实际GDP增速存在差异,但目前GDP增速目标已属于预期上限,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压力并不小。 进出口目标不再设置数量目标。2021年-2023年,进出口预期目标分别是“量稳质升”“促稳提质”“促稳提质”,而2024年淡化进出口目标。理性分析,第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出口拉动效应有所弱化;第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变化,经济增长动能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内移外转的趋势,以初级加工制造业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有所收窄,简单以量为纲的衡量标准不利于发展模式调整;第三,年内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的预期较高,考虑此前特朗普以其在2017年-2021年担任美国总统时的偏激做法博选民眼球,拜登政府亦可能采取对外强硬的措施来竞争选票,故而预期中美摩擦会有所加剧,增加中国外贸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淡化进出口目标更为务实。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衔接“十四五”规划考核目标,不会对经济增长形成明显制约。2016年-201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效年均复合增速是-3.13%,尽管年度增速降幅边际放缓,但2019年仍保持-2.6%降幅。2024年2.5%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不会成为影响“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变量。(2020-2023年因经济稳态增长路径被干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效降幅参考性不高) 图表1:2021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预期目标对比 主要经济指标 2021 2022 2023 2024 实际GDP(同比,%) 6%以上 5.5%左右 5%左右 5%左右 CPI(同比,%) 3%左右 3%左右 3%左右 3%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5.5%以内 5.5%左右 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 1,100万人以上 1,100万人以上 1,200万人左右 1200万人以上 居民收入 稳步增长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增长同步 进出口 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 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 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平衡 平衡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降低3%左右 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 继续下降 降低2.5% 有适当弹性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邮证券研究所 2政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基调 2.1总体符合预期,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政策基调延续了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强调了“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进一步突出稳字当头的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表述也沿用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总体并未超预期。 2.2财政加大调控力度 在财政政策方面:(1)新增“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可以有效拉动基建投资增速。此处应注意,从字面表述理解,超长期特别国债并未明确时间,亦未说明未来每年的额度,仍要结合当前财政预算情况逐年裁定。与此同时,2024年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可能需要货币政策相配合,提高年内降准概率。(2)新增“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而在2023年成绩总结时,又表明经济大省可能承担更多建设任务,这可能产生区域性财政收支矛盾,可能需要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 在货币政策方面:(1)新增“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空转”。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面向资金投向的全面重构,原有以基建、房地产为主的投资结构转向以科技创新、消费、乡村振兴为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空转问题。报告提出畅通货币政策转导机制,有助于培育以创新为主导的新动能。这也意味着,在以支持实体经济为目标的要求下,货币政策应边走边看,而非一放了之。(2)新增“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是近年来报告首次提及,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增强其内在稳定性,首先要强调企业的优质性,再辅以货币政策的适时、适度的呵护。(3)新增“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线、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当前普遍存在问题,预计仍将是货币政策支持的薄弱领域。 图表2:宏观政策表述对比 2023 2022 2021 主要经济指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 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也要坚持国际合作。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邮证券研究所 3消费:打通内循环 政府工作报告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考虑消费的核心支撑变量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取决于居民就业、收入和预期,领先指标是企业经营收入增速。预计2024年消费将保持稳健增长。 一是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