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联证券]: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解读:聚焦高质量发展,穿越周期 - 发现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解读:聚焦高质量发展,穿越周期

2024-03-04王宇鹏国联证券H***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解读:聚焦高质量发展,穿越周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解读 作者 分析师:王宇鹏 证券研究报告 2024年03月05日 固定收益 固定收益点评 聚焦高质量发展,穿越周期 事件: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事件点评: GDP目标为5,CPI目标为3,释放稳中求进信号 当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过渡期,发展中的机遇和风险并存但整体而言经济预计保持温和复苏。今年两会对GDP提出5的增长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仍为3,均与去年持平,释放了稳中求进的信号,也意味着对经济提出了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的制度、市场需求、产业体系等优势,预计未来经济回升、消费复苏以及地产软着陆等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财政适度加力,总量政策仍有调整空间 今年目标赤字率为3,专项债新增目标39万亿元。此外,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结合去年Q4发行的万亿特别国债中有5000万于今年使用,以及PSL再度开启。我们认为,今年广义财政扩张较为明显,指向财政持续发力稳增长托底经济。24年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略偏积极,或意味着今年后续总量货币政策的出台仍有可期,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就业目标不变;产业政策重要性上升 城镇调查失业率55、新增就业人数1200万人,与去年一致。同时报告中提到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必要性仍存。产业政策方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预计24年将加大相关产业扶助力度、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地产与地方化债:防风险与转型并重 本次会议依旧未提房住不炒,或表明政策继续宽松的主基调不会改变。在当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变化的背景下,会议强调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另外在需求端亦将给予纾困政策。地方化债方面,要统筹推进一揽子化债政策并持续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后续或有更多针对融资平台的监管政策出台,或包括债务置换、偿付等一揽子化债政策及加大重组力度等促进分类转型政策。 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多双边经济合作 本次会议对于吸引外资的表述较去年来看力度更大、领域更广。1)全面取消制造业外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另外放宽电信、医疗等部分服务业市场的准入;2)扩大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保障外商国民待遇、加强外商投资服务。3)深化多双边经济合作的意味更强,推动与更多地区的自贸协定。 风险提示: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地产出清风险超预期。 执业证书编号:S0590522020002邮箱:wypglsccomcn 联系人:吴嘉颖 邮箱:wjiayingglsccomcn 相关报告 1、《经济内生动能仍弱,明年债市或重回“牛陡”: 2023年11月份经济数据点评》20231215 2、《社融结构仍不佳,债市24年有望重回牛陡: 2023年11月份金融数据点评》20231214 1事件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2事件点评 21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 当前处于新旧动能过渡期,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预计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整体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预计中国经济温和复苏态势持续。过去4年GDP平均增速为472,2023年随着经济步入正常化,在高基数背景下,今年两会对GDP提出5的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释放了稳中求进的信号,也意味着对经济提出了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要求。 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具体来看,伴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持续发力,预计今年居民消费持续复苏态势;而基建受益于宽财政发力持续托底经济;地产出清短期或将延续,但在防风险、稳地产政策配合下,地产软着陆为大概率事件,后续将逐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图表1:2024年政府预期GDP目标增速为5() 政府预期目标:GDP同比 当年GDP实际同比(不变价)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22物价预期目标不变,强调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23年受到外需下滑、内需不足等影响,全年CPI同比增长02。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仍为3,与去年持平;为了拉动通胀水平回到预期,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货币政策与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强调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激发居民消费潜能,同时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从而扩大传统消费。我们预计24年通胀整体将随着消费回升而逐步向预期水平靠拢。 图表2:2024年政府预期CPI同比增长仍为3() CPI:实际同比 CPI:政府预期同比 6 5 4 3 2 1 0 1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资料来源:if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23财政适度加力,发行特别国债助力稳增长 今年目标赤字率为3,与去年基本持平,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800亿元。今年专项债新增目标39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000亿元。此外,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结合去年四季度发行的万亿特别国债中有5000万于今年使用,以及支持“三大工程”的PSL再度开启。我们认为,今年广义财政扩张较为明显,指向财政持续发力稳增长托底经济,后续可持续关注财政规模变化对经济的拉动。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在今年出口增速仍然压力较大,促进消费复苏节奏较缓的背景下,政府投资依然是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引擎,需要足够的财政支持力度来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 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图表3:24年与23年目标持平()图表4:较23年增加1000亿元规模(亿元) 政府预期目标:赤字率 40 35 30 25 20 15 1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政府预期目标地方专项债 3750036500365003800039000 21500 13500 8000 4000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5:随着万亿特别国债的发行,24年广义赤字率或维持较高水平() 中国广义赤字率 74 67 63 58 50 38 41 35 27 23 25 24 20 2021 16 18 13 15 09 06 8 7 6 5 4 3 2 1 0 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24货币灵活适度,预计政策利率仍有调整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24年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略偏积极,或意味着今年后续对于降息、降准等总量货币政策的出台仍有可期。后续货币政策将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图表6:今年将持续宽松货币环境()图表7:总量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921 存款准备金利率 819 717 615 513 411 200712 200810 200908 201006 201104 201202 201212 201310 201408 201506 201604 201702 201712 201810 201908 202006 202104 202202 202212 202310 39 7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8: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图表9:将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宽松() 各项贷款余额同比M2同比社融存量同比DR007R0071435 1330 12 1125 1020 9 15 8 OMO7天政策利率 202003 202006 202009 202012 202103 202106 202109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710 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25就业目标与去年一致,就业总量压力仍存 23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新增就业人数为1244万人,整体符合去年失业率550、新增就业人数1200万人的目标。今年会议中关于就业的相关目标与去年一致。同时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依然需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通过财税、金融等多政策并举稳就业的基调不变。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未来关于青年就业政策引导、创业指导服务等有望进一步落实。 图表10:预期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去年持平()图表11:预期新增就业人数维持1200万人(万人) 61 59 57 55 53 51 49 47 城镇调查失业率:实际城镇调查失业率:政府预期 150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实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政府预期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45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800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资料来源:ifind,国联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if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26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推动创新 23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已取得出色成果,包括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等。今年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便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其次需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加快新兴氢能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同时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