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第二周(02.05~02.09)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生物制品板块领涨。2月第二周(02.05~02.09)全部A股上涨4.91%(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5.83%,中小板指上涨9.60%,创业板指上涨11.38%,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0.31%,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9.73%,生物制品上涨14.04%,医疗服务上涨8.58%,医疗器械上涨11.05%,医药商业上涨7.63%,中药上涨9.19%。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4.67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15.76%分位数。 器械MNC陆续发布23年财报,刚需耗材实现良好增长。1月底至2月初医疗器械国际龙头陆续发布2023年财报,史赛克和波士顿科学分别作为内镜/骨科和血管介入领域的龙头,其核心业务大多实现双位数增长,如史赛克的内镜收入同比增长11.3%、膝关节收入同比增长13.9%,波士顿科学的心脏病收入同比增长13.1%、外周介入收入同比增长11.1%。 相较而言,强消费属性的产品增速较慢,阿莱技术2023年营收仅增长3.4%,其中矫治器收入同比增长4.1%。内生创新迭代叠加并购扩张是器械龙头保持稳健增长的核心动力,MNC在2024年均会推出各领域的前沿技术或更新产品,丰富管线,深耕可及市场,四家器械MNC均给出了中至高个位数增长的24年收入指引,彰显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潜力。 2月投资观点:从近期较多上市公司披露的23年业绩预告来看,23Q3是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业绩的绝对底部,我们预计行业整顿促使行业竞争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合规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估值层面,市场年初至今的调整,错杀了部分基本面优质的成长股,基于医药行业刚需属性及未来潜在的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我们建议当前位置加大对于医药行业配置。短期来看,手术相关药品及器械公司24H1有望率先走出行业整顿的短期影响,实现业绩环比加速,建议优先布局。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器械MNC财报分析 史赛克:多条业务线保持双位数增长,骨科机器人持续引领行业 史赛克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4.98亿美元(同比+11.1%),净利润31.65亿美元(同比+34.2%)。其中,2023年医疗外科和神经技术业务收入111.84亿美元(同比+11.5%),其中内镜产品收入30.33亿美元(同比+11.3%);骨科和脊柱业务收入86.62亿美元(同比+10.5%),其中膝关节收入22.73亿(同比+13.9%),持续引领增长,创伤和四肢产品收入与31.47亿(同比+12.1%),维持强竞争力。 分地区来看,2023年美国地区收入152.57亿美元(同比+11.9%),占总收入的74.43%,排除中国集采影响后国际业务销售增速持续六年超过美国本土。公司预计2024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9.0%,经调整EPS为11.70-12.00美元/股。 公司在骨科领域的MAKO手术机器人系统在2023年稳健发展,在美国市场60%的膝关节手术和34%的髋关节手术已使用MAKO机器人,从全球来看膝和髋的使用渗透率仅分别为40%和不到20%,因此公司预计MAKO机器人仍有较大成长潜力。公司于2023年底向一家关节置换公司SERF发出收购要约,有望补充史赛克在法国乃至欧洲市场的现有业务以及其全球关节置换产品组合,此次收购有望于2024Q1完成。公司在2023Q4看到1788内窥镜系统于9月上市后的强劲势头,同时公司已在开发1888型号。 公司于2023年推出NeptuneS,其为市场上唯一一个常闭式低废液管理系统,同时System9全关节电动工具增长趋势稳定 。 公司继续推广股骨柄产品Insignia ® ,目前已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及香港进行临床试验。 此外,公司铰链式膝关节翻修系统在2023年8月份进行临床应用,有助于在复杂情况下恢复患者的行动能力,预计2024年推进全面商业化进程。 图1:史赛克2023年营收拆分(亿美元) 图2:史赛克推出的部分新产品 奥林巴斯:进一步加强胃肠道领域的领导地位,地震造成负面影响 公司2024财年(财年截止日为2024.3.31)前三季度销售收入6757.14亿日元(同比+5.3%),其中内窥镜解决方案业务(ESD)收入4193亿日元(同比+5.1%),治疗解决方案业务(TSD)收入2472亿日元(同比+5.7%);归母净利润2352亿日元(同比+117.4%),净利润的大幅提升主要因科学解决方案业务的转让。公司预计2024财年收入9240亿日元(同比+5%),营业利润1450亿日元(同比-18%),净利润2520亿日元。 2024财年前三季度中国区总收入832.35亿日元(同比-0.4%),其中内窥镜解决方案(ESD)收入594.79亿日元(同比+0.6%),治疗解决方案(TSD)收入231.23亿日元(同比-5.4%)。 2023年公司收购TaewoongMedical以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胃肠道疾病中的领先地位,完善了护理途径战略的产品布局。此外,在能登半岛地震影响下,公司在日本一家工厂的新款内窥镜放缓生产,公司估计地震对2024财年收入会造成240亿日元的负面影响,对2025财年的业务影响仍待评估,目前正与供应商积极沟通尽快恢复生产。 图3:奥林巴斯现有产品布局和收购Taewoong后的产品补充 图4:奥林巴斯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分拆 图5:奥林巴斯内窥镜解决方案2024年重要里程碑及催化剂 阿莱技术:2024Q1预期环比复苏,推出新一代革命性口扫产品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38.62亿美元(同比+3.42%),净利润4.45亿美元(同比+23.09%)。分产品看,矫治器收入31.99亿(同比+4.1%),扫描系统及服务收入6.63亿美元(同比+0.1%)。分地区来看,2023年美洲矫治器收入14.63亿美元(同比-0.6%),国际矫治器收入14.49亿美元(同比+7.4%),美洲隐形矫正器发货量同比下降2.1%,国际业务发货量同比增长3.5%。使用隐形矫正器的青少年和儿童群体逐步扩大,2023年销售同比增长7.8%。公司借助创新进一步推动正畸产品的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将环比提升至9.6-9.8亿美元,2024全年收入预计同比增长中单位数,矫治器客单价同比小幅上升,经营利润率同比小幅提升。 公司借助卓越的制造能力、稳定的地域扩张以及多样化的客户群体等优势不断巩固自身行业地位,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iTero™扫描仪销售10万台;接受Invisalign ® 治疗的患者达1700万,其中包括470万青少年。2024年年初推出新一代iTeroLumina口扫,其可提供3倍宽的扫描捕获范围,扫描棒比过往型号小50%,显著提高扫描速度、精度和清晰度,提高临床使用效率。 图6:阿莱技术(ALGN)26年产品推出历程:从应用到平台 波士顿科学:核心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多款重磅产品陆续上市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142.40亿美元(同比+12.3%),归母净利润15.70亿美元。 医疗外科业务(MedSurg)收入54.22亿美元(同比+10.4%),其中内窥镜收入24.82亿美元(同比+11.7%),泌尿外科收入19.64亿美元(同比+10.8%),神经调节收入9.76亿美元(同比+6.4%);心血管产品收入88.19亿美元(同比+12.6%),其中心脏病收入67.09亿美元(同比+13.1%),外周介入收入21.10亿美元(同比+11.1%)。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8.5-9.5%,GAAP每股收益1.38-1.42美元。 分区域看,2023年美国收入84.25亿美元(同比+10.4%),EMEA收入28.56亿美元(同比+13.1%),APAC收入24.00亿(同比+13.4%),LACA(拉丁美洲和加拿大)收入5.60亿(同比+19.3%),新兴市场(含中国)收入23.10亿(同比+17.3%)。 公司AGENT药物涂层球囊产品在日本表现亮眼,并预计于2024上半年于美国获批,将会是美国首个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冠状动脉药物洗脱球囊。同时,受益于ACURTENeo2在欧洲的增长,公司结构性心脏瓣膜系列产品全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预计ACURATEPrime将于2025年在欧洲获批上市。 公司预计新款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风险)和FARAPULSE脉冲电场消融(PFA)系统将会是驱动收入增长的两大关键产品。 图7:波士顿科学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 图8:波士顿科学FARAPULSE脉冲电场消融(PFA)系统 本周行情回顾 2月第二周(02.05~02.09)全部A股上涨4.91%(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5.83%,中小板指上涨9.60%,创业板指上涨11.38%,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0.31%,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9.73%,生物制品上涨14.04%,医疗服务上涨8.58%,医疗器械上涨11.05%,医药商业上涨7.63%,中药上涨9.19%。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荣昌生物(28.24%)、大唐药业(25.63%)、安科生物(24.97%)、太极集团(24.94%)、诺唯赞(24.37%)、君实生物-U(24.15%)、万泰生物(23.69%)、信立泰(22.83%)、鹿得医疗(22.74%)、华大基因(22.70%)。 跌幅居前的是长药控股(-28.85%)、景峰医药(-26.20%)、海昇药业(-25.83%)、荣丰控股(-25.82%)、河化股份(-25.33%)、塞力医疗(-23.23%)、开开实业(-22.60%)、阳普医疗(-22.48%)、皓宸医疗(-22.27%)、爱朋医疗(-21.34%)。 2月第二周(02.05~02.09)恒生指数上涨1.37%,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3.74%,板块相对表现强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上涨4.39%,生物科技下跌0.15%,医疗保健设备上涨0.36%,医疗服务上涨4.89%。 市场表现居前的是(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以上)美中嘉和(20.57%)、中国中药(18.69%)、艾迪康控股(17.36%)、诺辉健康(14.10%)、科伦博泰生物-B(13.79%);跌幅居前的是药明合联(-17.66%)、再鼎医药(-13.67%)、宜明昂科-B(-11.21%)、威高股份(-6.47%)、心泰医疗(-3.68%)。 图9:申万一级行业一周涨跌幅(%) 表1:2月第二周(02.05~02.09)A股涨跌幅前十的个股情况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4.67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3.51x。 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29.11x,生物制品22.26x,医疗服务23.93x,医疗器械26.30x,医药商业17.02x,中药23.93x。 图10: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情况( TTM ) 图11:医药行业子板块一周涨跌幅(%) 图12:医药行业子板块市盈率情况( TTM ) 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2月月度投资观点 1月末至今,美国众议院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版本中药明康德、华大基因等企业被提及,成为本次生物医药板块加速下跌的直接导火索,叠加近期市场情绪脆弱,任何的潜在不确定影响因素都会被放大。该生物安全法草案尚未生效颁布,其后的立法程序要求美国众议院和美国参议院分别在相关委员会审查后,对各自的法案版本进行投票以形成最终版本。因此,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近期的市场几乎直线下跌,我们认为布局机会加速显现,尤其是较多创新药及医疗器械资产性价比凸显。这也能从产业资本层面出手的频次和金额逐步加大侧面佐证,无论是2023年MNC对于中国创新药资产的购买,逐步从管线引进到公司并购,还是近期迈瑞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