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景气赛道合理估值标的。A 股:本周全部 A 股下跌 0.08%(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 300 下跌 0.85%,中小板指下跌 1.00%,创业板指下跌 1.35%,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 0.6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版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 0.24%,生物制品下跌 0.82%,医疗服务下跌 2.35%,医疗器械上涨 0.69%,医药商业下跌 0.23%,中药下跌 0.51%。医药生物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24.85x,全部 A 股(申万 A 股指数)市盈率 15.81x。 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 34.00x,生物制品 29.52x,医疗服务 34.23x,医疗器械 14.25x,医药商业 21.06x,中药 22.54x.H 股:本周恒生指数下跌 2.17%,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下跌 5.66%,板块相对表现弱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下跌 4.86%,生物科技下跌 2.59%,医疗保健设备下跌 2.45%,医疗服务下跌 3.45%.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爱尔眼科、药明康德、惠泰医疗、爱博医疗、金斯瑞生物科技、康方生物-B、先瑞达医疗-B。 美股发布 22 年业绩,MNC 启动创新生物医药公司收并购。近期 GE 医疗、雅培等纷纷发布 2022 年财报,启动 2023 年创新生物医药公司投融资项目。2月 8 日,雅培宣布计划以每股 20 美元的价格收购 Cardiovascular Systems(Nasdaq:CSII),交易价值约为 8.9 亿美元。Cardiovascular Systems 拥有丰富冠脉及外周产品线,将补全雅培血管介入产品业务。2 月 9 日 GE 医疗宣布与 Caption Health 签署收购协议,Caption Health 是医疗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的领跑者,其开发的 AI 应用可以帮助早期疾病检测,并使用 AI 简化和加速超声检查,支持更多的临床医师进行基本的超声心动图检查。2 月 9 日骨科机器人公司 Globus Medical (NYSE:GMED)宣布与达成骨科脊柱公司 NuVasive(Nasdaq:NUVA)合并全股票交易协议,该交易对NuVasive 的估值为 31 亿美元,Globus 股东拥有新合并公司约四分之三的股份。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医保控费、药品及高值耗材集采降价超过预期;疫情反复的风险。 重点事件&国信观点 美股发布22年业绩,MNC启动创新生物医药公司收并购。 雅培发布22年业绩,8.9亿美元收购CardiovascularSystems. 1月25日雅培发布2022年财报,营业收入达436.53亿美元,有机销售额增长6.4%,同比增长1.34%;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69.33亿美元,同比下降1.95%。2022Q4营业收入100.91亿美元,同比下降12.01%,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0.33亿美元,同比下降48.06%。 四大业务中:1)诊断业务营收165.84亿美元,总营收38%,同比增长6%;2)医疗器械业务:营收146.87亿美元,占总营收34%,同比增长2.2%;3)营养业务营收7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1%;4)成熟药品业务营收49.12亿美元,同比增长4.1%。 雅培近年业绩获益于诊断业务高增长,器械板块业务获益于电生理、糖尿病及结构心业务新产品获批拉动业绩增长。2022年公司可充电脊髓刺激器Etern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Aveir、FreeStyleLibre3CGM系统纷纷获批FDA。 图1:CardiovascularSystemsPAD产品 新年伊始,雅培于2月8日宣布计划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收购Cardiovascular Systems(Nasdaq:CSII),交易价值约为8.9亿美元。Cardiovascular Systems拥有丰富冠脉及外周产品线,将补全雅培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更具实力对标传统血管介入巨头美敦力及波士顿科学。CardiovascularSystems为泰尔茂子公司,血管钙化旋切系统于2007年获批FDA治疗外周动脉疾病(PAD),2013年又获批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 图2:CardiovascularSystemsCAD产品 GE医疗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收购AI公司CaptionHealth加码超声业务 GE医疗于1月4日完成从GE集团拆分,作为独立公司纳斯达克上市。1月31日,GE医疗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及2022Q4业绩。公司2022年营收183.41亿美元,有机销售额增长7,同比增长4.3%%。调整后息税前利润29亿美元,净利润19.16亿美元,同比下降14.73%;医疗影像业务营收99.85亿美元,同比增长6%;超声业务营收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8%;患者护理业务营收29.16亿美元;药物诊断营收19.58亿美元,同比下降3%、公司2022年影像业务增长亮眼,2023年指引营收有机增长5%-7%。 2022Q4营收49.4亿美元,有机销售额增长13%,同比增长7.6%;调整后息税前利润8.44亿美元,净利润为5.54亿美元,同比下降1.8%;影像业务营收27.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超声业务营收9.56亿美元,同比增长6%;患者护理解决方案业务营收7.86亿美元,同比增长7%;药物诊断业务营收4.73亿美元,同比下降5%。 2月9日GE医疗宣布与CaptionHealth签署收购协议,CaptionHealth是医疗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的领跑者,其开发的AI应用可以帮助早期疾病检测,并使用AI简化和加速超声检查,支持更多的临床医师进行基本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技术可以实现在医生诊室、患者家里或者更多其他的护理场所检测高危患者罹患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早期迹象,从而避免住院治疗并改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CaptionHealth拥有强大的AI软件开发能力,包括肺部超声的创新技术。 GlobusMedical与NuVasive达成全股票交易协议 2月9日骨科机器人公司GlobusMedical(NYSE:GMED)宣布与达成骨科脊柱公司NuVasive(Nasdaq:NUVA)合并全股票交易协议,该交易对NuVasive的估值为31亿美元,Globus股东拥有新合并公司约四分之三的股份,交易预计2023年中期完成。 NuVasive于1997年成立,拥有超90宽微创手术及脊柱产品,涉及腰椎、胸椎、颈椎手术以及神经监测服务应用。 新冠疫情追踪 新冠感染超6.61亿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132.66亿剂次,美国感染者累计超10283万例,全球居首。 图3:全球新冠疫情每日确诊人数(7天平均) 全球主要国家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球已接种新冠疫苗约132.7亿剂,一针覆盖率达到69.4%,每日新增104万人次。 图4:全球新冠分型 新股上市跟踪 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表1: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一周行情回顾 本周全部A股下跌0.08%(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85%,中小板指下跌1.00%,创业板指下跌1.35%,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0.6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版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0.24%,生物制品下跌0.82%,医疗服务下跌2.35%,医疗器械上涨0.69%,医药商业下跌0.23%,中药下跌0.51%。 个股方面,延安必康(16.51%)、通化东宝(13.65%)、祥生医疗(10.16%)、新华医疗(8.60%)、济民制药(7.79%)、冠昊生物(7.27%)、万孚生物(6.32%)、吉药控股(5.69%)、国际医学(5.62%)、仙琚制药(5.41%)等涨幅较多。 ST辅仁(-19.64%)、山河药辅(-7.01%)、翰宇药业(-6.97%)、凯莱英(-6.16%)、恒康医疗(-6.03%)、博腾股份(-5.93%)、康龙化成(-5.57%)、福瑞股份(-5.54%)、维力医疗(-5.53%)、昆药集团(-5.51%)等跌幅较大,主要系部分公司股价高位回落。 本周恒生指数下跌2.17%,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下跌5.66%,板块相对表现弱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下跌4.86%,生物科技下跌2.59%,医疗保健设备下跌2.45%,医疗服务下跌3.45%,跌幅居前的是基石药业-B(-19.74%)、锦欣生殖(-14.53%)、山东新华制药股份(-13.98%)、海螺环保(-13.77%)、启明医疗-B(-12.1%)等,主要系部分公司股价高位回落。(注:港股涨跌幅榜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以上的医药医疗类企业) 图5:申万一级行业一周涨跌幅(%)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24.85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5.81x。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4.00x,生物制品29.52x,医疗服务34.23x,医疗器械14.25x,医药商业21.06x,中药22.54x 图6: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情况( 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 图7:医药行业子版块一周涨跌幅(%) 图8:医药行业子版块市盈率情况( 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 近期外发报告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创新出海再扬帆,内外循环更乐观 报告链接: 2022年初至今回顾:估值触底反弹,业绩增长稳健。2022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呈现前低后高、震荡修复的走势;前三季度因审批、集采、疫情、地缘政治等内外风险因素,各板块轮流下跌;四季度起随着内外环境企稳回暖,医药板块迎来反弹。分子行业看,估值较低的医药商业、中药全年表现较好,制药、器械等子板块受集采等政策影响表现较差,医疗服务、CXO年中反弹强劲但下半年补跌走势相对最弱。医药行业宏观数据显示,消费端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医保支付端同比持平,生产端因去年基数较高而同比负增长。医药板块整体和细分子板块,目前估值水平均仍处于历史5年来低位,公募基金持仓也处于近3年来最低值。 国内行业政策明显回暖,海外地缘政治风险边际改善。2022年内随着价格风险、研发注册风险、商业化风险、新冠疫情风险及地缘政治风险陆续暴露落地,资本市场对此均有充分预期、甚至过度担忧。内环境看: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在2022年已有明显调整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将持续回暖。医保谈判与集采规则优化完善、降幅温和理性;创新产品不断批准上市,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出台也将进一步促进医疗新基建。外环境看:海外风险在2022年明显发酵扩大并引发市场担忧,2022Q4起有边际改善,我们预计2023年将逐步改善。FDA提高准入门槛、收紧加速批准通道,提高创新产品的远期价值,拥有创新产品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相对获益。地缘政治风险引发医药产业链脱钩的过度担忧,我们认为随着产业链正常运行和订单持续增长,资本市场的过度担忧会逐步消解。 创新出海再扬帆,寻找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总结中国本土创新药出海的过去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创新药出海1.0的逻辑存在内在缺陷,创新药出海2.0(2023年起)的逻辑将会重建:同质化、跟随式的创新走向亚非拉,差异化、高质量的创新走向欧美日。新冠疫苗、新冠检测试剂是出海成功的典型案例,双抗、ADC、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新冠疫苗等药物以及医疗设备、内镜、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仪、高值耗材等,都将成为差异化和高质量创新的代表。 内外循环更乐观,自主可控满足国内外需求。我们认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战略将转变为内外双循环战略。中药未来方向是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三大方向。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高值耗材有望打破进口垄断,IVD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国产新型疫苗有望加快上市,满足本土医疗需求升级。上游生命科学服务领域迎来国产化的黄金年代,生物制药耗材、制药装备领域的国产化正快速进行,未来短期看自主可控、长期看横向扩张。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