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旨在促进美国当地新能源车企发展,随时间推移确定将逐渐加码。2022年8月,IRA即《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获批。该法案计划历时10年时间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领域,被市场广泛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用于解决气候环境变化问题的投资法案。其中对于消费者购买符合一定要求的新能源车可获得税收抵免补贴的条款随着时间推移对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的来源比例&生产组装价值比例的要求确逐年提高,且不定期增补:如2023年12月1日出台的FEOC即敏感外国实体解释文件。 因此,对于非北美地区的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企业来说,进入美国市场的前景日益不确定。 当前北美新能源车渗透率与我国2018年发展阶段相当,确定性向上空间较高。根据中汽协历史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126万辆,渗透率为4.5%;2019-2020年期间,我国新能源车的年度销量和对应的渗透率分别徘徊在125万辆和5%左右;直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增160%至355万辆,渗透率突破10%;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保持同比超90%的高增速至689万辆,渗透率超25%。截至2023年底,美国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料有望接近10%,与我国2021年即将出现行业高速发展拐点时的情况高度类似。叠加IRA所带来的新能源车产业升级激励、购车税收补贴便利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等政策的逐步落地,新能源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将被极大地增强,渗透率提升的确定性空间较大、发展增速切入快车道的潜力较高。 美国新能源车市场空间较大,未来发展路径清晰,行业头部企业盈利确定性较强。国际数据智库statista预测2023年美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整体营收将高达700亿美金,假设2023-2028年之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17%,2028年时美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营收将超越1600亿美金。该机构还预测2023年美国新能源车单车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约为6.5万美金,同期美国新车的平均成交价格仅为4.8万美金,侧面反映当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较强,且对新能源车的价位接受度高于燃油车。与此同时,美国2023年全年的新能源车销量料能突破100万辆,其中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应超50%,远胜雪佛兰、福特、通用等燃油车领域的行业巨头。 自2024年起,美国消费者获得IRA购车补贴的方式将发生根本式性变化,极有可能在较大程度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偏好。据美国国税局IRS的最新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新能源车消费者即纳税人,可以选择在经销商销售网点将税收补贴转让给经销商。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直接以抵减税收补贴金额后的优惠价格购车,而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先全款购车,后申请税收补贴。 过去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往往长达数月,且申请资料复杂。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对于以分期贷款为主的汽车消费市场而言,可负担的月供金额通常是普通消费者的首要购车考虑因素。因此,此次税收补贴领取方案的变革将极大地促进当地消费者在选择同等价位车型时,基于经济性倾向选择新能源车,而非燃油车。 我国鲜少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已能满足IRA法案对于消费者获得全额购车补贴的具体要求,开拓美国市场的难度较高。综合FEOC和同日颁布的IRA第30D条清洁能源车辆税收抵免相关禁令的指导意见:从2024年开始,中国生产的电池组件出口美国应用到清洁能源汽车上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从2025年开始,中国生产的锂、镍、钴、石墨等关键矿物出口美国应用到清洁能源汽车上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据fueleconomy.gov统计,目前满足IRA法案对于消费者获得部分或全额补贴具体要求的车型,均来自于美国本土车企和国际巨头,未有我国车企在列。 高端化或成为我国车企进入美国市场的有效策略。鉴于IRA通胀削减法案对于能够获得补贴的新能源车的价格上限有明确规定(按车型),即可认为不在其规定价格上限限制内的偏高端化车型反而能够规避因该法案政策倾斜导致的,相对于北美本土化程度较高的车企车型在有关价格方面的“不公平”竞争劣势。以我国车企目前出海赴欧的零售定价情况来看,吉利沃尔沃、小鹏汽车和比亚迪均有车型符合该条件,通过高端化策略“公平化”美国市场的竞争。 投资建议: 重视美国新能源车行业龙头特斯拉的投资机会。特斯拉作为美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车行业龙头有望直接受益于IRA法案对于美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及绝对值提升的促进作用。且特斯拉在AI与储能方面表现也极为亮眼,未来有望形成较为稳固的企业营收第二增长曲线,随着Cybertruck的正式交付,公司在电动皮卡领域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重视美国锂电行业整体机会,我国企业或有潜力参与。未来五年内,美国本土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和对于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重视度的提高,当地对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需求均会大幅提升。然而美国锂电产业的现有产能有限,且已公布建设项目的落地速度远不及短期需求的增速,故市场空间较大,锂电行业整体发展向好。且相较于动力电池获得IRA相关补贴需严控电芯组装地和关键原材料的来源比例等,储能电池在政策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少,直接受益于IRA法案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正面影响,利好我国锂电企业向该方向拓展赴美渠道。 重视有能力向海外车企进行技术输出的新能源车企,如小鹏汽车的投资机会。2023年7月,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技术合作的目标是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建立长期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在多个领域探索其他潜在的战略合作,包括未来新能源车平台、软件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合作。若大众与小鹏汽车分享其在北美地区的现有产线,则小鹏汽车有望以变通形式进入美国市场。 重视有能力在北美及欧洲当地设厂的动力电池厂,如国轩高科的投资机会。2023年6月,在经过长达数月的国家安全审查后,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Gotion Inc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批准,得以继续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工厂。密歇根州向Gotion Inc提供了7.15亿美元的激励方案,其中包括价值5.4亿美元的30年税收减免和两笔总计1.75亿美元的直接拨款,帮助国轩高科美国工厂建设。 重视在高端化领域有所建树的国内龙头车企,如比亚迪的投资机会。比亚迪的高端化发展策略已贯穿2023年全年,陆续推出有腾势、仰望和方程豹等性能、价格双高的高端化品牌和相关车型矩阵。与此同时,比亚迪王朝网的汉车型已在其美国官网呈现,虽尚未公布具体售价,若以欧洲区价格对标美元价格,其零售指导价格已超过55,000美元,即IRA对于新能源轿车车型获得补贴的上限值,故可直接跳出由政策倾斜导致的“不公平”竞争桎梏,开辟新天地。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不及预期。 1IRA法案契合美国现阶段的国家利益 新能源车具有减少废气排放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行业不仅可以减少对燃油车的依赖,通过大幅减少交通运输部门温室气体的排放来缓解化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还可以加速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工业竞争优势。为此,世界各国不仅陆续设立了零排放车辆目标,且已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来支持该目标的早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退税、税收抵免、内燃机汽车注册禁令、新能源车产业链支持等财政激励和招商优惠政策。 图表1:各国碳中和政策ZEV展望的时间节点 其中,美国计划遵守《巴黎协议》的倡导,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在此背景下,美国加速布局新能源车行业的全面建设。2022年8月,IRA即《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获批。该法案计划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领域,被市场广泛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气候投资法案。IRA包括三项促进北美地区新能源车产业链本土化的实际举措:1. 30亿美元贷款额度用于支持新能源车产业相关的先进制造和零部件生产;2. 20亿美元用于支持北美地区本土车企将原有的传统汽车生产线转型为新能源车生产线;3.消费者购买符合一定要求的新能源车可获得税收抵免补贴。 具体来说,如消费者想要获得美国境内销售的新能源车的全额税收抵免补贴(新车最高7,500美元、二手车最高4,000美元),需在该车辆在北美地区最终组装的前提下,同时满足车辆所配动力电池的关键矿物质原材料在一定比例上来自于美国本土或美国可信赖的贸易伙伴(3,750美元)&车辆所配动力电池在北美地区生产或组装的关键部件价值满足一定比例(3,750美元)。且不同类型新能源车的零售价格在规定价格上限之内,并该补贴仅针对家庭收入在对应范围的消费人群。 IRA法案对新能源车车辆最终组装地、关键矿物价值&电池组件价值以及对“外国关注实体”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且随时间限制条件逐渐加码,加强对本国新能源车企及电池供应链的激励。不仅提高符合IRA税收抵免要求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没有资格获得IRA税收抵免的企业,也可以利用美国贸易规则和优惠贸易计划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有助于企业增加竞争力,巩固增强市场份额。该法案旨在通过降低能源成本来帮助美国居民对抗通货膨胀,并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迈进。 通常来说,财政激励可以通过降低新能源车的实际购买价格而影响终端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进而提高新能源车的整体渗透率。据加州大学学者的相关研究证明,在美国每提供1,000美元作为单车购买退税或税收抵免的经济激励,该国新能源车的整体销售额就会增加约2.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若政府采取有利的财政政策可推动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IRA法案全额补贴金额7,500美元为基数测算,预计若全面实施,较2022年可刺激约19.5个百分点的新能源车销售额增速,即约20万辆的绝对增量。且该研究成文于2017年,当时新能源车技术的发展程度远不如现在,故可推测其结论较保守。 1.1 IRA法案出台的地缘政治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标志各国将在联合国的带领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排放的温室气体无视国界的特性,唯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才能真正应对这一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1992年5月9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截至2023年7月,共有198个缔约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巴黎协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分阶段的具体行动方案。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国领导人于2015年12月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在此次会议上签署了《巴黎协议》。 该协议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作出安排,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巴黎协定》旨在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的措施。《巴黎协定》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自2020年以来,每个国家都在提交一份国家气候行动计划,被称为国家自主贡献,或者简称为NDC。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在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中,各国传达了他们将采取的行动,以建立适应气温变化影响的复原力,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协定还强调了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资金援助责任,同时首次鼓励其他国家自愿捐款,以解决缓解气候变化所需的巨额资金需求,从减排到适应都需大规模投资。 传统燃油车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已波及全球,向新能源汽车升级转型势在必行。当传统燃油车燃烧化石燃料制成的汽油时,会直接释放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到空气中。长时间或高浓度暴露情况下,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与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紧密相连。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数据,2021年,燃油车辆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美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