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CMF]: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79期):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3.12-35页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79期):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3.12-35页

2023-12-01-CMF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79期):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23.12-35页

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度解读,CMF专题报告发布 12月19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79期)于线上举行。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衍主持,聚焦“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度解读”,来自国内学界、政界的知名经济学家杨瑞龙、王一鸣、黄群慧、李稻葵、王微、刘晓光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政府债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晓光代表论坛发布题为《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度解读》的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2023年经济回顾及近期形势变化二、立体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三、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研判 一、2023年经济回顾及近期形势变化 下表展示了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情况的核心指标。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是5.2%,基本可以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但去年的经济增长只有3%,两年平均增速仅4.1%。三大产业的情况类似,其中第三产业恢复较快,增长达6%,但去年只有2.3%,两年平均增速为4.1%左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两年平均增速也只有4%左右。这说明我国明年仍面临较大的经济恢复任务。 从具体指标数据来看,我们增长相对不足的地方主要在于需求侧,即投资、消费和出口。2023年1-11月,受到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投资仅仅增长了2.9%。民间投资的增长率为-0.5%,但剔除房地产投资后转负为正,增长率为9%,可见房地产投资对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消费增长率为7.2%,但去年仅为-0.2%,两年平均增速只有3.5%左右,这样的消费水平并不够强劲。在进出口方面,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基本持平,但是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下降了5.2%,进口下跌了6%,说明我国外贸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压力。尽管如此,我国贸易额在今年前11个月达到了7481亿美元,加上最后一个月的数据大概率能够超过8000亿美元,从近年来看,这是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相比去年仍有所下降。需求不足还体现在物价上,今年1-11月,CPI同比上涨0.3%,PPI同比下降3.1%,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下跌0.8%。 为应对需求疲弱问题,今年以来实施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2023年1-11月,M2同比增长10%,但M1仅增长了1.3%,可见市场交易活动不够活跃。这同时也反映在社会融资总额存量上,同比增长为9.4%,低于M2的增速,说明社会融资需求相对不足。 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3.8%,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房地产市场较大的影响,土地出让金大幅下跌。尽管财政收入增长了7.9%,但两项相加后的政府总收入同比增长2.6%。这影响了今年财政政策的积极性,我国上半年财政政策并不算积极,到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才开始真正转向积极。 从短期看,我国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没有如期实现强劲复苏,而是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状态。前三季度的实际GDP增速尚可,但是名义GDP同比增速在逐步下滑,一季度为5.0%,二季度为4.8%,三季度下降到3.5%。而经济生活中的很多直观感受和名义GDP相关,比如企业利润、工资收入都是名义值,名义GDP增速下降叠加结构性问题导致大家对未来经济预期不太乐观。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充分,总需求不足,实际产出水平与疫情前的长期增长轨道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2022年以来,这个缺口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现了扩大的趋势。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缺口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意味着距离明年经济恢复长期增长趋势还有较大差距。 从近期指标来看,尽管有些指标出现边际改善,例如11月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6%,消费增长了10.1%,但这主要是由于基数因素。如果剔除基数因素的影响,工业增加值11月增长6.6%,但考虑到去年只有2.2%,转换后仅4%左右。消费也是如此,尽管11月同比增长10.1%,但考虑到去年11月份是-5.9%,两年平均增速只有2%左右。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全年基本没有增长,利润总额一直处于同比下降的状态。投资1-11月同比增长2.9%,和上个月持平,并不是一个强劲的投资增速。11月CPI和PPI跌幅扩大,这是近期经济趋冷的直接表现。 二、立体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此背景下,我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总结今年经济工作 (1)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首先,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第一,基本定位,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会议特别强调今年经济处于恢复发展的状态,经过各方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回升向好,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高质量发展也在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会议也指出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第一,有效需求不足,通过刚才的数据分析也能看到,需求面的投资、消费、出口都是相对不足的。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第二个问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相对于需求过剩,这里面包括一些特定行业,例如房地产行业和部分工业部门,一些新兴产业也有存在着重复布局,这说明产能过剩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因此,产能过剩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扩大需求解决,而部分行业需要进行深度调整。第三个问题是社会预期偏弱,这也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在社会预期偏弱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需求偏谨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旺盛。第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我们目前主要有三大风险:房地产行业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中小 金融机构风险。这些风险隐患既影响了进一步扩张,同时一些风险的爆发也干扰了短期的经济运行。总体来看,国内大循环依然存在着堵点,这是我们内部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不仅仅体现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还体现在技术合作、高端科技产品受限等。所以,我国需要更强劲的内在增长动力。 会议指出,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所以,明年工作的关键是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着力解决不利因素,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 (2)深化五大规律性认识 这次会议不仅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还总结了近年的经济工作,即对2019年以来,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的经济工作做了总结。会议提出深化五大规律性认识,这是对近几年政策的重新思考和再定位。 第一,必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我国提出高质量发展以后,很多地区和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质量上,出现了偏废发展的问题。所以,未来应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这次会议不仅提出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还提出了强大生产能力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指规模经济产生低成本,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指生产链非常完整。目前我们有非常强的生产能力,可是生产能力的发挥建立在需求旺盛和需求主动的基础之上,如果需求不足,强大的生产能力就变成了产能过剩,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会议针对性地提出来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这意味着明年我们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第三,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如今全球的科技产业发展到了一个特殊的时点,即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行业和新科技经过几十年的酝酿,今年以来开始大规模爆发。中国必须激 发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仅是关乎短期,而且是影响未来大变局的一个长期力量。 第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补安全的短板,这需要成本的投入,甚至是效率的牺牲。所以,这次会议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意味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上来。 第五,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会议强调,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2、部署明年经济工作 (1)总基调 在此基础上,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做了部署。首先,总基调是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先立后破”的提法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讨论。近年来经济一直处于新旧动能交替的状态,“先立后破”是要增强经济新旧动能交替的协调性和系统性。过去我们一直在积极培育新动能,但其力量规模比较小,不足以承担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旧动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下滑,所以导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超出了市场的承载能力。“先立后破”的提出是对这一现象的调整,即我们要对旧动能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把握好时机积极培育新动能。所以,明年应该会出台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稳就业的政策,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其次,这次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仅提出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而且首次提出把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把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也是对明年稳增长的应有之义,避免我们像2021年下半年那样急速密集地出台一些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且没有留下调整的窗口期,超出了市场的承载力和适应性。所以,明年对任何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有利于我们科学地出台政策和稳中求进。 (2)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第三,在总基调的指引下,明年的宏观调控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这里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的空间。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还有很大的空间,明年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使经济能够尽快恢复,同时利用好财政政策工具,例如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尤其是经济大省和政府债务风险相对较小的省份)、落实好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这是对明年货币政策的整体定位。会议提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链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社会融资规模放到货币供应链之前意味着明年不仅仅是宽货币,而且是宽信用的一年。同时,特意把价格水平作为预期目标相匹配的导向,说明我们物价低迷的状态需要更宽松更有力的货币政策来改变,明年整体货币政策空间会更大。从外部环境来看,明年美联储政策大概率要从加息走向降息,对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明年稳汇率的压力相对较小,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国内稳增长、稳物价上。除此之外,明年可能还会通过降息降准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就降。 (3)九大任务 以上是总基调和宏观政策的总体定位,具体来看,明年有非常全面和系统的九大工作任务,核心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短期政策,使经济能够尽快回归常态化增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则有利于在中长期提高我国的潜在增长率,使未来的经济发展更有竞争力。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科技创新的大量投入是投资需求的一部分,同时创造出来的新产品、新供给也能对消费产生提振作用。在当前情况下如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我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就是第三和第四项任务。通过改革激励社会广泛的投资和消费,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使我们能够跟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产业变革。所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有利于扩大需求和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是明年最核心的重点工作。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如果风险不能很好地管控,可能会干扰经济运行。同时,明年对风险的防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