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宏观经济研究:甘肃经济分析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经济研究:甘肃经济分析报告

2024-01-02长城证券表***
宏观经济研究:甘肃经济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也是如今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近几年甘肃抓住脱贫和生态两大底线任务,GDP和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国,2022年人口回流趋势初步显现;财政土地依赖度低,受房地产周期影响较小,政府隐性债务负担也相对较轻。但仍需看到,甘肃人均GDP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自给能力较弱,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返贫致贫风险较高。 我们认为,甘肃应把握“一带一路”、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发展机遇,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民营经济活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深化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就业等多方面对口合作,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由于口径问题部分地方城投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甘肃局部区域信用事件发生。 1.摆脱贫困,开启新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1.12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7位,整体经济实力偏弱。2012-2022年,甘肃年平均GDP增速7.2%,略高于全国同期的6.4%,排名维持在27位。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14-2022年甘肃人均GDP常年居全国末位,2022年为4.5万元,低于8.6万元的全国人均GDP水平。 图表1:甘肃GDP规模和增速 图表2:甘肃与全国GDP增速(%)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经济长期欠发达,曾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2013年以来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抓手,甘肃地区经济增长略快于全国,并于2020年完成全部贫困县脱贫摘帽,在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甘肃省GDP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的5.2%。 1.1生产端,农业带动脱贫,工业谋求转型 作为西北地区最早形成工业基础的老工业基地,甘肃曾创造诸多“共和国第一”。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工业经济活力和贡献率不够。2021年12月,甘肃省发改委指出其经济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链条短、消费提升总体乏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困难和问题。2022年甘肃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5.2:51.3,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9:52.8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明显较高,第二产业占比偏低。体现着甘肃以农业带动脱贫,以工业谋求转型的经济发展特点。 图表3:2010年来甘肃GDP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为甘肃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突出作用。实际上甘肃省自然条件差,整体上干旱缺雨,山大沟深。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传统“自给自足型”的农业特征较明显,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甘肃省抓住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这一关键目标,“一户一策”精准扶贫、脱贫,借助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以及重点省市协作帮扶,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包含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在内的产业),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2012年-2022年,甘肃省第一产业GDP增速年平均值达到6%,明显高于同期全国4%的平均增速。甘肃省牛羊肉产量增长也快于全国,占全国比重从2012年的3.2%上升至2022年的5.1%。 图表4:甘肃省牛羊肉产量及占全国比重 图表5:甘肃第一产业GDP增速与全国对比(%) 时任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2020年11月介绍甘肃脱贫攻坚有关情况时透露,2013年至2020年甘肃省累计减贫550万人,75个贫困县中有67个已经摘帽,7262个贫困村中已经有6867个退出了贫困序列。2017-2019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0.2%、10.3%、11.8%,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普遍增速。 尽管2020年底,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同时也要看到部分深度贫困县摘帽时间较晚,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返贫致贫风险较高。2023年5月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印发《甘肃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完善、规范了一系列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政策工作流程。 另外,甘肃农民收入水平依然有待提高。2022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万元,仅为全国同期的60.4%。实际上甘肃省农民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增速也并未明显高于全国。2022年初甘肃省发布《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甘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年均增幅8%以上。 图表6: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对比 图表7:2022年各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甘肃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具有一定的工业产业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国家重点项目中16项布局甘肃,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新形势下甘肃省在盘活老工业基地存量的基础上,积极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新型工业化转型。甘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自2013年以来有所放缓,且整体低于全国水平。2013-2022年,甘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2%,略低于6.5%的全国水平。 图表8:甘肃工业占GDP比重和全国对比(%) 图表9:甘肃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全国对比(%) 结构上看,甘肃省工业产业重点布局在能源、资源等领域。甘肃资源能源种类丰富、总量富集。根据《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风电装机1373万千瓦,占全国装机的4.9%;光伏装机982万千瓦,占全国装机的3.9%。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装机的42%,居全国前列。甘肃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前9月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进一步升至453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达到58%。 据甘肃日报2022年5月报道,甘肃省已经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有色工业基地,以白银为中心的铜、铝、铅、锌有色工业基地,以金昌为中心的镍及铂族金属工业基地,以嘉峪关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天水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基地,以陇南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原料基地。工业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轻纺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循环经济等六类优势产业不断发展。 甘肃省制造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甘肃省“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指出其制造业基础能力不强、产业链水平不高,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未来五年,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相关融合产业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煤炭高效利用、医疗装备和新型建材五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甘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全国相近。2000年以来甘肃三产占比波动上升,2017-2020年一度超越全国水平,2020年后,无论是全国还是甘肃,第三产业占比均有回落,2022年甘肃三产占比下滑至51.3%,比同期全国水平低1.5个百分点。 图表10:甘肃三产占比和全国对比(%) 图表11:甘肃三产各产业占比,2022年(%) 分产业结构看,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占据甘肃第三产业的前三位。甘肃金融业发展相对占优,占第三产业GDP比重从2010年的8.1%(全国同期为14.1%),到2022年的16.1%,略高于全国水平。2022年9月发布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甘肃省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8家,证券期货业机构118家,保险机构32家。金融业总资产从2012年末的1.41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末的3.49万亿元,增长1.5倍。 甘肃省房地产业相对较弱,占GDP比重相对较低。从2000年的2.4%升至2021年峰值的5.7%,长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近三年受到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甘肃同全国情况类似,房地产业发展有所放缓。 图表13:甘肃房地产占GDP比重和全国对比(%) 图表12:甘肃金融业占第三产业GDP比重和全国对比(%) 甘肃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空间较大。根据甘肃省政府公布的数据,2014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5.7%,之后暂未公开披露相关数据。2022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 表明甘肃省民营经济仍在较快发展,民营经济占比或较2014年有所提高。 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民营企业达到54.73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48.73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的98.3%。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712户,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71.5%,完成营业收入2357.11亿元,同比增长9.4%。而根据甘肃省国资委的数据,同期甘肃省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50.53亿元,同比增长14.38%,省属企业约64%的营业收入、80%的利润来自混合所有制企业。而甘肃省内2022年营业收入大于50亿的9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4家为民营企业,也说明甘肃省民营企业发展质量与数量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图表14:各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甘肃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2021年5月出台的《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将“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变动情况”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指标。2023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近期若干措施》,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财税金融支撑等七个方面制定30条措施,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图表15:甘肃省各项经济指标与全国对比 1.2需求端,第二产业投资带动作用明显,消费升级仍有提升空间 投资角度看,2012年至今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慢于全国。2012-2019年,甘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年平均值为7.8%,明显低于全国同期的11.6%;2020-2022年,甘肃固投资增速明显提升,年均增速达9.7%,高于全国4.3%的水平,占GDP比重与全国同期基本一致。2012-2022年整体看,甘肃投资增速略慢于全国,主要可能在于2017年统计数据的快速下降。甘肃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3%,远不及同期全国的7.2%,当年的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指出主要是受重大项目落地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技术改造步伐缓慢等因素影响。2017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到各项工作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以“确保决策依据真实、措施办法精准”。 图表16:甘肃固投占GDP比重和全国对比(%) 图表17:甘肃分产业固投增速(%)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看,近五年第二产业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甘肃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18-2023年平均增长22.0%,远高于全国同期的6.2%,2023年前10月,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9%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的9.0%,有力支撑工业加速发展。 房地产投资方面,甘肃房地产发展相对较晚,投资波动相对较大,近十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快于全国同期。2000-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年平均为23.6%,略慢于全国的24.6%,2012-2022年,甘肃与全国同比增速均值分别为16.2%和9.2%。2023年甘肃地产调整较为显著,前11月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4.7%,低于全国同期的-9.4%。甘肃房地产下行压力较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下降明显。 图表18:甘肃房地产投资增速及比重和全国对比(%) 从消费角度看,受收入制约,近年甘肃消费增速整体慢于全国,消费升级任重道远。从收入来看,尽管2013年甘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略高于全国,但其与全国的差距依然较大。2022年甘肃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和3.7万元,甘肃居民人均收入仅为全国水平的63.1%,这一比重较2013年的59.8%有所提高,但提高居民收入依然任重道远。收入偏低会对消费潜力释放与消费品质升级形成一定制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