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开源证券梳理机器人产业研究框架与产业链图景,北交所多元标的前景广阔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开源证券梳理机器人产业研究框架与产业链图景,北交所多元标的前景广阔

机械设备2023-12-14诸海滨、赵昊开源证券H***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开源证券梳理机器人产业研究框架与产业链图景,北交所多元标的前景广阔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 梳理机器人产业研究框架与产业链图景,北交所多元标的前景广阔 2023年12月14日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 北交所研究团队 诸海滨(分析师)赵昊(分析师) zhuhaibin@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7 zhaohao@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2 相关研究报告 《西磁科技(836961.BJ):磁力过滤“小巨人”自动永磁产品提升盈利—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2023.12.11 《牧、乳、农、糖循环经济模式,长期供应蒙牛生鲜乳—北交所首次覆盖报告》-2023.12.11 《北交所周观察:34家公司通过直联机制挂牌新三板,8家公司利润超8000万元—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 -2023.12.10 供给+需求跟踪行业发展,产业链分布于主板、北交所和新三板多元市场 纵览整个机器人产业版图,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驱动产业进化,需要明确机器人的研究框架:供给侧方面,技术、产业链发展推动机器人能力提升,资本投入、一二级市场变化、厂商自身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等是关注要点。需求侧方 面,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是长期趋势,高端制造产业对效率要求日益苛刻,需要跟踪各个制造行业、社会服务最新变化。随着工业产线及移动机器人产业持续 演进、新品类不断渗透,人形机器人赛道多元厂商入局,我们聚焦在工业、物流、 服务等多元类型机器人以及未来人形机器人潜在应用关联的产业链“最大公约数”,从“驱动+执行”、“控制+感知”以及下游端各类型机器人本体制造与智能集成厂商进行产业链梳理,从主板到北交所、新三板均有优质公司涌现。 机器人走向多元应用和品类升级,人形机器人普及远景带动国产供应链“机器人”概念从最早“仿生机械体”的设想已走向现实中的工业制造端的功能 性自动模块,不断发展为各具体类型的“智能化机器”,最终有望通过“具身智能”回归其“仿人实体”的设想、实现人形机器人产品向全社会普及。 工业机器人预计全球安装量将在2023-2026年维持5-10%增长,2026年将达71.8 万台;同时结构呈现变化,一方面超越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在各类制造领域持续渗透,另一方面受益AI、通信等技术升级,且协作机器人等品类升级趋势延续,2017-2022年协作机器人渗透率已达10%,价值量与功能性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节卡机器人等公司冲击上市,亿元级融资2023Q3频频涌现。 移动机器人作为细分赛道也将成为机器人进化的必经之路,运输物流端、工业制 造端的移动机器人品类不断升级,AMR、无人叉车在制造领域成为趋势;2022年我国移动机器人市场约97亿元,新能源、汽车等下游景气度高,预计2027 年市场将超460亿元;行业龙头海康机器人、极智嘉等公司均在筹备A股上市。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Optimus不断进化、已可以完成较复杂任务和动作执行, 国内在2023年8-10月也涌现新一轮投融资热潮,3个月内9家人形/仿生机器人公司获得融资;人形机器人大量技术脱胎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积累也具备较大独特性,算法和运算芯片、驱动及执行器等围绕仿生运动和交互的部分将占重要地位;驱动、执行模块对精度、性能等要求并不属于最高端类别,需要特定条件约束下的性能和降本,国产厂商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低成本是较大优势、机遇较大。 北交所公司涵盖零部件到集成领域,具有高成长兼具专精属性的相关公司市场对机器人二级市场的关注多集中在沪深市场,而北交所在关注度相对更低的同时具备较高成长和较高专精属性的特点,其中优质公司同样受益于机器人产业进化,具备持续增长潜力,三种类型的公司表现较为优异。1)运动模块相关的机械零部件以及结构件相关企业,代表公司为鼎智科技、苏轴股份等。2)传感器、控制器、电子连接等相关领域,代表公司为奥迪威、乐创技术等。3)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制造、集成领域,代表公司为机科股份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下行、行业政策变化、新技术不及预期等风险。 北交所研 究 开源证券 证券研究 报告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 目录 1、研究框架:跟随技术演进与投资扩张,制造+服务引领需求4 2、产业图景:从产线走向多元场景,最终实现人形机器人普及远景6 2.1、工业机器人:聚焦底层零部件及数智化驱动,从电子、汽车向全行业普及8 2.2、移动机器人:汽车、新能源需求引领,AMR及磁导航走向普及11 2.3、人形机器人:投融资升温,关注运动及感知模块国产化核心机遇15 3、北交所公司:涵盖零部件到集成领域,高成长兼具专精属性18 3.1、鼎智科技:构建高端电机及传动产品矩阵,实现精密驱动领域国产替代19 3.2、苏轴股份:深耕高精密滚动轴承,汽车、机器人开启业绩持续释放21 3.3、奥迪威:深耕超声波传感器23年,2023开启业绩修复向上21 3.4、机科股份:智能制造及移动机器人“小巨人”,工业+医疗双轮驱动23 4、风险提示24 图表目录 图1:供给侧看技术迭代、产业链演进与资本热度,需求端看下游行业渗透进展、制造与服务端需求4 图2:全市场机器人产业链标的梳理:零部件各领域均有相关公司,北交所、新三板5 图3:机器人产业将工业制造形态从自动化到智能化逐步推进,最终普及更具“社会属性”的人形机器人6 图4:2023年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数量稳中有升7 图5:2023Q3亿元级融资达20起,基本与H1持平/起7 图6:工业机器人通过上位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传动机构→执行机构实现高效工作并及时反馈8 图7: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为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部分8 图8:产业端提效需要工业机器人体系进化并与新技术融合9 图9:中国工业机器人2022年新增安装量增长5%/千台10 图10: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电子、汽车产业10 图11:近三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领域渗透较快,其他行业也逐步渗透/千台10 图12:2022全球协作机器人渗透已达10%,正加快普及11 图13:过去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向多元发展11 图14:预计2023-2026年全球安装量维持5-10%增长11 图15:预计亚太市场占比2026提升至75%/千台11 图16: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下游领域覆盖汽车制造、金属冶炼、新能源等诸多行业12 图17:移动机器人用于搬运、分拣、仓储等场景12 图18:深度智能化的工业调度平台实现机器人高效运作12 图19:四大移动机器人工业端场景中,国产厂商在各自赛道均具备较强竞争力,并已延伸向多类型应用13 图20:2023年预计全球AGV市场规模达413亿元13 图21:2023年预计国内AGV市场规模达132亿元13 图22:2022年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零售物流、汽车工业、电子、新能源等领域14 图23:2021年AGV市场二维码类占比75%15 图24:2022年传统AGV在物流机器人领域占据主导15 图25:特斯拉Optimus已实现强大视觉识别能力16 图26:特斯拉Optimus已可实现较高难度运动动作16 图27:人形机器人2026年预计全球规模80亿美元16 图28: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2026年预计超1500亿元16 图29:人形机器人包括控制感知、机械执行两大模块,特斯拉Optimus通过多类旋转和线性电机驱动器实现运动17 图30:聚焦人形机器人发展远景,6大领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17 图31:北交所机器人标的:集中在工业制造、零部件领域,高壁垒优质公司具备投资价值18 图32:鼎智科技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以微特电机为主要构成,满足客户不同需求20 图33:2022年鼎智科技实现营收3.2亿元(+64%)20 图34:鼎智科技毛利率/净利率维持50%/30%左右水平20 图35:苏轴股份高精度轴承产品可用于智能制造及各类型机器人领域21 图36:苏轴股份2023Q1-Q3营收/盈利上升11%/54%21 图37:2023Q1-Q3毛利率/净利率升至37.3%/18.7%21 图38:奥迪威2023Q1-Q3营收/盈利增长25%/50%22 图39:2023Q1-Q3毛利率/净利率持续提升至40%/19%22 图40:奥迪威2023H1传感器收入增长超20%22 图41:奥迪威2023Q1-Q3研发费用率提升至9%22 图42:机科股份智能制造领域业务对制造行业中的输送、加工与装配等全流程提供一体化服务23 图43:2022年机科股份实现营收5.21亿元(+26.11%)23 图44:2023Q1-Q3毛利率/净利率为23%/4.4%23 图45:2022年机科股份智能制造领域创收4.3亿元24 图46:2023H1制造/医疗领域毛利率上升至27%/23%24 表1:16家机器人领域公司冲刺IPO,涵盖工业、移动、医疗及上游零件等赛道7 表2:工业机器人2023年亿元级投融资事件汇总:Q3大额融资频频出现,资本市场热度逐步提升9 表3:2023H1国内移动机器人需求在汽车、新能源领域持续上升,而医药、零售物流整体持平14 表4:技术发展来看,AGV到AMR再到无人叉车性能不断升高,但成本和使用范围有较大差异14 表5:2023年8-10月人形/仿生机器人投融资集中涌现,行业热度快速上升15 表6:北交所机器人相关公司PETTM中值为26X,毛利率中值为30%19 1、研究框架:跟随技术演进与投资扩张,制造+服务引领需求 纵览整个机器人产业版图,供给侧与需求侧正共同发力驱动产业进化。供给侧方面,核心逻辑是技术、产业链发展推动机器人能力提升、接近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带来长期性价比,从而带动产业蜕变;这需要机器人软硬件技术如高精密机械、智能传感器、持续进步,同时前沿技术如AI、云计算、仿生技术也将逐步落地,需要随时跟踪新技术变化及其对新品类产品能力的推动;另一方面技术进步需要资本投入,厂商自身固定资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客户变化等也是关键指标。需求侧方面,核心逻辑是人力短缺尤其是技能型劳动力和服务劳动力短缺,伴随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趋势,以及高端制造产业对效率要求日益苛刻、居民对可靠且即时的高质量服务需求,从而带动工业和社会对更加智能的机器人需求;需要跟踪各个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最新变化以及机器人出货情况,产业升级、消费端需求 带来的市场变化等等。 图1:供给侧看技术迭代、产业链演进与资本热度,需求端看下游行业渗透进展、制造与服务端需求 资料来源:IFR、B-COMMAND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随着工业及移动机器人产业持续演进、新品类不断渗透,人形机器人赛道多元厂商入局,机器人产业关注度较高,二级市场热度亦日益升温。当前资本市场机器人产业标的包括软硬件供应到机器人本体制造、集成和应用端各类型公司,涵盖了了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潜在业务相关的多元类型公司,我们聚焦在工业、物流、服务等多元类型机器人以及未来人形机器人潜在应用关联的产业链“最大公约数”类别,从伺服驱动、减速传动、丝杠与导轨、轴承、微特电机与空心杯电机等领域为代表的机器人“驱动+执行”模块,控制器、传感器、机器视觉等领 域为主的机器人“控制+感知”模块,结构件、连接器等其他领域,以及下游端各类型机器人本体制造与智能集成厂商,对全市场的机器人代表性标的进行了初步梳理。 图2:全市场机器人产业链标的梳理:零部件各领域均有相关公司,北交所、新三板 资料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注:黑色为沪深公司,红色为北交所公司,蓝色为新三板公司;本图为不完整梳理,除海康机器目前处于上市筹备状态以外其余公司均已上市,未包含其他非上市公司。 2、产业图景:从产线走向多元场景,最终实现人形机器人普及远景 “机器人”概念首先脱胎于早年对“仿生机械体”的设想,在现实中率先落地于工业制造端用于对人力工作的替代,其后逐步向更多元、复杂的工作类型发展,并最终将会通过“具身智能”回归其“仿人实体”的设想、实现人形机器人产品向全社会普及。 从机器人行业具体发展轨迹来看,自动化制造的需求推动工业机器人当下已在许多领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