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如何理解“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如何理解“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2023-12-10戴志锋中泰证券梅***
【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如何理解“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中泰研究丨晨会聚焦】如何理解“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12月10日 今日预览 研究分享>> 分析师:戴志锋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电话: Email: 晨报内容回顾: 欢迎关注中泰研究所订阅号 【宏观】张德礼:如何理解“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宏观】张德礼:11月出口有哪些值得关注?——2023年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固收】肖雨:哪些地市正增长?–11月土地市场跟踪 晨会聚焦 研究分享 ►【宏观】张德礼:如何理解“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2023年12月8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 按照往年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概率在12月中旬召开。本次政治局会议,更多是为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定调,通稿中经济相关的内容和篇幅,并没有以经济为主要议题的每年4月和7月政治局会议那么多。 一些市场关心的问题,比如“房地产”,本次会议通稿没有提及,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通稿同样没有提到“房地产”,但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针对房地产提出了“保稳定”、“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等新部署。 因此2024年中国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部署,可能需要等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才能有更全面的了解。但对本次政治局会议通稿的学习,也能为我们判断明年经济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从总基调看,2024年稳增长政策的力度,预计要比2023年积极。“以进促稳”的提法,在近年中央层面经济相关的会议上应该是首次。和这句话意思接近、大家更熟悉的是“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新提法所释放的稳增长信号明显。 今年我们一直强调,2023年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可能被市场低估,在服务业的支撑下全年实现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难度不大。2023年稳增长政策是否有必要调整和加码,主要锚定5%左右的GDP同比目标,尽管经济环比动能不强,但由于完成全年增长目标较为容易,政策可以在短期稳增长方面保持定力,重点聚焦于偏中长期的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防风险。 低基数的支撑消退后,2024年稳增长诉求明显高于2023年,因此对2024年的稳增长政策可以乐观期待。 “先立后破”的关注度很高,但它在中央层面会议上不是新提法。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过,此次会议说的是“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当时对碳减排工作影响比较大,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随后我们看到2022年碳减排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要明显弱于2021年。 2024年哪些领域“先立后破”?本次政治局会议没有具体涉及。我们猜测可能的领域:一是房地产。在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成型前,推动当前的、以销售为主的房地产传统模式平稳健康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更大力度推进保交楼,以及在销售端更大力度稳定房价预期,是促进房地产行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传统产业。近年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大了对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等要求的行业的支持力度,但从稳增长、稳就业等角度来看,传统产业又很重要。更好平衡优惠政策和资源的投向,将有助于经济行稳致远。 和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调变化不大。除了财政政 策要“积极”、货币政策要“稳健”这种近年常用的说法维持不变外,财政政策从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加力提效”调整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政策从“精准有力”调整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从字面意思看变化不大。 我们的理解是,由于12月政治局会议更偏定调,从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关的“前缀”、“后 缀”词语里,可能难以完整把握2024年两者的政策取向,需要结合实际的经济形势来看。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财政可能继续挑大梁,这也是修复企业、地方政府和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应对需求不足的重要举措,2024年财政赤字率继续突破3%的概率较高。 货币政策方面,2024年继续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重点地区化债工作有序推进,从稳定商业银行净息差的角度看,2024年通过MLF降息,进而引导1年期LPR和存款利率下调,可能是2024年广义货币政策的重点工作,最快可能于2024年一季度降息。 政策协同方面,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通稿里,与之相近的是“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里,指出“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意味着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性要提升,在形成政策合力的同时,可能通过增强不同部门之间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