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银行“补资本”系列专题之五:四大行TLAC缺口有多大,海外银行如何达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补资本”系列专题之五:四大行TLAC缺口有多大,海外银行如何达标?

金融2023-12-04余金鑫民生证券大***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银行“补资本”系列专题之五:四大行TLAC缺口有多大,海外银行如何达标?

新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发布,交行首次入选,建行和农行组别上迁,进一步推升国内G-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至此四大行均归属于第二组,需额外满足1.5%附加资本要求。根据监管规定,考核标准上,首次考核要求TLAC风险加权比率、TLAC杠杆率分别不低于16%、6%,且在计算TLAC风险加权比率时,为满足缓冲资本要求计提的CET1不能计入TLAC(四大行为4%,交行为3.5%)。考核时点方面,四大行首次达标考核时点为2025年初,第二次考核为2028年初。交行由于是2023年11月首次入选,按规定需要在入选后的三年内满足首次考核要求。 建行农行上迁组别后,四大行TLAC缺口有多大?预计2024年底四大行TLAC总缺口约在2万亿元 , 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缺口分别约在2362/4372/4783/6910亿元。即便考虑存款保险基金豁免和资本新规下资本节约情况,四大行距完成考核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原因或为息差承压下四大行通过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能力受限。而从四大行近两年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发行节奏来看,也不足以弥补TLAC缺口。随着考核时点临近,2024年或进入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高峰期。 国外G-SIBs如何达标?1)达标进度上,大多数国外G-SIBs在首次考核时点就已达标第二次考核要求,但在二次考核之前仍保持较高发行速度。我们选取部分国外G-SIBs, 其TLAC风险加权比率在二次考核前年均补充约100BP,考核后2022年平均补充约30BP。2)达标手段来看,国外G-SIBs更倾向于使用灵活性更高、成本更低的债务工具,一级、二级资本工具发行占比相对较小,2017.4-2021.12发行的TLAC债券规模约为同期资本工具发行规模3倍。3)达标实践上,日本允许将存款保险基金纳入TLAC,欧洲部分银行将部分符合条件的高级债券计入TLAC,抵扣上限均为2.5%RWA,充分利用可行免除条款使得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法国巴黎银行和裕信银行得以在首次考核时点满足TLAC指标要求。 国外G-SIBs发行的TLAC非资本债券有何特征?1)以结构性后偿与合约式后偿为主,前者适用于非控股公司结构,银行控股公司不参与运营,由其发行的TLAC债券偿付天然劣后于子公司普通债;2)5-10年期债券占比超30%(5年、6年、10年期为主),其中6年期债券付息大多为固定转浮动利率,前5年为固定利率,并在第5年设立提前赎回条款;3)超60%TLAC债券含提前赎回条款。4)发行价介于普通债券和二级资本债之间,10年期TLAC债券发行价较同期限普通债平均高40BP左右,较二级资本债平均低79BP左右。 投资建议:四大行损失吸收能力有望再提升,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 我们测算到2024年底,四大行TLAC缺口共计约2万亿元,参考国际实践经验,TLAC非资本债券是填补缺口的重要抓手。国内TLAC监管、发行工具、权重和披露相关政策相继落地,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提上日程,大型银行损失吸收能力进一步提升,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利率转向;供给压力加剧;政策影响超预 期 12023年哪些银行入选G-SIBs,相比去年有何变化? 2023年评选使用2022年底数据,G-SIBs名单较2022年发布的总数从30个减少到29个。新进与掉出来看,中国交通银行首次进入名单,意大利裕信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从名单中被移除。1)交通银行入选源于其在2022年融资工具规模大幅上升,关联度子项得分较去年上升14分,最终得分134分满足入选门槛。2)意大利裕信银行掉出名单源于其资产规模不断下降导致规模子项得分下降,并受2022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欧盟区内跨境风险敞口调整认定为国内风险敞口的影响,跨境业务子项得分下降,2023年相关子项得分继续降低,总分数为115低于门槛,被FSB移出名单。3)瑞士信贷银行受负面信息影响(自2021年连续亏损、多年丑闻、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不再提供额外支持等),投资者信心下降,瑞士政府表示,鉴于当前形势,瑞银收购瑞信是“恢复金融市场信心的最佳解决方案”,在瑞士当局促成下,瑞信于2023年3月被瑞银收购。 此后,瑞士信贷与瑞士银行将作为一个银行集团运营。 表1:2023年G-SIBs分组及对应的更高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保持进入前四十名席位,分数大多分布在100左右,距离门槛仍有一定距离。 图1:国内主要银行评分情况 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与条款》(以下简称《TLAC条款》)中对G-SIBs提出更高监管要求,即总损失吸收能力(TotalLossAbsorbency,TLAC)。TLAC是G-SIBs进入处置程序时,能够通过减记或转股的方式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资本性和债务性工具的总和。《TLAC条款》提出两大指标要求:1)最低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以下简称TLAC风险加权比率),即TLAC规模(扣除缓冲资本后)占RWA的比重;2)最低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率(以下简称TLAC杠杆率),即TLAC规模占调整后的银行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重。 图2:G-SIBs面临的更高资本要求 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如何实现?根据FSB执行摘要和监管规定,合格TLAC工具主要包括:1)符合最低监管资本要求的工具(以下简称“资本工具”),指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工具,在计算TLAC风险加权比率时缓冲资本部分应从中扣除。2)符合TLAC标准的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实践中主要是高级无抵押债券和高级非优先债券。具体发行情况来看,国外G-SIBs主要通过发行符合TLAC标准的非资本债务工具(以下简称“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或“TLAC非资本债券”)来达成监管要求。 表2:合格TLAC工具要求 可行免除条款:根据FSB规定,即使某些债务工具在形式上不符合TLAC的标准,但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进行评估,若工具符合合法性、在结构上不导致优先级更高的债权人遭受损失、出资金额不受限制、事先从业界融资,则可以作为TLAC最低标准的抵扣项进行最大范围抵扣,首次考核、二次考核抵扣标准上限为2.5%RWA、3.5%RWA。 2国内G-SIBs的TLAC缺口有多大? 2.1国内TLAC相关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持续落地,国内G-SIBs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提上日程。继2021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后,次年关于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工具的管理规定也已落地。 2022年4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定义、偿付顺序、损失吸收机制、发行定价等方面明确了TLAC非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 2023年更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也增加了对TLAC的风险权重规定和披露要求,为发行之后的统计和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 表3:TLAC相关大事件 根据《办法》: 1)国内对TLAC的定义与FSB保持一致,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并明确计入项和扣除项。 表4:国内TLAC可计入项与扣除项 2)与FSB的条款一致,G-SIBs应同时满足《资本管理办法》下的缓冲资本监管要求。此项具体影响TLAC风险加权比率指标的要求,计算该指标时,为满足缓冲资本要求计提的核心一级资本工具不能计入TLAC,缓冲资本包括储备资本(2.5%)、逆周期资本(目前规定为0)和系统性重要银行附加资本(四大行为1.5%,交行为1.0%)。以中行为例,2025年实际要达到的TLAC与RWA比值应等于16.0%+2.5%+1.5%=20%。 3)可行免除条款: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存款保险基金可在有限范围内计入TLAC,当总损失风险加权比率最低要求为16%时,可计入上限为银行RWA的2.5%;当最低要求为18%时,可计入上限为银行RWA的3.5%。 4)与FSB保持一致,《办法》主要针对2022年1月1日之前被认定为G-SIBs的四大行,对于之后被认定的G-SIB,给予3年的缓冲期。 根据《通知》: 1)TLAC非资本债券构建了除监管资本以外的新的损失吸收层,受偿顺序劣后于商业银行除外负债,优先于合格资本工具。 2)当G-SIBs进入处置阶段时,在二级资本工具全部进行减记和转为普通股后,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管局可以强制要求TLAC非资本债券以全部或部分方式进行减记或转为普通股。 表5:商业银行各类债券与TLAC非资本债券比较 2.2国内四大行TLAC缺口测算 由于交通银行为2023年首次入选,满足FSB和国内相关监管给予3年缓冲期的要求,故2025年初首次考核指标只针对国内四大行,我们接下来对四大行面临的TLAC缺口进行测算。考虑到:1)目前国内TLAC非资本债券尚未正式发行;2)根据《办法》第十九条,存款保险基金亦可在上限规定内计入TLAC。因此在我们在之后测算四大行TLAC缺口时采用以下公式: TLAC风险加权比率=资本充足率-缓冲资本比率+存款保险基金/风险加权资产 TLAC杠杆率=(资本净额+存款保险基金)/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根据上述公式测算得,截至23Q3,四大行TLAC杠杆率均已达标,TLAC风险资产加权比率还存在0.96-3.10pct缺口。 图3:截至2023Q3年四大行TLAC缺口测算 以下我们对2024年末(首次考核时点前)TLAC缺口的测算,是考虑仅通过资本途径来补充TLAC,并未纳入未来可能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的情况。 资本补充途径源于留存利润和发行其他一级和二级资本工具,并且考虑存款基金豁免情况和资本新规下四大行内评法得以节约部分资本。关键假设如下: 1)风险加权资产:考虑2020-2022年四大行RWA复合增速,预测2023-2024增速分别为6-9.5%。 2)归母净利润:综合考虑2020-2022年四大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以及2023年以来经营业绩,预测2024年增速分别在4.8%-8%,股利支付率保持30%。 图4:2024E四大行TLAC缺口测算 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4年末,四大行合计TLAC缺口约2万亿元。展望来看,金融持续让利实体,贷款定价不断下行,叠加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地方化债降息展期等背景,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增长,而由于利润增长缓慢,银行通过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能力受限。且在营收增长承压下,商业银行实行“以量补价”,导致风险资产增加,若不考虑外源性资本补充,或难以在2025年达到TLAC指标考核标准。 2022年和2023年前11个月,四大行资本工具发行规模分别为7100亿元和7400亿元,我们判断2024年仅靠发行资本工具或不足以弥补缺口,考虑2025年初为考核节点,结合申报发行需等待金融监管局批复,2024年或为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高峰期。 图5:2022-2023.11四大行资本工具发行情况(亿元) 3国外G-SIBs达标过程,TLAC工具有何特征? 3.1国外G-SIBs发行节奏 国外G-SIBs合格TLAC工具发行情况:第二次考核时点前高速发行,完成考核后减缓。FSB于2015年底对G-SIBs提出明确TLAC考核指标要求,2019年初和2022年初为国外G-SIBs两个考核时点。根据FSB统计,大多数国外G-SIBs在首次考核时点就已满足第二次考核要求,或为求稳定,2018-2021年国外G-SIBs仍保持较高发行速度,发行规模逐年增长(CARG为13%),第二次考核时点过后,2022H1合格TLAC工具发行量较上年同期下降16.6%,发行速度有所减缓。 图6:国外G-SIBs合格TLAC工具发行规模与增长率 我们选取14家国外G-SIBs分析其TLAC风险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