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23)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1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多轮疫情冲击、多次地震灾害、持续高温限电等多重困难挑战,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同比增长2.9%。四川金融业为稳定四川经济大盘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全年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8万亿元,同比多增3292亿元。 全省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区域协同发展成效突出。一是供给需求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粮 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700亿斤,生猪出栏突破6500万头。工业运行稳中提质,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投资支撑效果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近五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额相当于前两个五年总和。消费呈现较强韧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万亿元,网络交易额居全国第6位。外 贸外资再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居中西部第1位。二是区域发展更趋协 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加速,160个川渝共建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600亿元。成都“建 圈强链”加快产业和城市提质升级,成为全国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实质推进,川南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川东北振兴发展稳步提升,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部 超过2000亿元。三是新动能发展持续增强。高新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万家、五年增长近 3倍。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增加值增长19.8%。数字经济全面赋能,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 4300亿元。四是民生领域稳定向好。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6.2%。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CPI比上年上涨2.0%,涨幅温和可控;PPI涨幅持续回落,输入性传导压力有所缓解。 全省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一是融资总量合理增长。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金融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有力。围绕四川纳入国家重大工程的投资规划、700个省重点项目、川渝合作共建160个项目加强融资支持,全省基建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0%;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金额、资金支付率及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支持的“白名单”项目贷款余额均居 全国前列。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融资2622亿元,规模居中西部地区第1位。二是银行业、证 券业和保险业稳健运行。银行业本外币资产和负债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7%,增速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同 比增长36.5%;保险业对社会民生服务保障持续加强,农业保险赔款社保“一卡通”在全省推广,支付成功率超过99.5%。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开展工业“制惠贷”试 1自2023年8月1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改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本报告主要反映2022年的经济金融情况,正文中涉及的相关机构表述仍沿用2022年名称。 点,深入实施绿色金融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星辰计划”,创新开展乡村振兴“送码入户、一键贷款”信贷直通专项活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科创贷款、涉农贷款同比分别增长41.6%、40.2%、20.8%、16.3%,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助企纾困效果明显,出台“金融助企纾困19条”措施,创新推出“支小惠商贷”等财金互动产品,制作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连续32个月超过20%,普惠小微有贷款余额户数同比增长24.9%。金融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迅速有力,“9·5”泸定6.8级地震后,第一时间出台“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服务15条”措施,紧 急向灾区下达1.7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动设立农房重建贷款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和出台财政贴息政策,发放农房重建贷款1亿元。四是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引导贷款利率整体下行,2022年全省各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9%,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 利率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支付手续费累计降费14亿元,惠及258万个经营主体。阶段性减息政策精准直达,为33万户小微企业减免利息4.7亿元。五是金融改革扎实推进。金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成渝地区成为跨地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地区,两地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服务乡 村振兴探索新路径,成都市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量扩面明显,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额2438亿元,创历史新高,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680户。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建成数字人民币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具备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的碳中和交易平台。六是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提示和处置,不断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积极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作用,推动金融风险化解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1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四川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2为总抓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四川金融业将认真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要求,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更好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作用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持续加大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力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全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跃升,切实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四化”指的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就是要推动“四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城乡融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要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五区共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是要根据四川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5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5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优化,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7 (三)保险业稳健发展,风险保障能力不断提升8 (四)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8 (五)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创新发展成效明显9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0 二、经济运行情况10 (一)内需逐步恢复,外需加快修复10 (二)生产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动力不断增强11 (三)物价总体可控,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2 (四)财政收支总体稳定,支出力度稳步增长12 (五)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市场交易低位回升13 三、预测与展望13 附录:15 (一)2022年四川省经济金融大事记15 (二)2022年四川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16 专栏 专栏1建机制强监测抓落实着力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6 专栏2“三位一体”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9 表 表1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5 表2202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7 表32022年证券业基本情况8 表42022年保险业基本情况8 表52022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9 表62022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9 图 图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5 图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6 图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6 图4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8 图5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11 图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1 图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11 图8进出口变动情况11 图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12 图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趋势12 图11财政收支状况13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22年,全省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融资利率稳中有降,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区域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全省经济基本盘总体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2022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总体稳健,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落实,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表1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机构类别 营业网点 法人机构 (个) 机构个数(个) 从业人数(人) 资产总额(亿元) 一、大型商业银行 3428 95606 50797.9 — 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113 4714 12438.0 —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546 18382 10266.6 — 四、城市商业银行 1019 27312 25717.3 12 五、城市信用社 — — — — 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5667 69677 26696.6 84 七、财务公司 6 268 1418.2 4 八、信托公司 2 974 204.7 2 九、邮政储蓄银行 3003 30065 8427.8 — 十、外资银行 23 692 356.9 — 十一、新型农村机构 306 4545 852.5 56 十二、其他 8 2455 1098.6 4 合 计 14121 254690 138275.0 162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数据来源:四川银保监局。 1.银行业机构体系不断优化,资产负债规模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 数量共计209家,各类型机构较为齐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1.4万个,全部从业人员25.5万人。农信机构改革加快推进,芦山联社、资中联社、汉源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德阳农商行吸收合并罗江农商行,巴中、乐山两地完成市级统一法人农商行改革,全省经营性法人农合机构数量整合至84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75家、占比达到90%。 202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负债总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亿元% 350030 3000 250025 200020 1500 100015 500 010 -5005 -1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5000 2021年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