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CCT]:汽车行业中国新增乘用车趋势报告: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相关控制技术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行业中国新增乘用车趋势报告: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相关控制技术

交运设备2023-11-08ICCT程***
汽车行业中国新增乘用车趋势报告: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相关控制技术

JANUARY2023 中国新增乘用车趋势报告 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相关控制技术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张耘天何卉陈志男 声明与致谢 本报告是国家自主贡献亚洲交通倡议项目(NDCTransportInitiativeforAsia,NDC-TIA)的产出成果之一。NDC-TIA项目是国际气候倡议(InternationalClimateInitiative,IKI)的组成部分。IKI项目在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与其资助方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以及德国外交部保持紧密合作。 PleaseshareyourvaluableinsightsaboutNDC-TIAknowledgeproduct(s)bytakingthisshortsurvey: https://tinyurl.com/ndctia-survey 本报告作者感谢合作方的三位专家:马冬、王宏丽、解淑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为本研究提供部分车辆参数、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技术应用相关数据与市场信息;此外,作者感谢所有内部及外部的评审专家对本研究的指导和帮助,包括PeterMock、杨子菲、褚一丹(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丁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马冬、王军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任焕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本研究所有内容仅反映本文作者的个人观点,评审专家及资助方不对本文的任何观点负责。 关于ICCT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是一家独立的非盈利研究机构,为世界各地的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专业客观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分析。ICCT的目标是大幅减少陆运、海运、空运等各类交通源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公众健康、减缓气候变化。 InternationalCouncilonCleanTransportation1500KStreetNW,Suite650 Washington,DC20005 communications@theicct.org|www.theicct.org|@TheICCT ©2023InternationalCouncilonCleanTransportation 缩写对照表iv 1.报告概览1 2.市场趋势2 3.二氧化碳排放趋势7 4.主要车辆物理参数趋势17 5.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技术趋势24 6.内燃机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相关控制技术应用趋势34 7.附录37 7.1.数据源与数据有效性37 7.2.车型级别分类说明38 图2‑1.分燃料类型的乘用车历年新车销量及新能源汽车占比3 图2‑2.各级别乘用车历年销量占比3 图2‑3.各级别乘用车历年销量(以2012年水平为100%基线)4 图2‑4.2012-2021年累计销量前二十名汽车制造商的历年销量占比4 图2‑5.2012-2021年累计销量前二十名汽车制造商的历年销量(以2012年水平为100%基线)5 图2‑6.2012与2021年最畅销的前十名车型5 图2‑7.2021年各车型级别细分市场与动力系统/燃料类型的相互分布6 图3‑1.乘用车部分物理参数及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以2012年水平为100%基准线)9 图3‑2.各燃料类型乘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及中国燃料消耗量标准阶段9 图3‑3.美国,中国和欧盟乘用车车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10 图3‑4.各车型级别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传统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合并分析)10 图3‑5.各车型级别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仅内燃机汽车)11 图3‑6.各制造商的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传统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合并分析).11 图3‑7.各制造商的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变化趋势(仅内燃机汽车)12 图3‑8.2021年主要制造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以及销量占比 (传统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合并分析)12 图3‑9.2012年与2021年,基于销量加权的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和平均整备质量13 图3‑10.2012年与2021年,基于销量加权的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和平均功率13 图3‑11.2012年与2021年,基于销量加权的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和内燃机汽车平均 车辆足印面积14 图3‑12.中国乘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历史演化15 图3‑13.2021年主要制造商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率,以及与各自2025年预期企业目标 值的差距15 图4‑1.中、美、欧车队平均功率,质量,足印面积和内燃机车辆发动机排量变化趋势对比 (销量加权平均)18 图4‑2.各车型级别的销量加权平均功率变化趋势19 图4‑3.各车型级别的销量加权平均整备质量变化趋势19 图4‑4.内燃机乘用车各车型级别的销量加权平均发动机排量变化趋势20 图4‑5.内燃机乘用车各车型级别的销量加权平均足印面积变化趋势20 图4‑6.各制造商基于销量加权的平均功率变化趋势(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合并分析)21 图4‑7.各制造商基于销量加权的平均整备质量变化趋势(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合并分析)22 图4‑8.各制造商基于销量加权的平均发动机排量变化趋势(仅内燃机汽车)22 图4‑9.各制造商基于销量加权的平均足印面积变化趋势(仅内燃机汽车)23 图5‑1.各类型动力的市场渗透率历史趋势25 图5‑2.各进气技术、供油技术以及变速器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历史趋势 (仅内燃机汽车,供油技术仅探讨汽油车)26 图5‑3.先进发动机技术和变速器技术的市场渗透率趋势(仅内燃机汽车) 及各燃料消耗量标准阶段27 图5‑4.2012年和2021年各车辆级别细分市场的动力技术市场渗透率对比27 图5‑5.2012年和2021年各车辆级别细分市场的各类车辆技术市场渗透率对比 (仅内燃机汽车;供油技术仅探讨汽油车;传动技术比较的起始年份为2009年)28 图5‑6.2012和2021年各制造商动力技术市场渗透率对比29 图5‑7.2012年和2021年各制造商的各类车辆技术市场渗透率对比 (仅内燃机汽车;供油技术仅探讨汽油车;传动技术比较的起始年份为2009年)31 图6‑1.基于销量加权的车队平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率变化趋势(仅汽油车; CO,THC,NOx排放率以2012年水平为100%基准线,PM排放率以2014年水平为基准线)35 图6‑2.国六标准乘用车NOx排放率限值,以及基于销量加权的车队实际道路平均NOx排放率35 图6‑3.汽油乘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率变化趋势36 图6‑4.柴油乘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率变化趋势36 表格目录 表格5‑1.各制造商汽油直喷与双端口直喷技术应用率变化趋势(仅汽油车)32 表格5‑2.各制造商涡轮增压/机械增压技术应用率变化趋势(仅内燃机车)32 表格5‑3.各制造商新能源技术应用率变化趋势32 表格5‑4.各制造商传统混合动力技术应用率变化趋势(仅内燃机汽车)33 表格7‑1.数据有效填充率(全体车队层级)37 表格7‑2.数据有效填充率(内燃机汽车车队层面)38 表格7‑3.污染物相关数据有效填充率(适用车型内)38 缩写对照表 ATAutomaticTransmission,手动变速器BEVBattery-ElectricVehicle,纯电动汽车CNGCompressedNaturalGas,压缩天然气COCarbonMonoxide,一氧化碳 CO2CarbonDioxide,二氧化碳 CVTConstantlyVariableTransmission,无级变速 DCTDual-ClutchTransmission,双离合变速 DOCDieselOxidationCatalyst,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 EPA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US),美国环保局 FCVFuelCellVehicle,燃料电池汽车 GDIGasolineDirectInjection,汽油直喷技术 GPFGasolineParticulateFilter,汽油机颗粒物捕集器 HEVHybridElectric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ICEInternalCombustionEngine,内燃机MTManualTransmission,手动变速器 NEDCNewEuropeanDrivingCycle,新欧洲驾驶测试循环NEVNewEnergyVehicle,新能源汽车 NOxNitrogenOxides,氮氧化物 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 PCPassengerCar,乘用车 PHEV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M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 RDERealDrivingEmissions,实际道路驾驶排放 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选择催化还原技术 THCTotalHydrocarbonContent,总碳氢化合物 TWCThree-WayCatalyst,三元催化器 WLTCWorldwideharmonizedLightvehiclesTestCycle,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 1.报告概览 本报告对2012至2021年中国历年新增乘用车(依据上险数据)的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趋势以及相关控制技术应用趋势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分析。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 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确保到2035年实现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道路交通部门是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为了达成改善空气质量和减低碳排放的双重环境目标,在道路交通领域实现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深度协同减排将势在必行。 今天,中国正在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法规之一,即针对新增乘用车和中重型车的“国六“标准。中国也从2005年开始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进行单独监管,至今已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标准升级。中重型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于2012年开始实施,并于2019年起开始逐步加严。这些燃料消耗量管理法规间接减少了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一直以来,机动车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和燃料消耗量分别由不同的管理主体制定法规并进行监管。若要实现脱碳和清洁空气的双重目标,中国亟待对车辆的污染物和碳排放进行协同监测与管理。 本报告通过分析基础数据,从各种维度展现了与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的历史趋势,旨在为推动二者协同减排的政策行动提供理论支持。具体而言,本报告分析了2012年至2021年中国新增乘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排关键技术应用情况的历史数据,并评估了历史政策对排放趋势产生了哪些影响。用于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数据来自多个独立数据源,涵盖了车辆物理参数、燃料消耗、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各细分车型的历年上险数量数据。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进行合作,进行数据收集、汇编、清理和检验,以尽可能地确保数据质量。但是,本报告中任何分析结果和结论并不代表中国相关管理机构的官方立场。 报告的第二章从多个维度研究了历年新注册乘用车的市场分布趋势,即销量变化趋势。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新销售乘用车车队的整体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其在各个细分市场和各汽车制造商层面的表现。第四章简要分析了历年新销售乘用车的部分物理参数(如整备质量,功率,车辆足印面积等)的变化趋势。第五章展示了各类节油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市场渗透率变化情况,揭示了相关技术在十年内的演化更替趋势。第六章观察了新销售乘用车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