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106.7%,毛利率环比+2.48pct,符合预期。 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7.03亿元,同比增长71.7%,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非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57.3%。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4%。营收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持续扩产下需求增加,公司多款新品陆续通过验证并逐步扩大量产规模。 23Q3单季度营收6.99亿元,环比增长16.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环比增长106.7%,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元,环比增长142.6%;毛利率51.67%,环比提升2.48pct,净利率20.61%,环比提升8.43pct,净利率环比提升系管理费用率环比下降5.14pct。 PECVD持续量产出货驱动营收成长,合同负债及存货显现在手订单充足。 公司第一大业务PECVD设备23H1营收9.08亿元,占总营收的90.5%。 PF-300T/PF-300 eX量产规模扩大;PECVD(NF-300H)已出货至客户端进行验证,验证进展顺利;第二大业务SACVD和ALD设备营收0.96亿元,占总营收的9.5%。SACVD设备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产线量产规模逐步提升; PE-ALD(PF-300T Astra)、Thermal-ALD(PF-300T Altair/TS-300 Altair)得到原有客户及新客户订单,并出货至不同客户进行产业化验证。 截至23Q3末,公司合同负债约14.97亿元,较23Q2末环比减少0.09亿元; 存货38.70亿元,较23Q2末环比增加17.7%,显现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看好PECVD等薄膜设备量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10月28日公司公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不超过701人授予不超过375万股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约占全部职工人数(截至23H1)的75.87%。基于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股权激励100%授予条件下2024~2026年营收增长率目标分别为95%/160%/210%,对应营收分别为33.26/44.34/52.87亿元,2024~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分别为106%/159%/211%,对应净利润分别为7.50/9.43/11.33亿元。 国内薄膜沉积设备领军企业,维持“增持”评级。 SEMI预计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4%至233亿美元,公司作为设备国产替代进程中的主力供应商,有望延续成长,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7.67/10.08亿元 , 对应23/24/25年PE为99.9/61.5/46.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供应链安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核心竞争力风险等。 23Q3单季度营收6.99亿元,环比增长16.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环比增长106.7%,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元,环比增长142.6%;毛利率51.67%,环比提升2.48pct,净利率20.61%,环比提升8.43pct,净利率环比提升系管理费用率环比下降5.14pct。 图表1:公司季度财务指标(百万元)拓荆科技[688072.SH]-财务摘要(单季)报告类型 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17.03亿元,同比增长71.7%,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非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57.3%。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4%。营收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持续扩产下需求增加,公司多款新品陆续通过验证并逐步扩大量产规模。 图表2:公司近年来主要财务指标(百万元) 风险提示 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晶圆厂产能规模决定了半导体专用设备的市场空间。 晶圆厂的扩产投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果下游晶圆厂的投资强度降低,公司将面临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对于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不利影响。 供应链安全风险。近年来,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目前,公司的部分零部件暂时仍然需要向国外供应商采购。如果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可能出现上述国外供应商受相关政策影响减少或者停止对公司零部件的供应,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能力、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降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风险。目前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知名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与中国大陆半导体专用设备企业相比,国际巨头企业拥有客户端先发优势,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市场占有率较低。另外,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存在互相进入彼此业务领域,开发同类产品的可能。公司面临国际巨头以及潜在国内新进入者的双重竞争。如果公司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环境,则公司的行业地位、市场份额、经营业绩等均会受到不利影响。 核心竞争力风险。随着半导体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迭代,下游客户对薄膜沉积设备及性能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因此,公司需要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先进水平。如果公司未来能准确理解下游客户的产线设备及工艺技术演进需求,或者技术创新产品不能契合客户需求,可能导致公司设备无法满足下游产线生产制造需要,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