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bergTerminal 彭博专业服务 亚太银行2023年展望 目录 02表现和估值 042023年美联储加息、经济衰退⻛险 06北亚银⾏展望 09澳⼤利亚银⾏展望 11东南亚银⾏展望 13银⾏信⽤展望 2023年展望:亚太银行 我们追踪的⼤多数北亚银⾏都有望在2023年实现利润增长,其背后的推动力在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可能超过5%,这足以抵消这些银⾏的信贷⻛险。西太平洋银⾏或将领跑其他澳⼤利亚⼤型银 ⾏。根据我们的情景分析,澳⼤利亚银⾏的平均利润增长有望达到40%。在我们追踪的北亚银⾏中,中银香港和邮储银⾏的前景可能最佳,因为前者的净息差有望走阔20个基点,而后者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则高达400%。在我们的情景分析中,新加坡的星展银 ⾏、华侨银⾏和⼤华银⾏的利润增速有望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达到20%甚至更高。贷款增长有望推动印尼的曼迪利银⾏(Mandiri)、中亚银⾏(BCA)和印尼人民银⾏(BRI)的收益增长。 随着泰国经济复苏推动信⽤状况改善,泰京银⾏(KrungThai)的美元其他一级资本(AT1)债券和盘谷银⾏(BangkokBank)的美元二级资本(T2)债券的利差料将收窄。随着中资银⾏以更低的利率增加在岸再融资,其不赎回AT1债券的⻛险有所下降。 表现和估值 亚洲⼤型银行股或反映2023年美联储加息和收益预期上调 2023年,我们追踪的亚洲⼤型银⾏股或将继续反映美国持续加息及分析师上调预期所带来的收益 改善,此前该组股票从2022年年初至11⽉28⽇的业绩跑赢了⼤盘。我们追踪的印尼、印度和⽇本银⾏股均录得⼤幅上涨,而⼏家⼤型中资银⾏则表现落后。 亚洲⼤型银行股反映加息前景 截至11⽉28⽇,我们追踪的亚洲⼤型银⾏股在2022年平均下跌了2.3%,跌幅⼩于MSCI亚太指数 (下跌20.2%)。若以本币计,它们的表现更好,而许多银⾏股已经计⼊了亚洲⼤多数市场的加息预期。由于净息差更为强劲、贷款质量仍然稳定且拨备状况维持稳健,许多亚洲⼤型银⾏的利润可能颇具韧性。印尼、印度和⽇本的⼤型银⾏股领涨,而新加坡的银⾏股也有⼩幅上涨。中国内地的国有银⾏和股份制银⾏则在该地区表现垫底。香港银⾏股(除渣打银⾏外)表现也不及⼤多数其他亚洲银 ⾏同业。 2022年10⽉31⽇,金融股(以银⾏股为主)在MSCI亚太指数中的占⽐为19.3%,而2021年年底为17.1%。 亚洲⼤型银⾏的股价表现 Source:BloombergIntelligence 银行股涨势遍布亚洲各个市场 截至11⽉28⽇,2022年股价录得上涨的亚太银⾏股遍布各个主要市场,这一趋势有望持续下去,并取决于各银⾏在美国加息背景下的业绩表现和贷款质量表现。曼迪利银⾏以44%的涨幅问⿍榜 ⾸,市场对该⾏2022年和2023年净利润增速的普遍预期分别为40%和13%。印度的印度国家银 ⾏(StateBankofIndia)和ICICI、印尼的中亚银⾏以及⽇本的三菱⽇联则紧随其后,涨幅在20%至32%之间。盘谷银⾏、三井住友、渣打银⾏、印尼人民银⾏和瑞穗银⾏也跻⾝涨幅榜前10。 相⽐之下,此前表现较好的招商银⾏暴跌了42%,其中部分原因是针对其原⾏长的调查。跌幅榜前10的其他银⾏包括民⽣银⾏、建设银⾏、⼯商银⾏和交通银⾏。香港的恒⽣银⾏和泰国的汇商银⾏(SCB)的股价跌幅均为17%,跑输除招⾏外的其他所有亚洲⼤型银⾏。 主要亚洲银⾏的股价表现 Source:BloombergIntelligence 收益预期上调反映加息带来的提振 我们追踪的许多亚洲⼤型银⾏的收益预期有望持续获得上调,因为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或将提振它们在2023年的净息差和净利息收⼊。其中,香港、新加坡和澳⼤利亚的银⾏或成为最⼤受益者。2022年,投资市场表现低迷,但未来有望企稳,甚至出现反弹,这意味着2023年⼿续费收⼊可能实现温和增长。但除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外,亚洲市场的贷款增长或将放缓。新加坡、澳⼤利亚和韩国的银⾏的信贷成本或将继续回归正常⽔平,部分抵消由净息差走阔和⼿续费收⼊企稳所带来的收⼊增长。 ⾃2022年9⽉底以来,市场对亚洲⼤型银⾏收益的普遍预期上调了13%,而2023年,随着净息 差扩⼤推动收⼊增长,这一趋势有望持续。亚洲⼤型银⾏的估值已经下降,市盈率从2021年年底的7.7倍降至7倍。 亚洲⼤型银⾏的每股收益、市盈率(倍) Source:BloombergIntelligence 2023年美联储加息、经济衰退风险 加息缓解衰退风险,亚太地区银行将从中获益 随着加息带来的收⼊增长抑制了与资产质量相关的⻛险,2023年亚太地区银⾏的前景已略有好转。中银香港和星展银⾏均从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中受益,而本地利率上升有可能降低贷款质量。亚洲银 ⾏其他一级资本(AT1)债券可能提供相对价值,而中资银⾏AT1债券的不赎回⻛险下降。 银行业前景依然向好 美联储的通胀厌恶情绪可能将利率推高至5%以上,我们追踪的多数亚洲银⾏业⻰头的利润前景均属温和乐观。澳⼤利亚央⾏的现金利率可能会追随美联储动向,这将推动澳⼤利亚联邦银⾏(CBA)的利润和利润率在2023财年飙升。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星展银⾏2022年税前利润或增长16.8%,2023年有望增长23.5%。由于最优惠贷款利率上升,中银香港2022年和2023年税前利润增幅可能超过20%,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服务费收⼊疲软和信⽤成本增加的拖累。 ⽇本的三菱⽇联可能保持各项业务收益稳定,包括经纪部门、⾮银⾏部门及亚洲⼦公司。中国⼯商银 ⾏或不会⼤幅受益于美国加息,但考虑到中国内地有关部门可能在2023年推动贷款增长,其收益增速仍有望达到中至高单位数。 亚太地区银⾏业⻰头 Source:Consensus,BloombergIntelligence 美联储加息推⾼亚太地区银行利润率 到美联储暂停加息时,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升至5%以上,反映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遏制通胀,准备加息至高于市场早前预期的⽔平。如芝商所的期货数据所暗⽰,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可能在2023年年中将利率提高至5%-5.75%。美国利率向亚太地区传导的速度将加快,利好2023年的银⾏利润率。 澳⼤利亚3个⽉银⾏票据掉期利率(BBSW)较3⽉初跃升300个基点,对2023年3.5%的市场普 遍预期或偏保守。3个⽉新加坡银⾏同业拆借利率(Sibor)也上涨了300多个基点,明年该利率可能也会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4%。3个⽉香港银⾏同业拆息(Hibor)或在2023年达到6%,而最近为5.2%。中国内地仍在摸索调整防疫政策,并可能将低利率维持到2023年,而⽇本尚未放弃量化宽松政策。 亚太地区央⾏利率、3个⽉利率 Source:BloombergIntelligence 资产质量仍将与衰退风险作⽃争 亚洲不同市场的衰退⻛险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因为多家央⾏被迫跟随美联储的利率信号,而不顾 ⾃⾝的经济增长和消费价格。部分亚洲银⾏的资产质量将⾯临考验。根据彭博的综合数据,新加坡、澳⼤利亚和⽇本发⽣经济衰退的概率已达到20%-30%,而中国内地出于防疫政策调整和房地产危机的影响,这一概率为17.5%。香港明年的GDP可能会再次低迷。 市场普遍预期澳⼤利亚国民银⾏和⻄太平洋银⾏的不良贷款总额或在2023财年⼤幅增加。中银香港和恒⽣银⾏的不良贷款率应会保持在高位,与市场普遍预期相悖;而星展银⾏、⼤华银⾏和华侨银 ⾏的不良贷款率或将上升。⽇本超⼤型银⾏可能会⾯临来⾃海外的新增坏账。中资银⾏的贷款质量恐出现⼩幅下滑。 亚太地区GDP增长及CPI预测 Source:ECFC<GO>,BloombergIntelligence 北亚银行展望 中银⾹港和邮储银行或为北亚银行奠定乐观利润基调 我们认为,与我们追踪的其他北亚地区银⾏相⽐,中银香港和邮储银⾏2023年的利润前景更加光明。2022年迄今,我们追踪的香港、中国内地和⽇本银⾏股⼤多跑赢了其所在市场的基准指数,但韩国银⾏股跑输了市场指数。中银香港的净息差走阔以及邮储银⾏充足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可能会让它们脱颖而出。 ⾹港银行的利润前景可喜 2023年,我们追踪的香港银⾏的利润前景有望一⽚光明,但中国内地、韩国和⽇本银⾏的前景可能 ⽐较中性。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以汇丰为⾸的香港银⾏有望受益于净息差的⼤幅走阔。经历2022年的低谷之后,它们的贷款和⼿续费收⼊增长或将企稳,但部分银⾏仍⾯临与内地有关的贷款⻛险。虽然内地政府或继续推动银⾏发放贷款,但贷款重新定价和中国央⾏的进一步宽松政策或令净息差压力上升。中国内地银⾏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充足,信贷成本能够得到控制。同时,在2022年⼤幅增长之后,韩国银⾏的收益增长势头可能会减弱,主要原因包括拨备回归正常⽔平以及⾮银⾏收 ⼊的低迷。⽇本⼤型银⾏的海外利润较强劲,且资产质量良好,但这可能会被低迷的国内贷款息差和债券损失抵消很多。台湾金融机构的前景总体⽐较积极。 银⾏业展望:北亚 Source:Consensus,BloombergIntelligence 中银⾹港和邮储银行利润增速或超预期;友利银行有望领跑 2023年,中银香港和邮储银⾏的前景可能优于我们追踪的北亚银⾏。当香港最优惠利率进一步上升时,中银香港的净息差料将扩⼤20个基点以上,因此该⾏的利润有望增长30%,超过市场普遍预期。中银香港的贷款和⼿续费收⼊增速有望回升,而其信贷成本表现则远超同业。鉴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高达400%,而且不良贷款率低于1%,邮储银⾏的利润增速有望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13%。邮储银⾏的收⼊前景较乐观,贷款增速料将处于10%-20%低段,⼿续费收⼊增速或高于同业。由于应对较高利率存在优势,友利银⾏(Woori)的收益增长或将超过韩国同业。⽇本的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则在零售业务上具备优势。 在香港银⾏中,东亚银⾏的前景最为暗淡。瑞穗银⾏⾯临零售业务收⼊下滑和IT系统故障带来的不利因素。韩国国民银⾏(KB)对家庭贷款和⾮银⾏收⼊的依赖可能对其收⼊表现构成拖累。 中国内地、⽇本、香港和韩国银⾏的展望 Source:BloombergIntelligence 银行的净息差或将加速扩⼤ 2023年,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并传导至亚洲各经济体,我们追踪的许多北亚银⾏的净息差或⼤幅 上升。第三季度,汇丰净息差环⽐扩⼤22个基点,而渣打环⽐扩⼤8个基点。根据市场普遍预期, 明年它们的净息差有望扩⼤20个基点以上。若最优惠贷款利率明年加速上调,以中银香港为⾸的其他香港银⾏的净息差走阔幅度料将更⼤。韩国的政策利率或将高于3.5%,有望确保韩国⼤型银 ⾏2023年的净息差至少扩⼤10个基点。⽇本⼤型银⾏的净息差已企稳,因为海外收益率的上升抵消了国内利率低迷的影响。由于贷款重新定价、中国央⾏降息以及银⾏向实体经济让利,我们追踪的多家中资银⾏的净息差收窄趋势或将持续到2023年。 衰退风险或加⼤信贷成本压⼒ 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很可能在2023年引发全球衰退⻛险,我们追踪的多家北亚银⾏的信贷成本可能上升,或至少从2021年的较低⽔平恢复正常化。汇丰和渣打或⾯临更⼤的贷款⻛险,尤其是向中国内地商业房地产⾏业发放的贷款。上半年,恒⽣银⾏和东亚银⾏等其他香港银⾏计提的内地贷款减值拨备规模要⼤得多。韩国银⾏的贷款减值⽀出或在2023年恢复到占贷款总额35-40个基点的正常化⽔平,尽管第三季度部分银⾏的压力有所降低。本财年迄今,⽇本⼤型银⾏三菱⽇联、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瑞穗的拨备规模也得到较好控制。由于充足的不良贷款拨备将部分抵消不利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型中资银⾏的信贷成本或温和升高。 亚洲⼤型银⾏的净息差预测 Source:Consensus,BloombergIntelligence 亚洲⼤型银⾏的信贷成本预测 Source:Consensus,BloombergIntelligence 澳⼤利亚银行展望 净息差扩⼤,澳⼤利亚银行2023年前景可期 由于净息差扩⼤,以⻄太平洋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