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下跌0.39%(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83%,中小板指下跌1.52%,创业板指下跌2.29%,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4.2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6.95%,生物制品上涨2.42%,医疗服务上涨2.75%,医疗器械上涨4.72%,医药商业上涨3.16%,中药上涨3.16%。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 TTM )为26.72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29.02%分位数。 创新药中报总结:上半年创新药板块营收快速增长,亏损大幅缩窄。2023上半年创新药板块收入753亿元(+22.8%),归母净亏损5.4亿元(-95.6%)。新上市/新进入医保的产品的销售放量,叠加部分公司对外授权的收入推动板块整体的营收大幅增长;同时各项费用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创新药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Biotech商业化梳理:biotech公司在过去2~3年内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龙头公司已具备较强的商业化能力。通过对16家样本公司的财报分析发现,在产品销售驱动营收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公司对于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的投入趋于谨慎、合理,越来越多的公司实现商业化盈利。我们认为,biotech公司已经从一味追求快而全的研发推进、爆发式的营收增长的模式转变为对于成本和盈利能力敏感的、聚焦于核心研发管线的模式。优秀的biotech公司具备自身的造血能力之后,可以利用销售产生的现金流支持后续管线的研发,成功实现向pharma的转型。推荐关注商业化能力得到验证的优质公司: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 风险提示:药品、器械研发失败风险;药品、器械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竞争格局变化风险;药品耗材集采未中标或降幅超预期风险。 重点事件及国信医药观点 创新药中报总结 (一)业绩总览 创新药子行业2023H1营收总额同比+22.8%,且Q2增速高于Q1。除了新上市/新进入医保的产品的销售放量之外,部分公司对外授权的收入也为整体的营收带来较大的增量。同时,行业整体的归母净亏损大幅收窄,主要是因为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各项费用率均有一定的下降。 表1:A/H股创新药子行业2020-2023H1主要财务指标 2023H1创新药子行业的毛利率为79.1%(+0.9pct),销售费用率32.6%(-6.4pct),管理费用率11.5%(-2.6pct),研发费用率35.0%(-6.8pct)。公司通过合理的费用控制和投入,上半年各项费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费用率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创新药公司的销售在23Q1仍受到疫情反复的一定影响,而在23Q2实现了较好的恢复。尽管面临一些短期的行业性事件冲击,下半年的销售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 我们认为,随着集采对存量仿制药业务的影响逐步消退,创新药进入医保后快速放量,行业中长期的、创新驱动的成长将会逐步兑现。另一方面,随着费用率水平的改善,一些优秀的biotech公司有望在未来的1~2年内实现盈利,通过自身的造血能力去支持后续管线的开发。 (二)Biotech商业化表现梳理 由于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和大药企(Pharmaco)在产品结构、公司特点及财报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并且biotech公司在过去2~3年内集中进入到商业化阶段,我们在此对于A/H股biotech公司的商业化进程以及财务表现进行梳理。 图1:A/H股主要biotech公司商业化元年及现有商业化产品数量示意图 对于已有产品上市的A/H股biotech公司而言,大部分公司在2021年及之后开始实现商业化,且当前拥有1~2个获批上市的产品,如康方生物、荣昌生物等。而发展较早的biotech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多款产品上市销售,并具备了较强的商业化能力,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 从销售团队的组建看,大部分biotech公司倾向于自建销售团队,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在自有团队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药企进行合作推广,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效率。另外,也有部分公司(如益方生物)专注于研发,并未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我们认为,biotech公司的能力圈趋于分化,已成功转型biopharma的公司商业化能力的优势会进一步扩大,各方在商业化阶段的合作会日益频繁。 表2:A/H股主要biotech公司商业化情况概览 营收增长强劲,大部分为产品销售驱动。我们选取了16家已经实现商业化、并具备一定销售体量的biotech公司作为样本(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创新药公司),对于biotech公司上半年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从营收端看,剔除授权合作等收入后,全部16家公司的产品销售均实现正增长。除了康方生物、和黄医药的营收中包含大额的合作收入的影响之外,大部分公司的营收增长由产品销售驱动。其中,产品销售增速在100%以上的公司有6家,增速在50%~100%的公司有3家,增速在30%~50%的公司有3家,增速在10%~30%的公司有3家,增速在10%以下的公司有1家。 图2:样本biotech公司23H1营收、产品销售(百万元)以及同比增速(%)情况 销售费用率显著下降。在上述样本biotech公司中,除信达生物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外,其余公司的销售费用均有所增加;但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大部分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以销售费用/产品销售计算)出现显著的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50pct以上的公司有1家,同比下降30~50pct的公司有3家,同比下降10~30pct的公司有5家,同比下降0~10pct的公司有4家,同比上升的公司有2家(复宏汉霖因为自主销售的曲妥珠单抗等产品的销售占比上升,荣昌生物因为销售团队的规模扩大)。随着biotech公司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销售团队基本稳定,我们预计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在未来会有持续的下降。 图3:样本biotech公司23H1销售费用(百万元)、销售费用率(%)及同比增速(%)情况 研发费用的投入趋于谨慎、合理。在当前的大背景下,biotech公司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入也变得更为谨慎:今年上半年仅有4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长超过10%(诺诚健华、艾力斯、荣昌生物、百济神州),另有4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增速在0~10%之间(迈威生物、贝达药业、再鼎医药、复宏汉霖),另外8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则出现了下降。 图4:样本biotech公司23H1研发费用(百万元)、研发费用率(%)及同比增速(%)情况 越来越多的公司实现商业化盈利。由于大部分biotech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我们简单还原研发费用之后,对比公司的商业化盈利能力(即药品销售收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可以看到,23H1实现商业化盈利的公司达到了8家(去年同期为4家);并且,仅有一家公司的商业化盈利是下滑的。同时,各家公司的商业化盈利(亏损)/产品销售的比值普遍升高。另外,实现商业化销售较早的贝达药业、三生国健,研发投入合理的艾力斯,以及销售快速增长的复宏汉霖等公司已经实现了报表端的盈利。 图5:样本biotech公司23H1商业化盈利(百万元)及销售占比(%)情况 投资建议:关注销售快速放量,商业化能力得到验证的优质公司。我们认为,随着营收的不断增长,已上市产品逐步进入成熟期,各项费用率得到较好的控制,会有更多的biotech公司实现商业化盈利,甚至整体报表端的盈利。优秀的biotech公司具备自身的造血能力之后,可以利用销售产生的现金流支持后续管线的研发,成功实现向pharma的转型。推荐关注: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 新股上市跟踪 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表3: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全部A股下跌0.39%(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83%,中小板指下跌1.52%,创业板指下跌2.29%,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4.25%,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6.95%,生物制品上涨2.42%,医疗服务上涨2.75%,医疗器械上涨4.72%,医药商业上涨3.16%,中药上涨3.16%。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通化金马(61.18%)、常山药业(51.58%)、莱美药业(24.40%)、*ST太安(22.68%)、*ST吉药(21.63%)、兴齐眼药(19.31%)、双成药业(18.80%)、微电生理-U(17.43%)、新诺威(17.34%)、迈威生物-U(15.81%)。 跌幅居前的是毕得医药(-18.09%)、民生健康(-10.61%)、通策医疗(-7.61%)、数字人(-7.23%)、康乐卫士(-6.24%)、*ST目药(-5.16%)、艾隆科技(-5.07%)、锦好医疗(-4.89%)、泰坦科技(-3.86%)、*ST东洋(-3.82%)。 本周恒生指数下跌0.11%,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3.07%,板块相对表现强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上涨2.50%,生物科技上涨4.26%,医疗保健设备下跌3.37%,医疗服务上涨1.39%。 市场表现居前的是(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以上)宜明昂科-B(30.56%)、药师帮(24.42%)、绿叶制药(19.22%)、荣昌生物(17.72%)、联邦制药(14.40%); 跌幅居前的是健世科技-B(-21.77%)、高视医疗(-20.34%)、百奥赛图-B(-16.37%)、艾迪康控股(-11.45%)、微创脑科学(-9.05%)。 图6:申万一级行业一周涨跌幅(%) 表4:本周A股涨跌幅前十的个股情况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6.72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5.31x。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2.08x,生物制品23.53x,医疗服务31.65x,医疗器械22.83x,医药商业17.19x,中药26.65x。 图7: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情况( TTM ) 图8:医药行业子板块一周涨跌幅(%) 图9:医药行业子板块市盈率情况( TTM ) 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9月月度投资观点 上市公司2023年中报业绩披露完毕,以A+H生物医药行业4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2023H1收入端实现8.6%的增速,较一季度2.4%的增速有明显加快; 从利润端来看,2023Q2利润下滑幅度相比2023Q1收窄,收入增长及盈利能力均环比改善。 从细分子行业来看,23H1收入实现正增长的板块包括:创新药、医疗设备、刚需属性较强的民营连锁医院、仿创结合、中药、疫苗、连锁药店、医药流通等; 其中23Q2收入端实现加速的有:创新药、仿创结合、不受集采影响的大部分高值耗材、刚需属性较强的民营连锁医院;其他细分领域如医疗器械中的IVD、低值耗材,医疗服务中的ICL由于新冠基数、去库存、应收账款减值等原因导致表观业绩承压;医药研发外包CXO、生命科学上游等板块则由于行业景气度等因素仍然处于磨底阶段。23H1中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常规诊疗和刚性需求持续恢复,海外科研及工业B端需求有所回暖,国内C端非刚性需求、科研及工业B端需求仍然低迷。 此外,无论是在景气度较高还是较差的板块,不同公司体现的经营能力差异较大,这些差异让我们看到了部分企业在顺境时把握机会的能力,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企业在逆境时处理问题的能力,阿尔法特征非常明显。因此目前医药行业不仅在整体层面有较好投资机会(短期问题导致的基本面与估值的错位),更是存在众多阿尔法机会。 目前医药板块是主动管理投资机构获取阿尔法的最好时点之一,同时还伴随着不确定事件落地后的向上期权。我们重申目前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优质供给涌现,一般供给持续退出,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合规、国际化),但短期1-2个季度业绩可能有扰动的局面。我们认为23H2医药板块投资机会大于风险,建议积极关注“创新+国际化”龙头企业,获得更高的长期复合回报。 医药行业的整顿预计将更加聚焦“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做好舆情管控,9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