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控科技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3-09-05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2019年7月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公司是提供全生命周期管家式服务的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维保维护服务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等业务。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全自动运行系统(FAO)、互联互通系统(I-CBTC)、城轨云系统、TIDS系统的解决方案,涵盖标准制定、理论研究、系统设计、产品研发、智能制造、测试验证、工程实施、培训和运营维护等,从而实现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和保障。 2023-09-07 2023-09-05 董事长、总经理郜春海,副总经理王智宇,财务总监曹润林,董事会秘书毕危危,财务部部长张帅,董事会办公室张瑾,杨定云 业绩说明会公司501会议室 银河证券 证券公司 范想想,刘兰程 西南证券 证券公司 邰桂龙 长江证券 证券公司 屈奇 中泰证券 证券公司 郑雅梦 国金证券 证券公司 茅梦云 申万宏源 证券公司 刘建伟 UBSOC - 陈珺诚 久熙资产 - 徐扬东 俊远投资 投资公司 林峰 东北机械 - 高伟杰 国中长城资产 - 刘志强 中金公司 证券公司 邹靖 神采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 田稼丰 前海国泓 基金管理公司 汤沛 北京量化投资 投资公司 景宇飞 坤泰九盈 - 张献磊 暖逸欣私募基金 - 刘记龙,孙括 上海慈阳投资 投资公司 宋小庆 华福证券证券公司彭元立 第一部分行业情况、经营成果、核心竞争力以及财务业绩介绍一、公司行业介绍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维保维护服务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等。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全自动运行系统(FAO)、互联互通系统(I-CBTC)、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控系统是新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城轨云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的解决方案 ,涵盖标准制定、理论研究、系统设计、产品研发、智能制造、测试验证、工程实施、培训和运营维护等,从而实现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和保障。 在研制出第三代CBTC核心技术基础上,交控科技进一步在各代际信号系统关键技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由“跟跑”转为“并跑”、“领跑” ,极大的提升了我国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国城轨交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未来将以网络化运营、构建一小时都市圈、四网融合为发展目标,组成城市内 部以及城市间的完整城轨交通网络。这也将为整个城轨装备市场的增长带来新的机遇。二、经营成果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度获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三个:经营版图、市场份额、市场中标。 交控科技积极开拓管理创新手段,遵循国际理论框架及标准来探索企业发展方向,梳理出了具有交控基因与特质的企业愿景、宗旨、使命、文化及价值观体系(PMV&CV)。2023年上半年实现北京昌平线南延第二段分段开通,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共承担累计2,462公里线路,为31个城市的乘客 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保障45条已开通运营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天津6号线项目组、北京11号线等项目组获得业主嘉奖及表扬累计7次。 在创新成果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品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要求》发布,牵头编制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团体标准《都市快轨(160-200km/h)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公司子公司交控技 术装备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基于异构云的城轨列控通用集成测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山地城市地铁工程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均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新增申请专利57件,获得授权58件,均为国内授权专利;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915件。 此外,公司在持续深耕主营业务外,利用研发创新、安全质量保障等既有体系,充分发挥公司在区域资源规划、多受控体运行路径综合寻优 、面向业务场景的数据整合平台及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面向应急救灾的低空航空器运行管理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及立体交通云控平台”等预研项目研发,探索公司技术、产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向其他产业赋能的可能性。 在市场方面,公司持续推动市场开拓。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2023年累计中标金额为9.18亿元,其中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8.03亿元,主要为2条新建线路。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合计64.41亿元(不含税)。 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16.14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13.74亿元(含2022年中标项目在2023年签订合同5.6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维保业务相关合同金额1.18亿元。 三、核心竞争力 公司以CBTC自主技术为核心,成功研制出I-CBTC、FAO、PB-TACS系统等创新升级技术,并已实现工程应用。公司将CBTC技术的应用范围由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拓展至重载铁路和既有线路改造市场。公司在多年的研发创新积累中,掌握了信号系统精细设计、高可靠性全天候 列车自动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且与国内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多方面保持着核心竞争力。公司依托自主创新,构建轨道交通各部委研发平台,推动智慧城轨实现。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公司现拥有国家级平台5个,省部级平台8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牵头整合并组建了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5G+AICDE等新技术为传统轨道交通赋能。 四、财务业绩介绍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拓展市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公司经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1-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 460.70万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42,277.45万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88.35万 元。 第二部分问答交流1.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下游企业资金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公司的研发现金流是否存在压力?公司有什么应对措施? 答:地铁业务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资金,经济复苏的速度不及年初的预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的区域客户的资金有些压力,公司也积极的制定了应对策略。首先,公司作为总包方,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为背靠背合同,二者约定了基本相同的付款条件和付款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风险;其次,公司早已开始加大对回款的情况的重视力度,制定了回款计划并逐月进行复盘,2023年上半年基本按照计划进行 回款。最后,在自产设备方面,公司紧密的跟踪生产、备产环节,通过管理手段控制现金流。目前公司现金流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2.公司半年报显示销售和管理费用是下降的,但公司在研发上依然持续投入,请问公司对于研发投向以及未来的成果期待? 答: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工作,坚信研发是企业发展之根本。公司未来的研发投向主要还是集中在产品应用的四个方面:第一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用效率高、成本低、性价比高的技术去替代原来的技术,不断提高效率,并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向外延伸;第二是运维方面,地铁开通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开展维保业务,利用技术实现维保业务效率提升也是一个方向;第三是海外市场,公司始终关注海外市场的发展;第四就是重载铁路,重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公司前期的投入过程可能相对会长一些。 3.未来城轨行业可能也会经历冲高回落的过程,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公司怎样保证未来的持续增长,对于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或转型是怎样考虑的? 答:在轨道交通行业面临周期性行情的大环境下,一方面公司要保持原有技术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公司现有领域技术的研发创新以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要利用原有的优势技术向其他领域延伸。如利用研发创新、安全质量保障等既有体系,充分发挥公司在区域资源规划、多受控体运行路径综合寻优、面向业务场景的数据整合平台及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 面向应急救灾的低空航空器运行管理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及立体交通云控平台”等预研项目研发,探索公司技术、产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积累向其他产业赋能的可能性。 4.太原项目用的PB-TACS系统,比济南单公里造价高,是否可以作为车车通信的单公里造价的参考? 答:现在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运用的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系统PB-TACS属于新系统的工程应用,相比原有信号系统配置不同,是基于公司根据不同项目的定制需求的结果,实际单公里造价有所差异,现在的造价不太具有参考性。 5.上半年的中标情况?中标项目预计开通时间? 答:上半年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8.03亿元,新增维保业务相关合同金额1.18亿元。上半年中标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 一期项目和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项目暂定于2024年12月开通运营,工程项目的进展依赖多个项目相关方协作的进度,最终 项目的结题以实际验收情况为准。 6.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金额都非常大,为什么? 答:公司是信号系统总承包商,信号系统总承包业务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按照“投入法”计算履约进度并确认收入,客户根据交货验收和项目进度支付一定比例的项目进度款,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余额较大与公司的总承包业务模式相匹配。 公司应收账款主要由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总包业务形成,通常地铁项目工期较长,且竣工验收后通常包含约5%、期限约为2~3年的质保金,结算付款时间与收入确认时间存在较长的时滞,因此形成的应收账款。同时,公司和分包合同为背靠背合同,也造成了应付账款余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