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监管部门提到希望适当放宽对优质券商的资本约束,管理层如何看待后续放宽指标及放宽后多出 来的资本金的运营方向?如何综合提高 中金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会交流(中泰非银)时间:2023年8月31日 ROE中枢? A:杠杆过去十几年小幅下降,但还是在券商中最高,背后是我们资产负债表的使用,是业务模式造成的。我们给客户提供服务不承担波动风险就敢加杠杆,单边属于赌,所以我们一直保持偏高但可控的水平,监管过去已经给了很多优惠支持,下一步特别大幅度提高从监管方向上看不现 Q2:公司现阶段跨境业务情况和客户结构?如何看待未来跨境衍生品的发展格局? 实。未来杠杆分布在能够带来客户服务和收益的领域,比如向我们已经做得很好的大机构合作方面倾斜,我们在两地杠杆不一样,香港杠杆水平更高,主要系我们在香港融资买境外股票,在A股融资是配置A股股票。去年俄乌打战后我们也在逐步调整,不出大问题,所以总体杠杆水平略有缓降,但还是需要保持资金的高效利用,希望宏观环境能够稳定下来,能让我们在风险容忍方面进一步调整。不管是传统EQ业务,还是对中金是增量的两融业务,都是优质业务,边际上都会带来ROE贡献。 A:跨境方面,今年上半年表现不错,主要是EQ方面都在和香港或国际大机构合作,包括收益互换等方式。虽然大家听说全球资本减配,但不同类型的资金不同,有买入就有卖出,不能简单单边看待。最近我们在密集接触国际大机构,开展合作,业务的质量和回报较好,建立客户关系后不是简单看成本或某方面能力,而是需要综合服务,这恰恰是公司的优势。 Q3:监管收紧IPO和再融资,下半年投行业务的预期?公司有没有针对监管变化的指导?A股不容易推行,香港或者海外是否有一些机会? A:现在8月份,只剩4个月,投行预计不会特别好,政策组合拳还在进行中。融资规模历史上和股市涨跌没有什么形成负相关关系,没有规模降了股指升了,规模升了股指降了的关系,但现在网络媒体炒作,监管压力很大。如果股指没有强上升的势头,我们不敢做太积极的预期。二十大提到要坚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但在阶段性的几个月到年底,股市起不来,融资额也很可能上不去。香港不是因为A股高或者低,我们就决定做或者不做,主要取决于境外的窗口,香港在blocktrade还可以,但是IPO不是很强,市场化资金的资金功能也是压力很大,这和美股很不一样。从管理角度,我们从比较差的角度准备,也希望股指能上一个台阶。下半年市场只要没有确定性上涨,预计还会出政策,直到引起大规模资金跨板块流动才会造成股市上升。过去十年资金进入股市造成阶段性牛市是外资进入银行理财资金,虽然比例小但绝对规模特别大,当时拉了一波行情,以及15年加超高杠杆,当然后面进行了规范,这几波资金的进入带动前后比较大的行情。接下来我们会密切关注长期资金,增量上只要有趋势性资金流入,很多资金会自动进来进行支持和获利。整个金融体系可配置的资金规模还是非常大,只是看什么时候大家形成一致预期。 Q4:EQ和固收在未来6-12个月和今年上半年相比,预计业务动能的变化? A:衍生品在低波动的环境中比较痛苦,衍生品想像做股票一样用高频的量化做是不可能的,很多模型和产品是在市场波幅较大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现在涨不起来也跌不下去,上半年很多时候是这样,板块轮动又特别快,很多以前的衍生品都不适用。如果市场有确定的单边上行,PB业务和衍生品业务都有多重受益,FI方面主要看下半年整体资金面。资金面适度宽松,进一步有所放松的趋势会持续,因为还需要进一步支持消费的恢复和经济企稳向上。我们还是理性预期,这几年积极看法下多半是错的,现在以过冬为主。 Q5:剩下4个月各业务条线的发展状态?减价加量的政策未来如何在各业务条线中实现? A:下半年预计政策不断,一开始出台的是纯技术性政策,100+1,市场不满意,继续下跌,更多出台跨部委的政策,调整印花税,印花税影响财政收入,一千几百亿的影响,也是08年以来第一次,政策在加码,后续还取决于市场表现。如果后续指数没有企稳上升,客观估计还有政策。相对估值现在很多已经到了1600点的水平,极低,美国除了6支股票其他股票也涨不少,风险溢价大幅下降,相对估值水平高,有很多能做的事情。学术讨论,对经济有根本性推动和拉升还是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对消费的促进,现在金融政策放钱放不动,也不是银行惜贷,洗澡能融资80%要借新还旧,发钱没见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不愿意借更多钱或者拿了钱之后就还了,这个循环不会很快结束。消费不提升的话,这些都是没有根基的。内部认为会有一波行情与政策相匹配,到10月份、11月份前后。IB是阶段性的、互动过程的,如果指数在4000点以上,属于常态,该怎么发怎么发,如果在4500点以上,就会抑制热情。EQ是多重受益,只要市场指数往上走,10%-15%,甚至更大增幅,所有的PB、衍生品、经济、跨境都会大量受益。三根阳线改三观,指数连续上涨3%,所有人都会有信心。EQ直接受益,资本金有限,到时需要内部腾挪。FI也是,WI也是受益者,WI从产品或者传统这块都是密切相关。CCM不是直接相关,在进行一些大平台设计。AM、MF能一定程度受益,给客户管理的钱回报好,业绩提成自动能提出来。总体上这几个月还是有所期待。 Q6:香港各业务条线的收入和利润贡献、香港的杠杆率、ROE? A:香港收入占比20%+,投行3亿不到,去年上半年3亿多。EQ是14-15亿,基本保持稳定,占到一半弱点。FI相对小一点,还压降了。 Q7:如何展望投行业务项目价格战?行业竞争格局是否更加内卷? A:未来三年融资方面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融资不一样,取决于谁能找到投资者,各显神通,IPO头部效应非常明显。虽然监管对头部券商出了不少监管函,总体上监管还是希望头部券商能够更好地履职尽责。行业背后活跃的保荐机构10家上下,未来会更加集中,到6-8家,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趋势会逐渐凸显,大机构有优势。价格战方面,现在A股在会项目中中信有百八十个,中金有50个,中信建投有70多个,大家对我们的保荐服务还是比较认可,没有打价格战,特别大的项目招股另当别论,但都还是合理水平,包括市场百亿以上费率水平都有目共睹。IPO市场相对均衡,债券早已经过了价格战阶段,3A级债没什么承销费,城投债从风险控制和收益平衡好了没谁非得打价格战。一级市场价格战不是核心问题,反而是未来行业集中度提高趋势在持续推进,我们争取做好表率。 Q8:衍生品业务风险指标重复计算是制约业务资本金占用的重要因素,未来监管层是否会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什么业务受到风险指标制约? A:资本金不足主要是长期净稳定资金率、资本杠杆率,有几个指标是贴边使用的,ROE边际影响影响最大的是EQ,FI增量的ROE影响不是很大,EQ资金请求1:3,1:4。市场指数下做不成太大的事。 是否转为平衡一二级市场? Q9:IPO方面有更严格的约束,包括更严格的减持、不能破发破净、分红等,这些中长期政策会如何影响IPO未来发行的定价、规模?政策导向 A:从来没有顶层设计是长期的,除了科创板、注册制是长期方向。上半年市场几千亿的融资,一两千亿的印花税,老股减持1000多亿,抽走了很多资金,但账不是这么算的,钱进钱出是动态平衡的。现在制定政策会受到舆情影响。二十大一定要落实好是大前提,但市场的良性发展一定要变成买方市场,投资者要更有话语权而不是上市公司更有话语权,投资者要长期受益而不是长期不受益,现在市场跌散户大亏,市场不跌散户小亏,市场涨散户小赚,非常不可持续。散户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流动性各方面构成也占有重要比重。公司发行上涨300%,再跌三年,长期均衡不能这样。中国市场现在很大,跌下来也有小90万亿元,15万亿美元,牛短熊长、经济涨股指不涨、股东减持等局部问题能解决的话,能是投融资更加平衡的局面。总之希望市场能逐步转为买方市场。 Q10:成本同比有所上升的原因? A:今年可控分析六大项成本涨了4亿多,收入不太好情况下,导致最终bottomline不太好。成本差旅涨了小两个亿,去年上半年没怎么出差,今年爆发性出差,去年10月份之后往香港和海外跑非常密集,和其他券商不一样,我们很多业务接口在外边,差旅上涨快。另外,过去几年在数字化投入有摊销成本的上升、员工增加、办公室面积摊销上升,这块有一两亿的影响。主要是收入表现不好。 Q11:中金财富利润增幅85%,占到合并口径的35%,增速下半年是否可持续? A:子公司和我们条线口径不太一样,主要是中金财富有很多我们科创板的跟投,10亿左右的变化影响,不是条线收入和利润的概念。 Q12:财富管理条线产品相关收入已经超过交易服务收入,下半年是否可持续?核心优势如何保持?A:我们产品保有量总体上3000多,和中信很接近,它是权益类更高一些,我们综合产品多一些。财富已经形成强配置能力,客户可以主动也可以被动参与投资策略设计。今年上半年指增产品百分之七八上十,固收产品也不错。绝对收益方面,中国50和微50都有接近2%,prof有3%,沪深300也接近3%,都比主动配置炒板块回报好很多,竞争力明显。下半年还是有信心产品增长不错,但高速增长的势头可能略有差别,但不是短期阶段性的。市场好转,我们的信心会更强。 Q13:上半年公司代销相较同业有较好增长,公司对投顾一线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的特点? A:这几年努力培育PWM团队,核心考核是AUM,买方理念很强,不是简单的提成等短期问题。AUM要做得好,保持住增长才能得高分,所以员工都是围绕长期管理目标服务,从交易导向变成资产导向。 Q14:国际业务拓展整体策略?目前在中东区域有更多往来和沟通对国际业务是否有边际增量?A:国内投行里,国际业务是中金的特色和竞争优势,高的时候是30%占比,低的时候去年是20%,今年上半年20%略多点,主要贡献是IB和EQ两大业务线。中金资本也在积极拓展,吸引境外有意愿长期配置中国的资金。目前在策划一些有意义的大项目,争取落地,也在建设网点,日本已经成立子公司,中东地区沙特和阿联酋、泰国、印尼、越南、哈萨克斯坦、南美的巴西都有团队,分布机构还没建设起来。团队都非常精干,在当地少量招人,不进行过多资源投入,主要起到触手作用,任务是协调国内各个部门的团队过去进行业务接洽。这也是中金的特点,两方面的业务都做双语工作。EQ还是围绕香港做跨境、北向南向,比较成熟,和顶级机构合作。市场起来的话,我们增量会非常明显。国际方向上注重长期短期的结合,以有效控制投入为前提,保持IB和EQ的优势业务。现在能明显看到中东资金对中国资产配置在提高,我们也能受益。其他条线上比较审慎控制,先把国内做好,如资管、财富,国际还没那么重要。三大业务线,加上研究,跨境的事情更多些。 (仅供内部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