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leo.com 客服电话:400-072-5588 合成氨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谢 谢俊 2023-05-29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 工业制品/工业制造 行业: 生产智能化 压缩过剩产能 非烟煤新型气化技术 关键词: 行业定义 氨是由氮元素及氢元素构成的无机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强… AI访谈 行业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划分,中国合成氨主要分为农业用氨及工业… AI访谈 行业特征 中国合成氨行业作为化工领域五大行业之一,有较大的发… AI访谈 发展历程 合成氨行业 目前已达到4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中国合成氨行业作为化工领域五大行业之一,具有较高的… AI访谈数据图表 政策梳理 合成氨行业相关政策5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2022年,中国合成氨年产量 5884万吨,约占全球产量…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合成氨行业指以氮、氢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将原料化合成氨的行业,属于基础无机化学工业之一。中国合成氨行业产量规模从2017年的4946.26万吨上升至2022年的5884万吨。未来五年,伴随着合成氨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产能置换工作完成、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拉动下游市场需求回暖等影响,市场将恢复平稳发展趋势。 合成氨行业定义[1] 氨是由氮元素及氢元素构成的无机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分子式为NH3。常温常压条件下,一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气,形成氨水;降温加压条件下,氨气可液化形成液氨。氨是重要化工原料,是农业化肥、工业炸药等产品主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合成氨行业指以氮、氢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将原料化合成氨的行业,属于基础无机化学工业之一。 [1]1:https://www.chem… 2:https://www.chem… 3:https://coal.in-en.c… 4:国际煤炭网、化工百科… 合成氨行业分类[2] 根据应用领域划分,中国合成氨主要分为农业用氨及工业用氨两类。 按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农业用氨 主要用于生产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多种 含氮化肥产品,其中尿素为下游主要产品。 合成氨分类 工业用氨 主要用于生产硝酸铵等化工产品,其中硝酸铵为下游主 要产品。 [2]1:https://www.sohu.… 2:https://coal.in-en.c… 3:国际煤炭网、搜狐财经 合成氨行业特征[3] 中国合成氨行业作为化工领域五大行业之一,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其中随着近年来行业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生产智能化和设备大型化推动了合成氨行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非烟煤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中国合成氨行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原材料选择,推动行业合成技术快速发展。另外,由于合成氨行业的特殊性,其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渐提高,优质资源将进一步向行业内优势企业集中。 1生产智能化、装备大型化 生产智能化和装备大型化能够有效提高中国合成氨行业的生产经济效益,为其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 合成氨企业对合成氨生产连续化需求较高,20世纪70年代,中国合成氨行业引入DCS过程控制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未来随着5G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中国合成氨企业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生产,即在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三个层面上分别搭建过程控制系统(PCS)、生产执行系统(MES)及企业资源计划(ERP)实现智能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合成氨生产经济效益。兖矿集团为例,兖矿集团与阿里巴巴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备受中国化工业界关注。根据框架协议,兖矿集团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将以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电子商务、创新变革为契机,充分挖掘和运用双方的要素禀赋和相对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形成聚合效应。未来三年时间,阿里巴巴将为兖矿集团提供定制服 务,为合作推进和业务发展提供全流程保障,在技术资源、人力保障、产品支撑等诸多领域进行深度匹配。中国合成氨行业作为化工领域五大行业之一,智能化生产将为合成氨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 2市场集中度提高 中国合成氨行业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渐提高,优质资源将进一步向行业内优势企业集中。 根据中国政府相关政策要求,未来将对合成氨行业加强建设监管,原则上不再新建以天然气及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对原有落后产能采取减量置换政策。行业内典型案例有: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2万吨合成氨原料结构调整项目开始实施、山东润银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工程粉煤气化装置一次点火投料成功以及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万吨合成氨智能升级改造项目部分大型设备集中吊装完成。未来中国合成氨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合成氨生产装备将向大型化发展。从产能结构角度分析,未来,基础化工材料合成氨生产将进一步加快向优势企业集中,逐步形成以大型合成氨生产企业为主导的新型生产经营格局,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实力,提高行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议价能力。 3非烟煤新型气化技术应用 非烟煤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中国合成氨行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原材料选择,推动行业合成技术快速发展。 中国矿产能源结构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其中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超过60%。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大国,占世界总量接近50%。得益于煤化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煤炭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化工企业对煤炭的利用率较低,主要以煤焦化、煤电石、水煤气合成氨和甲醇等低值传统煤化工产品为主。得益于巨大的煤炭储量,中国传统煤化工产能提升迅速,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其中电石产量接近全球产量的95%,其中2022年产量约3000万吨。然而,中国对传统煤化工品消费能力有限,市场供大于求,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近五年来,由于无烟块煤价格波动大,中国合成氨生产企业为拓宽原料路线、寻求对非无烟煤资源气化利用,对新型气化技术研发利用已逐步实现落地。新型气化技术包括Shell壳牌粉煤加压气化、GSP粉煤加压气化、HT-L航空炉粉煤加压气化等干粉煤气流床技术,GE水煤浆加压气化、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多原料浆加压气化、水冷壁水煤浆加压气化等水煤浆气流床技术等,主要集中在对粉煤、水煤浆等煤种的气化利用。 [3]1:http://www.chinaq… 2:https://www.thepa… 3:https://www.ndrc.… 4:澎湃新闻、中国期刊网… 合成氨发展历程[4] 启动期1957~197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对原有三家合成氨生产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中国合成氨行业进入稳定发展 阶段。1957年天利氮气厂并入上海化工研究院,成为该院第二化工试验厂;1958年永和铔厂改制成立南京化学公司;1958年,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收为国有,与大连碱厂合并为大连化学公司。同时期,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合成氨生产技术。截至1977年,中国共引进3套年产能15万吨、8套年产能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这一时期,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中国合成氨生产能力、水平及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1956年,中国原化工部设计院自主设计7.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在四川化工厂建设,标志着中国基本具备自主建设合成氨装置能力。这一时期中国合成氨装置主要为中小型装置,除少数装置引进自苏联外,中国基本实现合成氨装置自主设计建造。 中国合成氨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带动国内合成氨行业发展,中国在该时期基本 实现合成氨装置自主设计建造。 高速发展期1973~2014 自1973年起,中国相继从美国、日本、荷兰、法国共引进13套日产1,000吨合成氨的大型合成氨成套 生产装置,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装置10套,以轻油为原料的装置3套,极大提高中国合成氨生产水 平。随后根据中国合成氨行业发展需求,中国陆续引进以渣油、块煤、水煤浆、天然气为原料的18套大型合成氨成套装置。同时期,中国根据引进大型合成氨成套装置,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始对适合 20世纪初,中国合成氨行业开始起步,行业经历萌芽期、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 1922-1956年:中国合成氨行业在该时期内出现萌芽期,但是生产能力低,发展缓慢。1957-2972年:中国合成氨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来带动国内合成氨行业发展,中国在该时期基本实现合成氨装置自主设计建造。1973-2014年:伴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对化肥需求量日益增长及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技术的成 萌芽期1922~1956 1935年,成立天利氮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生产车间,标志中国硝酸铵行业正式进入探索发 展阶段。截至1952年,中国共有永和铔厂、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日资)两家合成氨生产企业和一家小型合成氨生产车间,分别位于南京、大连、上海。这一时期,中国合成氨生产能力低,发展缓慢,合成氨年生产能力仅为6,000吨。 中国合成氨行业在该时期内出现萌芽期,但是生产能力低,发展缓慢。 熟,中国合成氨行业对大型合成氨成套装置需求扩大,同时在该时期内中国合成氨生产技术自主性有所加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5-2023年: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和ESG方针的推动下,中国合成氨行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产能过剩现象有所改善,进入成熟期。 中国资源条件大型合成氨成套装置进行探索研究。1978年,原化工部科技局、化肥局及规划设计院对鲁南化肥厂改扩建设计,至1993年改建竣工,标志中国正式具备自主设计建造大型合成氨成套装置设计建造能力。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中国市场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新增人口持续扩大,带动农业生产快速增加,促使合成氨需求持续扩大。这一时期中国合成氨生产技术较为成熟,涌现出众多小型合成氨生产企业。中国自主研发大型合成氨生产线先后投产。2004年,中国自主研发年生产能力18.3万吨合成氨生产线于晋城投产。2006年,中国自主研发年生产能力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正式投产。中国合成氨产量由2001年3,427.28万吨迅速扩大至2015年5,699.5万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对化肥需求量日益增长及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技术的成熟,中国合成氨行业对大型合成氨成套装置需求扩大,同时在该时期内中国合成氨生产技术自主性有所加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4]1:https://max.book1… 2:https://www.docin… 3:豆丁网、原创力文档 成熟期2015~2023 伴随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合成氨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 政策出台,中国合成氨行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自2015年起,中国合成氨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合成氨产量呈现缓慢下滑趋势。此外,受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等因素影响,中国政府开始对生产技术落后的产能进行“供给侧改革”,鼓励发展非无烟煤原料合成氨生产工艺。 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和ESG方针的推动下,中国合成氨行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产能过剩现象有 所改善,进入成熟期。 合成氨产业链分析[5] 中国合成氨行业产业链发展成熟,可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合成氨生产商,负责合成氨生产工作,是合成氨合成技术所有者,包括合成氨工厂的建设、生产装备的制造、催化剂等原材料的生产以及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电力、水、氧气等辅助材料的供应。产业链下游参与主体为氮肥生产商及硝酸铵生产商,包括化肥、染料、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合成氨作为重要原 材料被广泛应用,其中农业领域用氨占比约86.6%,工业领域用氨占比约13.4%。 中国合成氨行业经过一个世纪多的发展,其产业链较为完善,以下为其未来产业链发展趋势:1.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