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商业团队:丁浙川/李秀敏/潘威全/李星馨/胡馨媛 覆盖范围:互联网电商、本地生活、免税酒店、餐饮旅游、商贸零售、黄金珠宝等 一、管理层发言 京东在2023年Q2发展卓有成效,营收、利润情况超出预期,有效提升业务、优化组织,进一步提升供应链能力,达到经营、财务表现方面里程碑,并加强业务发展能力。 京东的经营原则:我们希望能够不断降本增效,优化客户体验,这是我们业务基石。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其一关注用户体验,其二关注供应链能力管理。从客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我们专注于提供最佳客户体验,注重多快好省,加强速度、质量和价值的提升。Q2我们进一步提升选品和业务发展的速度,同时我们的发展在行业中遥遥领先。从整体角度,平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京东集团不断提升主营业务、第三方商家业务,夯实用户体验,关注1P、3P业务的发展。 第三方市场业务进展良好:第三方商家数量在过去增加了一倍,在2023年Q2创下了新记录。我们进一步改善流程工具和流量的分配机制,改善运营环境,第三方商家为我们带来了更丰富的商品选择,更好满足客户需求。连续两个季度都实现3P业务增长,主要归功于广告业务,越来越多的商家愿意在京东平台增加广告预算的投入。2023年至今,我们推出新政策,进一步提升京东品牌声誉,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有说法认为越来越多客户追求低价,可能会影响客户体验及公司盈利能力,而对于京东来说,京东希望能带来高性价比、高价值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加强盈利能力。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以进一步赋能。 京东在多个精选品类中推出百亿补贴计划,加强与客户互动,为其提供更多第三方商家选品,有效提振业务增长。在我们推出了更多新业务的同时,我们仍然能够实现Q2的高利润。另外一点是我们的核心品类,包括个人电脑、家用电器,进一步夯实我们强有力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提供低价高质的产品,同时保持稳定供应,本季度客户参与度、留存度进一步提升,回头客数量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客均GMV实现高单位数增长,京东PLUS会员数3600万。在过去的两个季度,我们建立优秀业务,进一步提升平台,在选品上增加高质量、高价值产品,增强客户体验的卓越性和可选性。 业务重组:我们在第二季度提出业务重构的概念,希望进一步加强京东的管理能力,同时将更多决策权给距离消费者更近的运营部门,最终提升组织经营卓越性,进一步的加强前端工作人员的企业家精神。到目前为止整体的进展良好,已经完成基本目标,并引入到每个运营部门KPI。在复盘过程中评估相关策略执行情况并做精简。在目前新架构之下,运营部门更具有激励性,整体执行能力进一步加 强,专业能力、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在业务重构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带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且进一步寻求创新,驱动未来业务增长。 未来展望:今年618京东20周年之际推出了几大关键目标,包括京东未来20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公司,市场中达到更高发展水平,收入希望能超万亿。同时也希望能在全球财富500强提升排名,为社会带来更多价值,创造超过百万以上就业机会,积极践行对社会的承诺,推动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在今年下半年和未来的发展中,更多关注于京东业务的健康发展,我们看到很多的新发展机遇。我们不变的长期战略仍是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消费者长期体验,为我们的股东、合作伙伴和社会带来更丰富的长期价值。 财务状况 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达到2880亿人民币。电子产品和家居产品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1%,主要归功于家电和手机在本季度超越行业同比增长。商超业务由于去年疫情导致的高基数,销售同比下降9%。我们对超市业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运营卓越性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品组合更加健康。3P业务增长超过自营业务。在我们推出更多针对商家的支持措施后,本季度商家数量进一步扩张,流量转化率提升,流量的分配算法加强了京东自营业务和第三方商家业务的共同发展。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3P广告及佣金服务收入提升9%,物流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 京东零售:Q2,营收同比增长5%。从2022年Q4开始提升效率,建设核心能力。零售利润率较去年同期轻微下降,但我们做了很多前期努力提升客户体验,客户留存度、参与度实现增长。2023年营业利润同比略有下降,这是去年疫情利润率高基数所致。我们持续致力于改善成本开支,提高京东零售业务长期盈利能力。 京东物流:Q2营收同比增长31%,包括对德邦快递的业务整合。外部客户营收占京东总体营收的 69%。从利润率角度,京东物流营运毛利达1.2%,同比提升1%,归功于业务结构、客户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及更好的业务扩展。 新业务:收入4.3亿,盈利改善,国际业务影响较小。 利润:NONGAAP归母净利润达8.6亿人民币,同比+32%,NONGAAP利润率达3%。过去十二个月自由现金流达3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主要得益于利润水平的提升与现金转换周期提升。 京东持续改善我们的运营,第二季度有多项令人鼓舞的趋势出现。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地保持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提升我们的核心能力。同时去进一步释放京东的发展潜力。 二、Q&A Q:分品类Q2表现和展望?品类结构调整?下半年对增速的看法? Q2京东坚定执行低价心智、开放生态战略和组织架构调整,结果表现超过预期。京东消费模式韧性强,大促期间保证了商品价格竞争力、会员服务更具有保障,推动带电品类提高市场份额。家电行业大盘压力较大,京东家电表现好于行业,市场份额提升,主要取决于京东长期建立的强大心智、服务网络和供应链能力。 3C手机品类得益于供应链能力和低价心智的加强以及o2o领域的布局,二季度手机增速达到双位数,好于行业表现。今年商家规模和商品供给加速增长,第三方商家净利在过去两个季度加速增长。平台采取降低平台使用费、降低商家扣点支持政策,但3P收入增速依然快于1P,保持在双位数区间。 商超品类Q2仍面临商品结构的调整,且受到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回归线下和疫情期间囤货高基数影响。但日百POP商家和商品数量仍持续丰富,自营供应链能力也持续优化,希望组织及业务调整落地后,日百将回归健康增长势头,长期看商超仍将是京东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京东更关注用户表现,核心用户ARPU和用户规模占比都提升。百补Q2对用户购物频次和跨品类购物 有积极带动,对新用户、低频用户激活有较大拉升作用。 开放生态方面,更关注商家和商品丰富度及商家运营效率,Q2平台加大了对商家的扶持力度,简化入驻流程、提供更多运营工具和更清晰的新规则,商家数实现同比超过3位数的增长,接下来也将成为收入和利润的重要增长驱动力。 供应链能力提升方面,京东在推进低价心智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优秀服务,核心优势品类市场份额提 升,供应链能力也帮助履约毛利率持续提升。 今年KPI回归GMV、利润和现金流。目前宏观和行业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京东自身业务健康度在提升,会持续执行长期战略,保持核心业务增长势头。 Q:未来3P的GMV占比?商家数量快速增长,品类扩张的情况? 1)3P商家入驻方面,加大招商力度、降低平台准入门槛,并降低商家成本支出;运营上会推动各商家主体的公平竞争,核心是明确平台价值主张,会持续优化商家运营工具、提供更完善的数据支持,帮助商家提升运营能力。商超、时尚、居家品类尤其实现商家数大幅增长,3P收入增速达到双位数,连续多个季度超过1P收入增速。 1P和3P服务于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核心是获取更高钱包份额,由消费者选择1P/3P商品,最终预计3P占比会达到60%。 2)品类维度:下半年消费仍有待恢复,并且有高温错配情况,手机发售情况存在不确定性。预计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运营韧性更强,有信心在家电、手机品类实现优于行业的表现。 商超品类下半年增速将有起色,会比上半年表现更好,且商超品类规划管理和渠道结构优化,整体盈 利能力也将有所改善,长期对商超品类仍有信心。 时尚品类下半年将继续聚焦丰富品牌、商家和货品,优化品类结构,进一步提升用户心智、精细化运营,表现也会持续向好。 Q:如何评价京东618大促的效果?哪些调整的结果京东达到了最初预期、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今年上半年主要推进的项目(天天低价、平台生态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主动调整价格策略、提升用户体验也有了明显效果。 大促增速超过预期也说明了用户对促销的心智还非常强,所以平台要推动天天低价日销模式还需要更长周期来逐步改变用户心智。 平添在商家生态繁荣方面还需要时间积累,平台运营规则、流量分发机制也还存在很大改善空间。 Q:新业务方面要重新做拼拼,但Q2新业务减亏力度大,未来12-18月新业务的重点? 京东业务重点聚焦供应链能力的提升、开放生态建设、即时零售等长期能力打造上,即时零售和小时达业务是京东目前对新零售业态最主要的策略之一,而拼拼、前置仓、七鲜等业务的整合更多是推动供应链端的协同,目前它们基本都处于初期试点阶段,更多是探索跑通模式,即使在一些城市得到模式验证后也还会有城市推进的过程,所以整体投入力度可控,不会影响全年对盈利趋势的预判。 Q:电商平台强调低价、越来越同质化,未来京东与其他平台的差异化竞争?未来中国电商行业的发 展? 京东围绕供应链和用户体验打造竞争优势,在确保低价和稳定供给的同时,将商品更精准地匹配给合适用户,改善用户购物体验。不仅是电商平台,零售业务历史诞生开始就十分注重低价,我们将成本效率体验作为核心经营理念,京东支持用户跨平台的比价,因为京东对自己的供应链能力、自营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和高质量非常有信心。 京东将继续加强巩固在快和好方面的体验,加强用户信赖,也会逐步补齐不足,引入更多商家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京东也持续保持严格的平台商家准入门槛和商品管理、提升自营业务规模效应带动采购成本持续让利用户,同时提升自营服务标准,确保京东自营用户的体验。 Q:京东重启社区团购,投入策略与此前的京喜有什么区别? 拼拼的业务团队一直在,去年业务调整后核心团队聚焦北京及周边地区,探索本地短链,尤其是生鲜品类,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和运营流程。目前还在小范围试点,在跑通模式的过程中整体投入相对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