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位处亚非欧交汇点,是“一带一路”的关键枢纽:中东地区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交汇之处,地理上占据东西方之间的水陆两路要冲,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战略高地。从陆上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中东国家广泛分布于西亚、北非等板块且与欧洲毗邻;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中东国家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及海湾沿线,有多个关键港口和主要运河。 由此可见,中东国家陆海兼备的总体地理特征,使其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陆海两大方向推进的关键枢纽。 中东地区基建水平各异,基建布局与产业升级需求并存:(1)从海运来看:中东地区依托地理优势,海运基建基础较好,大部分国家都保持港口的高效利用,但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发达地区相比航运吞吐效率还有优化扩张空间;(2)从陆运来看:中东地区公路发展相对完善,少部分国家存在更新改造需求;铁路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例如埃及、阿联酋与沙特阿拉伯铁路密度仅有51.5/28.3/13.7公里/万平方公里,巴林、科威特等国家截至2020年底境内还没有铁路布局;(3)从能源类设施来看:中东油气管道应用相对不足且多数跨国管道已停运或损毁,在石油储量与产量提升的背景下油气资源配套设施有较大新建与修缮的需求;电力资源差异较大,且发电资源结构单一,电力水平较弱的国家如约旦、伊拉克亟待铺设电力基础设施,同时传统电力基建较为完善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纷纷提出向清洁能源转型,有望大幅增加核电、风电、光伏等新基建的布局。 中国-中东友好互利,加强投资值得展望:我国与中东之间的投资近年来不断发展:1)从经贸沟通来看,中国与中东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17-2022年进出口贸易额CAGR达到15.9%;2)从工程承包来看,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承包工程金额持续上升,2021年完成营业额总额248亿美元;3)从直接投资来看,中国对中东地区直接投资额持续增加,到2021年投资存量达到283亿美元,且对中东地区的投资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投资占比持续提升,并在2020年达到16%。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与中东有望不断加强合作,主要系:1)中东国家涌动“和解潮”,营商环境趋于改善,双边投资协定、货币兑换协议等有效保障合作关系;2)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市场,而我国是基建大国,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基建互换能形成双方优势互补,中国与伊拉克的石油换重建取得明显成效,在中东地区被借鉴,也为中国与中东之间的合作打开新思路;3)阿拉伯国家存量投资来源主要为欧美发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在未来地区多元发展的趋势下,中东地区对我国来说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与投资空间。 中国-中东项目硕果累累,未来有望持续合作:目前我国在中东地区的项目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打好互联互通基础,传统交通基建合作不断加深;2)发挥技术优势,合理利用油气资源合作工业化项目;3)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进行清洁能源转型项目合作;4)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协助中东国家数字经济多面发展。近几年中东各国均在各方面基建存在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商用民用并举,海陆空运齐增;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布局清洁能源新空间,强化产业转型。我们认为在当前友好互利的背景下,未来我国与中东地区的基建合作能更加顺利地继续开展。 投资建议:考虑到国际业务的开展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与国内均有显著不同,“先行出海”的企业在施工经验和国际标准上往往有更多的积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海外工程需求复苏 , 长期深耕海外的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中冶(601618.SH)、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化学(601117.SH)、中工国际(002051.SZ)、中材国际(600970.SH)、中钢国际(000928.SZ)等值得重点关注。同时,部分在中东地区积极展开业务的标的也有望受益于区位优势实现发展,因此北方国际(000065.SZ)等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大幅变动;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1中东:以油气资源著称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1中东国家基本情况简介 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交汇,高度契合“一带一路”概念。中东是一个泛化的地理术语,其成员国并无专业界定,本文采用狭义概念约1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阿联酋、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土耳其。中东地区是典型的地理、民族和宗教的多元地带,且地理上扼东西方之间的水陆两路要冲,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战略高地:从陆上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中东国家广泛分布于西亚、北非等板块且与欧洲毗邻;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中东国家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及海湾沿线。由此可见,中东国家陆海兼备的总体地理特征,使其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陆海两大方向推进的关键枢纽。 图1.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陆海双面推进的关键枢纽 中东各国之间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再加上多元的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差异较为明显。具体看各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1)从GDP总量来看,中东国家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状态。2022年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以色列、阿联酋、埃及、伊朗、伊拉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约旦、巴林、塞浦路斯、也门的全球GDP排名分别为第45名/47名/58名/59名/61名/73名/79名/84名/87名/97名/123名/125名/140名/148名。从体量来看,沙特阿拉伯2022年GDP总量超万亿美元,约旦、巴林、塞浦路斯和也门2022年GDP总量为百亿美元规模,合计在中东国家中仅占据不到3%的比例,其余国家则为千亿美元规模。从增速来看,除伊朗和也门两国近14年来GDP略有下降外,其余国家增速整体较快。2022年中东国家GDP同比均有增长,其中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等八个国家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速,同时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埃及、伊拉克、卡塔尔五国的GDP近14年CAGR均处在6%以上的较高水平。 表1.中东国家GDP总量情况(当前价,十亿美元) (2)从人均GDP来看,中东国家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距悬殊。根据IMF发布于2023年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东国家中仅有以色列和塞浦路斯被定义为发达经济体,而联合国于2022年将也门定义属于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从人均GDP规模可见,卡塔尔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发展程度遥遥领先,而伊拉克、约旦、埃及、伊朗和也门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其中也门仅为卡塔尔的0.7%,可见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平衡。从人均GDP增速来看,2022年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伊拉克和伊朗六国实现了20%以上的人均GDP增速,同时卡塔尔、以色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埃及六国近14年人均GDP的CAGR达到3.5%及以上。 表2.2022年中东国家人均GDP情况(当前价,美元) (3)从人口来看,中东国家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从人口体量来看,2022年,埃及、伊朗和土耳其为中东人口规模前三的国家,人口数量均超过8000万人,相比之下,巴林和塞浦路斯的人口规模较小,两国人口总和在中东国家中的占比不足1%。从增速来看,2022年阿联酋人口数量同增3.49%,实现相对快速增长,伊朗、土耳其、约旦、塞浦路斯人口同增处于1%及以下的较低水平,其余九国人口同增在2%左右。在过去14年,中东国家人口数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巴林九国的人口数量CAGR在2%以上,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生产打下了较好基础。 表3.中东国家人口情况(百万人) (4)从产业特征来看,中东国家主要以油气能源工业或服务业为支柱产业。 图2.中东地区各国三次产业构成 以OPEC成员国为代表的中东国家能源资源富集,以油气工业作为经济发展主体。中东地区以油气资源著称,其中油气富集的国家以OPEC成员国为主,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2019年退出OPEC),它们是世界最重要的常规油气供给中心带。同时,作为非OPEC国家的埃及、巴林、阿曼、也门四国尽管油气储量规模不及其他几国,但同样以油气工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 表4.大部分中东国家油气富集,以油气工业作为其支柱产业 资源不足的非OPEC成员国发展第三产业为主,部分国家有一定农业工业基础。 对于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的非OPEC国家来说,大部分国家以服务业为主体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尤其是旅游业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除第三产业外,部分国家在农业、工业上也有一定特色和基础,如土耳其在农产品生产与工业制造方面发展成熟,以色列以高科技制造为发展重点。 表5.油气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中,第三产业均占主体地位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多元化发展为整体趋势。综合来看,长期以来中东国家普遍存在着产业单一、工业化程度低、制造业发展薄弱等制约性因素,过去以OPEC成员国为主的能源国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出口赚取的外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以服务业为主体的非OPEC成员国则在工业、农业上对贸易依存度较高。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推动经济政策调整显得十分必要,OPEC成员国在积极推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非OPEC国家则普遍推行经济多样化和工业化的政策以改善产业结构。 1.2基建现状:铁路联通有待完善,能源设施持续建设 海运:中东地区依托地理优势,海运基建基础好。中东地区多个国家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部分国家海岸线较长,有多个关键港口和主要运河,中东国家2021年港口吞吐量总和超过2.3亿标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阿联酋的港口以基础设施先进著称,杰贝阿里港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港,2018年吞吐量为2210万标箱,目前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前10位,是中东北非地区第一大港;沙特阿拉伯2020年海运吞吐量超过1350万吨,在全球排名第20位;而以伊拉克、约旦为例的内陆国家海岸线较短,且存在港口老化、港口数量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以人口为基数计算2021年港口吞吐量可判断,大部分国家都保持港口的高效利用,但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相比,中东地区航运吞吐效率还有较大的优化扩张空间。 图3.2021年中东主要国家港口吞吐量总和处于高水平 图4.截至2021年中东国家港口吞吐量/百万人较高 酋、土耳其、沙特、埃及、阿曼、以色列、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巴林、数据来源:财通证券研究所,CEIC,世界银行塞浦路斯之和计算 陆运:中东地区公路建设相对发达,部分国家具有改善需求。公路作为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中东国家将公路作为最主要和最便利的运输方式,例如伊朗、阿联酋、沙特等国的道路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在世界竞争力报告中,阿联酋的道路质量更是名列首位。这些国家通过质量良好的公路连接与邻国实现互通互联,便利的公路交通在促进地区间的发展和经济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仍有部分国家公路设施有待改善: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公路网络尚未完全覆盖整个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缺乏道路连接,以伊拉克为代表的国家目前跨省公路尚且不能形成路网,存在较大的建设空间。另一方面,已具有相对发达的公路网的国家也面临着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不完善的难题,例如埃及目前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存在超负荷现象,交通拥堵成为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出行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投资建设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铁路密度水平普遍较低,部分国家存在铁路缺失、老旧问题。根据世界银行披露数据计算,截至2021年,除了以色列铁路密度为779.3公里/万平方公里的较高水平,实现从南至北主要城市的连接,其他国家铁路密度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具体来看,尽管土耳其铁路密度达到134.3公里/万平方公里,但老旧情况严重,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