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年7月):银行理财半年报:规模筑底企稳、收益率重返3%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年7月):银行理财半年报:规模筑底企稳、收益率重返3%

金融2023-08-07王一峰、董文欣光大证券小***
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年7月):银行理财半年报:规模筑底企稳、收益率重返3%

8月4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简称《理财半年报》),我们结合理财产品线情况主要分析如下: 23Q2末理财规模较1Q末增长0.3万亿左右至25.3万亿,净值化率近96%。 2023年初,受理财赎回冲击余波、季节性效应等因素影响,理财规模继续承压,1Q末较年初下降超2.6万亿,2Q末逐步回升至25.3万亿,较上年末减少2.3万亿。23Q2末,净值化率升至95.9%,老产品规模相应降至1.03万亿。随着跨季后理财规模显著回升,测算7月理财规模增长1.5-1.8万亿。 理财公司规模占比81.6%,代销渠道持续拓展。23Q2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20.67万亿,市占率较上年末提升1.1p Ct 至81.6%,27家理财公司打通了他行代销渠道;15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23H1累计销售金额0.11万亿。 具有低波稳健特征、申赎便利的固收类产品新增资金势头较好,固收类产品占比升至95.2%。23Q2末,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24.11万亿(较年初-7.7%),纯固收产品规模增长更好,固收+规模相对承压,混合类(1.11万亿,较年初-21.3%)、权益类(0.08万亿,较年初-11.1%)等降幅更为明显,固收类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比重较上年末提升0.7pct至95.2%。在流动性宽松充裕、国债收益率持续震荡走低环境下,市值法纯债产品净值表现较优,特别是具有低波稳健特征的短期限固收类产品客户接受度更高,成为重要的“吸金”产品线;将每日开放型产品(非现管类)和最小持有期(30天以内)视为市值法“活钱理财”产品,截至23Q2末,该类产品规模占比较年初大幅提升5.6pct至14.2%,按照全市场理财存续规模测算,上半年在总盘子减少2.3万亿的背景下,该类产品规模逆势增长超1.2万亿。3Q以来,该产品线仍延续较好的新增资金势头。 多重因素影响下,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降至28.5%。23Q2末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下降是多重因素推动的结果,1)现金管理类理财6月回表规模较大,通常在5%-10%左右,季末时点规模相对低估;2)受益较为友好的债市环境,市值法类现金产品业绩表现相对更优,同时兼具高流动性,客户接受度好,该类产品规模的增长与现金管理类理财存在“跷跷板”效应;3)随着赎回冲击平复,借助现金管理类理财使用摊余成本法的优势来稳规模的必要性降低。 理财资产配置更偏防御,低波资产占比提升。截至23Q2末,①债券类资产占比较上年末下降5.4pct至58.3%;其中,信用债持仓减少1.53万亿至12.15万亿,占比下降1.8pct至43.9%;利率债持仓减少0.35万亿至1.07万亿,占比下降0.9pct至3.9%;②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占比进一步提升6.2pct至23.7%; 结合产品线变化看,也与“活钱理财”类产品资产负债端平均久期通常较短,风险预算相应偏低,主要配置存单、存款、短期限高评级债券等资产相契合。③公募基金占比提升0.5pct至3.2%,测算上半年理财增配公募基金780亿左右。 7月末理财规模快速回升至27万亿附近,8月第一周理财规模增长1000亿左右,新发产品延续短期化特征。随着跨季之后以每日开放型产品线为代表的理财产品快速回流,7月末理财规模快速回升至27万亿附近,8月第一周理财规模增长1000亿左右,3Q理财规模有望延续企稳回升态势。7月新发封闭式及开放式产品数量均环比下降。同时,新发封闭式及开放式产品期限延续短期化特征。 7月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2.7%,较上月小幅下滑0.1pct。 纯固收产品整体下行,固收+产品不同期限涨跌互现,收益率中枢低于纯固收。 风险分析:第三方数据可能有统计偏差;市场环境及投资者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1、2023年银行理财半年报:规模筑底企稳、收益率重返3%、投资者数量破1亿 8月4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简称《理财半年报》)。对此我们主要分析如下: 1.1、全市场:总规模录得25.3万亿,净值化率近96% 1Q理财规模延续承压态势,2Q末逐步回升至25.34万亿,剔除季末效应因素,上半年规模高点推测在26万亿上方无虞。2022年11-12月,以资金市场和债市大幅调整为导火索,银行理财遭遇了较强赎回压力。2023年初,受理财赎回冲击余波、居民风险偏好较低、季节性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财规模延续承压态势,1Q末较年初大幅下降超2.6万亿至25万亿附近。在理财净值持续修复、渠道端加强投资者沟通等多重努力下,银行理财规模逐步企稳回升。截至2Q末,理财规模25.34万亿,较年初下降2.31万亿。23H1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3.39%,较2022年2.09%的各月度平均收益率水平显著回升。 需要指出的是,6月末数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结合普益标准数据来看,仅6月最后一周理财规模降幅就接近1万亿,而7月初因季节性因素暂时回表的理财资金多数如期回流。据此,6月银行理财的峰值规模预计已超26万亿。 理财净值化率升至近96%。截至23Q2末,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其中,理财公司20.67万亿,银行机构3.64万亿),净值型产品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5pct至95.9%,测算非净值型老产品占比进一步降至1.03万亿。对于个别银行存续的少量难处置的资产,银保监会将按照“一行一策”原则,持续督促相关银行综合施策、积极整改,全部清零。 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20.1%,产品期限有所缩短。赎回冲击过后,银行理财加大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式产品发行,以承接客户需求、稳定规模。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理财公司封闭式月均发行数量708只,显著高于前期(2022年1-11月月均发行数量442只)。 截至23Q2末,封闭式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3%至5.08万亿,叠加开放式产品规模收缩,封闭式产品占比较上年末提升2.8p Ct 至20.1%。与此同时,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也有所收窄,23H1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326至381天(VS 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加权平均期限为339至581天);其中,6月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346天,较年初缩短30.3%。 图1:2023年初以来理财规模延续承压态势,2Q规模企稳回升 1.2、理财公司:规模占比81.6%,代销渠道持续拓展 截至23Q2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规模20.67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比为81.6%,较上年末提升1.1pct,理财公司的市场绝对主力地位进一步巩固。 代销渠道不断拓展,母行代销金额占比下降。上半年,理财公司代销渠道进一步拓展,并成为理财扩大客户触达能力的有力抓手。23H1,除3家理财公司仅由母行代销,27家理财公司打通了他行代销渠道,母行代销金额占比相应呈下降态势。月度变化看,6月有417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较年初增加89家。此外,直销渠道建设也在持续推动中,15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但23H1累计直销金额仅0.11万亿,规模占比相对较小。 以招行为例,目前已与6家国有行、7家股份行、3家头部城商行和2家互联网银行开展渠道合作,形成了以系统重要性银行为主力阵地,中小城商行为补充,互联网银行为创新的渠道布局。同时,针对第三方销售渠道开展了涵盖总对总拜访交流、分析师路演、线上直播、客户沙龙、分行专场活动等形式。 图2:截至23Q2末,理财公司规模占比升至81.6% 图3:随着理财公司代销渠道拓展,母行代销金额占比趋降 1.3、产品特征:固收类占比95%+,低波资产占比提升 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95.2%。截至23Q2末,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24.11万亿(较年初-7.7%),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比重较上年末提升0.7pct至95.2%;从产品子类看,纯债固收规模增长更好,固收+规模相对承压。混合类(1.11万亿,较年初-21.3%)、权益类(0.08万亿,较年初-1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0.04万亿)占比分别为4.4%、0.3%、0.2%。 上半年,具有低波稳健特征、申赎便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新增资金势头较好。 2023年春节前后,银行理财规模逐步呈现涨跌互现、震荡筑底态势,最小持有期产品线、现金管理类理财等资金呈现净流入。跨过3月季末时点后,4月以现金管理类、最小持有期、固定期限定开为代表的主要开放式产品线景气度显著回升,5月整体规模稳中有进。6月在季末效应影响下,理财规模环比下降1万亿左右,跨季后理财资金快速回流,测算7月末理财存续规模回升至27万亿附近。 结合产品类型看,在流动性宽松充裕、国债收益率持续震荡走低环境下,市值法纯债产品净值表现较优,特别是具有低波稳健特征的短期限固收类产品客户接受度更高,成为重要的“吸金”产品线,渠道端对这类产品的定位有“货币+”、“活钱理财”等。根据普益标准数据,如果将每日开放型产品(非现管类)和最小持有期(30天以内)合并视为市值法“活钱理财”产品,截至23Q2末,该类产品规模占比较年初大幅提升5.6pct至14.2%,按照全市场理财存续规模测算,上半年在总盘子减少2.3万亿的背景下,该类产品规模逆势增长超1.2万亿。 图4:截至23Q2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至95.2% 多重因素影响下,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降至28.5%。截至23Q2末,现金管理类理财存续规模7.21万亿(YoY-15%),占理财总规模的28.5%,较上年末下降3.2pct。23Q2末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下降是多重因素推动的结果: 1)现金管理类理财6月回表规模较大,通常在5%-10%左右,季末时点规模相对低估;2)受益较为友好的债市环境,市值法类现金产品业绩表现相对更优,同时兼具高流动性,客户接受度好,该类产品规模的增长与现金管理类理财存在“跷跷板”效应;3)2023年伊始,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有上限约束。同时,随着赎回冲击平复,借助现金管理类理财使用摊余成本法的优势来稳规模的必要性降低。 图5:截至23Q2末,现金规模占比较上年末下降3.2pct至28.5% 资产配置更加偏防御,低波资产占比提升。从理财资产配置的边际变化看: ①债券类资产占比较上年末下降5.4pct至58.3%(其中,债券、同业存单分别占比47.7%、10.6%)。配置债券类别上,23Q2末,信用债持仓较年初下降1.53万亿至12.15万亿,占比相应下降1.8pct至43.9%;利率债持仓较年初下降0.35万亿至1.07万亿,占比相应下降0.9pct至3.9%。 ②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占比较上年末进一步提升6.2pct至23.7%; ③公募基金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5pct至3.2%,测算较上年末增配公募基金780亿左右。 以上配置行为的变化预计主要与赎回压力冲击过后,银行理财更加注重低波稳健资产配置与流动性备付安全边际有关。从产品线微观层面,也与“活钱理财”类产品资产负债端平均久期通常较短,风险预算相应偏低,主要配置存单、存款、短期限高评级债券等资产相契合。 图6:理财资产配置中债券类资产占比降至60%下方,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持续提升 1.4、客户行为:投资者突破1亿,风险偏好“两极分化” 理财投资者群体持续扩大。随着理财投资门槛金额的降低、理财代销渠道的拓展,理财客户数持续增长,截至23Q2末,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1.04亿,较年初增长7.2%。其中,个人投资者1.03亿人,占比98.87%;机构投资者超117万个,数量占比较上年末略升0.14pct至1.13%。 客户风险偏好趋于两极化发展。截至23Q2末,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投资者数量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升1.3pct和0.3p Ct ,二级(稳健型)投资者数量占比仍然最高,为34.3%,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