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长城证券]: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激光+超导”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激光+超导”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

2023-08-03侯宾长城证券孙***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激光+超导”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

事件:7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16.59亿元,同比下降24.75%;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20.06%。 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Q2公司实现营收8.70亿元,同比下降12.30%,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70%,公司2023年H1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为产业升级效果明显,低质业务逐渐剥离,降本增效成果初步显现,营收结构优化成果显著。从利润端看,2023年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8.08%,较2022年H1(11.81%)上升6.27pct; 2023H1销售净利率为15.74%,较2022年H1(10.05%)上升5.69pct;其中,公司2023Q2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19.10/17.41%,较2023Q1提升2.15/3.51pct,公司盈利能力不断稳步提升;从费用端看,2023H1研发费用0.71亿元,同比减少10.01%,主要系报告期内研发人员薪酬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所致;管理费用1.00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上升8.44%,主要系报告期内计提职工薪酬增加、折旧费用增加所致。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的持续推进与高价值产品的投产,同时公司各项费用光控良好,长期看盈利水平仍有上升空间,持续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发展。 不断夯实智能控制器主业,大力推进激光产业高速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1)智能控制板块:加大自主研发与量产,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初显成效。公司不断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瞻性技术研究,同时开展工业车辆控制器、新能源电池管理、高效变频控制器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孵化,预计未来3-5年将在工业车辆、工业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等专项领域取得广泛推广应用。2)激光板块:在手订单饱满,激光产业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H1,公司中久激光泵浦源、激光器、激光电源等项目订单饱满,产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并根据业务规划有序扩充产能。整机与器件方面新产品不断推出,产品市场化取得重大进展。3)超导板块:高温超导加热产品市场化进程取得突破,长期看好未来成长空间。产学研项目已实现成果转化,子公司联创超导“大尺寸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验收通过,同时推进并承担3个省市级科研项目,目前在手订单已超过60台;同时公司开拓高温超导新的应用场景,与硅单晶生长炉设备厂商合作。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激光产业的持续性增长与超导产业的前瞻性布局,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核心业务产品研发持续推进,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1)公司研发稳步推进,研发人员占比小幅上升。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略微下降,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26%,相较于2022年下降0.76pct;截至2022年底,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8.63%;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获专利授权382项;2)“激光+超导”领域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各大在研项目持续推进。2023年H1公司积极布局激光和超导两个科技前沿应用领域,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2023年H1公司成功研发并推出更轻巧、更高电光效率和更高亮度的激光器件产品,并已开始批量生产。“大尺寸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功转化,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化进程取得较为显著的突破;同时,公司同步推进诸多科研项目。我们认为,随着多个研究项目的持续推进与成果转化,有望快速转换为公司业绩贡献,公司持续开拓新兴领域,不断保持产品技术研发,有利于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40/6.06/7.0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27/24倍,鉴于公司在激光与超导领域的超前布局,未来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扩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产能扩充不及预期风险;低效益业务剥离不及预期风险。 1.产品结构优化初见成效,业绩稳步增长 营收结构大幅优化,盈利能力明显改善。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16.59亿元,同比下降24.75%,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20.06%;其中公司2023年Q2实现营收8.70亿元,同比下降12.30%;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70%,环比增长27.63%。公司2023年H1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背光源和线缆业务持续战略性收缩所致,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产业升级效果明显,产业结构的优化成果显著。 图表1:2018-2023H1公司营收及同比增速(亿元,%) 图表2:2018-2023H1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亿元,%) 激光业务稳定增长,智能控制器板块短期承压,线缆与背光源业务优化初见成效。分业务来看,2023年H1激光系列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14.49%和33.9%。该项业务实现稳定快速增长,主要系2023年H1各项目订单饱满,产能处于满负荷状态。2023年H1智能控制器系列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8亿元,同比减少2.98%。产品综合毛利率19.2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0. 61亿元,同比减少9.98%。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增翔安新厂房带来的管理成本及厂房折旧影响所致。背光源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亿元,同比减少36.19%,净利润为亏损0.11亿元,同比减亏0.06亿元。主要系市场需求缩减,公司上年底剥离部分资产,减少手机业务投入所致。2023年H1公司线缆产业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52亿元,同比减少87.16%,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3.15%,影响较小。 销售利率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初见成效。2023年H1销售毛利率为18.08%,较2022年H1(11.81%)上升6.27pct;2023H1销售净利率为15.74%,较2022年H1(10.05%)上升5.69pct,主要系智能控制器板块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线缆及背光源等低效能产品剥离所致。 图表3:2018-2023H1销售毛利率,净利率(%) 降本增效成果初步显现,研发费用略微降低。2023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大幅下降,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30.10%,主要系本期收入下降,成本同步下降所致。2023年H1销售费用0.50亿元,相较于2022年(38.06百万元)上升30.11%,主要系本期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所致。2023上半年研发费用0.71亿元,较2022年H1下降10.01%,主要系报告期内研发人员薪酬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所致;管理费用1.00亿元,较2022年H1上升8.44%,主要系报告期内计提职工薪酬增加、折旧费用增加所致。 图表4:2022H1,2023H1公司各项费用情况(百万元,%)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的持续推进与高价值产品的投产,公司盈利水平仍有上升空间,未来各项费用率存在进一步下降趋势,业绩水平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2.不断夯实智能控制器主业,大力推进激光产业高速发展,持 续优化产业结构 智能控制板块:加大自主研发与量产,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初显成效。1)智能控制系列产品: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产品以及光耦产品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布局及开发泛新能源领域新产品和车规产品。已完成DIP4、DIP8 MOS系列对射式平台,车规级超高压1500V光MOS继电器,814、214等AC输入晶体管光耦,单球贴片接收头,BT基板贴片红外LED等多项产品的开发及量产,产品结构调整初显成效。2)背光源及应用产品:公司于2022年年底剥离部分资产,同时加大在车载、平板、工控领域的投入,减少手机业务投入,加强精细化管理,车间产品直通率和人工效率等指标保持在较好水平。公司不断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瞻性技术研究,同时开展工业车辆控制器、新能源电池管理、高效变频控制器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孵化,预计未来3-5年将在工业车辆、工业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等专项领域取得广泛推广应用。 激光板块:在手订单饱满,激光产业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中久激光泵浦源、激光器、激光电源等项目订单饱满,产能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并根据业务规划有序扩充产能。同时公司激光产业取得重要进展:1)整机方面,第二代新型激光反无人机产品光刃-Ⅱ顺利完成研制并通过验收;2)器件方面,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出更轻巧、更高电光效率、更高亮度的激光器件产品并量产,不断升级优化已研制装备;3)产品市场化方面,公司进一步推进光刃-Ⅰ和光刃-Ⅱ系列激光反无人机整机产品的生产定型,同步有序推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向前发展。公司激光系列产品矩阵更加丰富,产品领先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激光产业延续高速发展态势。 超导板块:高温超导加热产品市场化进程取得突破,长期看好未来成长空间。1)产学研项目已实现成果转化:2023年上半年,公司子公司联创超导推进完成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大尺寸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验收通过,该项目主要应用于超大功率高温超导感应加热器制备,目前已实现成果转化,与中铝东轻共同举办世界首台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投产仪式;同时联创超导推进并承担3个省市级项目。2)在手订单充足,未来业绩有望快速增长:公司目前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在手订单已超过60台,在推进感应加热设备标准化的同时有序排产,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成功交付6台设备;3)新兴领域逐步顺利开拓:公司不断加深技术研发,开拓高温超导新的应用场景,与硅单晶生长炉设备厂商合作,将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应用于新型光伏级(N型电池)及半导体级磁控硅单晶生长炉领域。 线缆板块:战略收缩,对整体业务影响有限。2023年上半年公司线缆产业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52亿元,同比减少87.16%,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3.15%,影响较小。该板块聚焦于发展5G通信、工业装备、轨道交通、外贸及特殊用途等领域的产品应用。 我们认为,公司不断夯实智能控制器主业,大力推进激光产业及高温超导加热高速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目前经营业绩已初具成效;伴随新兴领域激光与超导业务板块不断开拓,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并不断稳步交付,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3.核心业务产品研发持续推进,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公司研发稳步推进,研发人员占比小幅上升。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略微下降,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26%,相较于2022年下降0.76pct;截至2022年底,研发人员数量为435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8.63%;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获专利授权382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280项,外观设计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121项。 图表5:2018-2023H研发投入及占营收比例(亿元,%) 图表6: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人,%) “激光+超导”领域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各大在研项目持续推进。2023年H1公司积极布局激光和超导两个科技前沿应用领域,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2023年H1公司成功研发并推出更轻巧、更高电光效率和更高亮度的激光器件产品,并已开始批量生产。“大尺寸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功转化,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市场化进程取得较为显著的突破。 2023年H1,公司同步推进诸多科研项目,公司开展光刃-ⅠB型低空反制装备研制项目;光学装调测试Ф350平行光管研制项目;光刃-Ⅱ优化改进总体论证研制项目等多项激光产业研究项目。同时推进并承担实施了省级科技立项项目“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省级科技立项项目“基于超导空心二极磁体的新一代超导感应加热器样机研制”,市级科技立项研发项目“面向航空合金高品质加热的极低频超导感应加热技术研究及装置研发”等超导产业研究项目。 我们认为,随着多个研究项目的持续推进与成果转化,有望快速转换为公司业绩贡献,公司持续开拓新兴领域,不断保持产品技术研发,有利于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4.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