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国际水泥工程龙头,三业并举焕新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国际水泥工程龙头,三业并举焕新机

2023-08-03任鹤国信证券比***
国际水泥工程龙头,三业并举焕新机

全球水泥工程龙头,资历深厚,经营稳健。公司主营水泥工程服务、装备制造、水泥产线及矿山运维服务,定位全球最大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全球市占率连续15年第一。公司于2001年成立,2005年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建材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近五年平均ROE约15%,毛利率约17%,净利率约6%,在手订单956.9亿元。 水泥行业存量时代到来,技改需求主导。我国水泥行业始于1949年,产量由66万吨发展到2014年24.9亿吨,生产工艺由湿法回转窑到新型干法,不断成熟。2014年至今,水泥产量不增反降,产能利用率不足60%,已进入产能过剩的存量时代。但水泥工程需求仍在,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减能置换需求,二是存量产线的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需求。于境内,我国既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碳排放大国,水泥行业减排压力较大,当前在运行水泥产线1600条,10年以上1400条,改造空间大。于境外,在运行水泥产线2400条,非新型700条,20年以上1000条。 公司三业并举,积极转型装备制造和运维综合服务商。1)工程服务:作为公司主业,2021年同控合并以水泥工程承包为主业的南京凯盛、北京凯盛,进一步夯实地基。2)装备制造:抢抓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机遇,强化高端装备驱动发展,当前已实现合肥院100%股权和博宇机电51%股权收购。3)运维服务:公司水泥产线及矿山运维同步发展,2022年完成智慧工业100%股权收购,业务占比逐步提升。 坚定国际发展道路,深耕“一带一路”国家。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公司在沿线国家开拓深耕。截至2022年底,公司业务涉及75个“一带一路”国家,合同金额近3000亿元,承接水泥生产线281条,年产能近5亿吨。2022年,公司境外业务实现营收166.4亿元(+25.3%),占总营收比例43%。2023年上半年,境外新签合同额215.6亿元(+205%)。 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商,境内博弈水泥存量技改需求,积极转型装备制造和运维综合服务商,境外扩大品牌影响力, 深耕“一带一路”国家。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2.7/25.6/26.3亿元,每股收益1.00/1.13/1.16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3.77/12.19/11.87X。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公司合理估值16-17.57元,较当前股价有16.19%-27.59%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水泥行业风险;国际投资经营风险;汇率风险;盈利预测与估值风险等。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概况:水泥工程龙头,境内外业绩稳步增长 历程及股权:水泥EPC龙头,国资委实际控股 全球最大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商。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材国际”)定位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也是国际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市场少数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提供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土建安装、矿山服务、生产运维等“一站式”系列集成服务。 公司2001年设立,2005年上市,境内境外快速拓展。于境内,承接了境内90%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设计或建设,建设了境内首条日产1000吨生产线以及全球最大的日产14000吨生产线;于境外,累计在84个国家建设了293条水泥熟料产线,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品牌“SINOMA”在国际建材市场具备充分的影响力。 图1:公司历史沿革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建材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为中国建材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截至2023年一季度,中国建材股份直接持股41.12%,中建材集团通过中建材研总院间接持股15.66%。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3年一季度) 公司上市以来已实施两次股权激励,新一轮股权激励再增动能。2017年公司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489人共1742.45万份股票期权,分18/19/20三年解除限售,解售条件包括归母净利较16年复合增速不低于18%,加权ROE不低于8.9%/9.6%/10.3%。 2021年公司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5943.8万股,占总股本2.68%,激励对象208人,分22/23/24三年解除限售,解售条件包括归母净利较20年复合增速不低于15.5%,加权ROE不低于14.9%/15.4%/16.2%。 表1:2017年、2021年股权激励情况 经营及财务:盈利稳健,境内外业务双轨并行 业绩稳步增长,23上半年新签高增。2022年,中材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88.2亿元,同比增长6.25%;实现归母净利润总额21.9亿元,同比增长21.1%,主因2022年实现汇兑收益1.4亿元,而2021年汇兑损失了3.7亿元;实现新签合同额515.1亿元,逆势增长0.5%。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5.5%,2023上半年已新签合同额406亿元,同比高增68%。 图3:公司历年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4:公司历年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图5:公司历年新签合同额及增速 图6:公司2023年最新经营情况 盈利能力稳健,费用率平稳。2022年,公司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15.8%,同比增加1.7pct;销售毛利率16.9%,净利率6.7%;平均期间费用率为9.5%,近几年维持稳定,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2%,管理费用率为4.9%,研发费用率为3.5%。 图7:公司历年净资产收益率(加权) 图8:公司历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 图9:公司历年期间费用率 资产负债率持续下行,回款略承压。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7%,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2014年资产负债率曾高达82.1%;流动比率1.31倍,速动比率0.94倍;收现比0.84,付现比0.68,回款情况承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9.2亿元,同比少流入57.5%,主因2022年国内水泥市场行情回落,且境外业务受美元加息、外汇短缺等影响付款进度。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9.9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4.5亿元。 图10:公司历年资产负债率 图11:公司历年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单位:倍) 图12:公司历年收现比、付现比(单位:倍) 图13:公司历年现金流量(单位:亿元) 存货周转率显著提升,运营能力增强。近几年,公司存货周转率提升明显,总资产周转率保持稳定。2022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0.91次,应收账款周转率3.58次,与前几年大致持平;存货周转率为12.93次,同比大幅增加,较2016年周转次数增加约9.5次。 图14:公司历年总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 行业:存量时代到来,技改需求主导 历史及现状:工艺结构不断调整,存量时代到来 我国水泥行业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当前已进入存量时代。水泥是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钢材、水泥、木材)之一,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速高度相关。我国的水泥生产工艺从湿法到半干法、传统干法,再到大型、超大型新型干法,行业生产工艺及装备不断走向成熟。根据当前水泥供给减缓、需求萎靡、价格下滑等状况,行业供给过剩、进入存量时代已成共识: (1)1949-1978改革开放前:我国水泥工业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1949年水泥生产量66万吨,之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需求高企,水泥产量逐年提高。到1978年,水泥年产量达到6524万吨,近30年间,水泥产量复合增长率17.2%。在此阶段,水泥工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湿法回转窑为主要生产工艺,湿法水泥占比60%,工厂建设依靠政府投资。 (2)1978-1997改革开放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频繁。我国水泥行业得以高速发展,水泥产量从1978年6524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59700万吨,复合增长率11.5%,连续保持水泥产量世界第一。在此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水泥供求矛盾凸显,以乡镇企业、民间投资为主体,立窑水泥比重超80%。 (3)1997-2014水泥技术结构调整:1998-2000淘汰落后生产力,2000年后培育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到2014年,水泥年产量达到24.9亿吨,复合增长率9.8%。 (4)2014至今产能过剩: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24.9亿吨,同比增长3%,增速创1990年以来新低,新增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共有54条,合计新增熟料产能7030万吨,同比下降25%。此后水泥产量波动下行,近八年复合增长率-1.9%。我国水泥工业已进入长期性、全局性的产能过剩时代,目前产能过剩率已超过40%。预计随着未来水泥需求量继续下降,行业供需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 图15:全国水泥生产量(单位:万吨)、产量增速及GDP增速 图16:全国水泥熟料新增生产线(单位:条) 图17:全国水泥价格指数(单位:点) 展望:存量产线技改需求仍在,高端装备及运维空间尚存 ——绿色化发展,减碳节能技术改造 水泥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放眼全球,水泥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7%。而我国既是全球水泥生产大国,也是碳排大国,因此水泥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据水泥网统计,2022年全球水泥产量41.6亿吨,我国以21.3亿吨的水泥产量位居第一,占全球产量的51.2%,印度以3.84亿吨位居第二,越南以1.23亿吨位居第三。 图18:2022年全球及主要国家水泥产量 据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322.8亿吨,亚太地区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约52%,其中中国占比30.7%,远超其他地区,北美地区占比16.6%,欧洲地区占比11.1%。2020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4.29吨,而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7.76吨,是全球人均的1.8倍。 图19:中国vs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亿吨) 图20:中国vs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人) 根据麦肯锡测算,生产一吨水泥将消耗能源3895兆焦,排放二氧化碳925公斤。该测算将水泥生产简化为原料提炼和研磨、熟料生产、水泥生产三个阶段。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源于熟料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石灰石(CaCO3)煅烧产生生石灰(CaO)的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比约55%-70%;另一方面是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高温煅烧过程燃烧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比约25%-40%。 图21:水泥生产全周期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细分 当前阶段,水泥行业碳减排关键在于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控制。水泥行业碳排放可分直接排放(碳酸盐分解约占60%,燃料燃烧排放约占35%)和间接排放(电力、热力、运输等环节能耗排放约占5%)。碳酸盐分解产生的工艺碳排放量最大,但也最难去碳化的。IEA(国际能源署)、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GCCA(全球水泥与混凝土协会)等,都将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作为水泥熟料工艺排放环节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意味着在现阶段对于工艺碳排放暂无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因此,当前水泥行业碳减排的关键还是能源消耗总量及强度控制。 表2: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清单 (备注:《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等制定) 到2025年,约9亿吨的水泥熟料产能需改造提升。全国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约1200多家,水泥熟料生产线约1700条,生产能力约18.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约1100家,水泥熟料生产线约1585条,生产能力约18.2亿吨。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截至2020年底,水泥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5%,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24%。根据《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