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1)国内:“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于7月27日在青岛拉开帷幕。大会以“创新绿色低碳科技,赋能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聚焦碳资源、低碳转化技术、生命周期管理和科研范式变革等领域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会议重点围绕全球及我国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热点、重点与难点,分析机遇挑战,谋划战略布局,探索发展路径,提出政策建议。本次会议旨在为今后长期国际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呼吁各界一道,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重大挑战,助力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国外:欧盟理事会于7月25日通过了新规则,要求到2030年将欧盟最终能源消耗量减少11.7%。欧盟各成员国将共同确保2030年最终能源消耗比此前(2020年)制定的2030年能源消耗预测至少减少11.7%。这一新规意味着欧盟最终能源消耗上限为7.63亿吨油当量,初级消费上限为9.93亿吨油当量。 政策动态:山东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7月26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立足破除机制障碍,填补制度空白,突出山东省特色,专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具体规定:1)加强对滨海湿地、海岛、海湾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推进砂质岸线修复、植被修复恢复、盐碱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2)对海洋生物综合保育工作作出明确要求,实施近岸水环境与水生态一体化修复,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3)对建立生物遗传资源以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与人才支撑等作出了规定。 ESG产品跟踪: 1)债券:截至2023年7月30日,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3660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4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58.13%。截至7月30日,本月发行ESG债券共107只,发行金额达706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088只,发行总金额达1.44万亿元。 2)公募基金:截至2023年7月30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476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5922.60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保护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49.58%。截至2023年7月30日,7月发行ESG产品共3只,发行份额为0.78亿份,近一年共发行ESG公募基金112只,发行总份额为647.34亿份。 3)银行理财:截至2023年7月30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378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64.02%。截至2023年7月30日,本月发行ESG产品共21只,近一年共发行ESG银行理财237只。 ESG专家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张平:ESG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驱动力。张平认为,ESG源于责任投资,即投资必须对社会负责,对环境污染负责。从股东主义到利益相关者,再到ESG,企业的关注点转向为生态创新而努力推进的新发展模式、一套新的内在运行体制。随着全球化叙事转变,中国传统的规模扩张方式必然要转向创新的发展。企业从股东主义逐步转向利益相关者,再转向ESG,才能在制造业达到顶峰过后逐步调整为以创新驱动的ESG新公司体制,从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健。 风险提示:ESG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1.热点聚焦 1.1.国内 (1)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在青岛举办。7月27日,“2023国际绿碳科学大会”在青岛拉开帷幕。大会以“创新绿色低碳科技,赋能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聚焦碳资源、低碳转化技术、生命周期管理和科研范式变革等领域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会议重点围绕全球及我国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热点、重点与难点,分析机遇挑战,谋划战略布局,探索发展路径,提出政策建议。本次会议旨在为今后长期国际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呼吁各界一道,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重大挑战,助力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川南地区低碳经济研讨会在泸州召开。7月27日,“绿色发展·共‘碳’未来”川南地区低碳经济研讨会暨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泸州基地授牌仪式,在泸州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深度聚焦绿色金融助力低碳发展,共同学习交流,推动低碳理念的深入发展,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基地的成立将助力构建川南地区碳市场能力建设体系,完善碳市场交易体系,打造碳市场交易环境,努力建设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示范碳基地。 (3)香港交易所与印尼证券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推动亚洲ESG和可持续金融。7月26日,香港交易所宣布与印尼证券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开拓多个战略领域的机遇,共同推动双方金融市场的发展。合作备忘录显示,香港交易所与印尼证券交易所将在两地企业跨境上市、产品开发及推动亚洲ESG和可持续金融方面探索合作机遇。 (4)中财大绿金院支持中财绿指发布企业绿棕收入数据库。7月27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支持中财绿指发布创新数据库成果——上市公司绿色棕色收入数据库。该绿色棕色收入数据库基于完善“传统行业整体划分绿色或棕色”的分类方式,通过细分主营收入标签,使数据库支持分析行业及公司各项经营性活动的绿棕收入分布,目前已经覆盖A股超5300上市公司,收录数据超28万条。数据库将赋能资本市场ESG发展,帮助投资者探查“漂绿”风险,同时追踪企业绿色转型力度,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判断依据。 (5)2021-2022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报告发布。7月27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城市双碳指数2021-2022研究报告》,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全国110个城市“双碳”进展态势进行了系统评价。《报告》总结了参评城市的四个突出进展:1)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成为东中部能源转型的新亮点;2)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3)110个参评城市的减排趋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4)部分城市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开始呈现脱钩趋势。此外《报告》也总结了“双碳行动”面临的四个挑战:1)部分城市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开始呈现脱钩趋势;2)重点城市碳达峰目标和“双碳”行动路径有待进一步明确3)多重目标下碳排放控制难度加大,碳排放占比偏高的工业大市表现不尽人意;4)能源统计信息披露不足,碳排放数据披露制度有待统一。 (6)贵州省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7月27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为进一步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生态环境厅将以三项举措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1)按照既定的《贵州省“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工作部署和要求,强化督导帮扶,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强力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治理。2)每年定期对县城建成区河流、沟渠、湖塘等水体进行深入排查,确定新增黑臭水体名单,督导地方科学研究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黑臭水体治理方案。3)建立防范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长效机制,督导地方采取措施巩固已消除的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7)新疆首个数字安全产业人才基地揭牌。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数字安全产业人才基地在乌鲁木齐揭牌。新疆数字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呈现出活力十足、上升潜力大等特点,目前已初步形成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基地、昌吉六号信箱、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三大数据中心集群,还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本次人才基地的成立将为新疆深度搭建“数字化一站式”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新疆未来能服务于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多领域的网络安全人才。 1.2.国外 (1)欧盟通过新规,设置2030年最终能源消耗上限。7月25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新规则,要求到2030年将欧盟最终能源消耗量减少11.7%。欧盟各成员国将共同确保2030年最终能源消耗比此前(2020年)制定的2030年能源消耗预测至少减少11.7%。这一新规意味着欧盟最终能源消耗上限为7.63亿吨油当量,初级消费上限为9.93亿吨油当量。 (2)国际能源署称去年煤炭使用量创历史新高,全球需求将持续接近历史最高。 7月27日周四,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煤炭市场最新动态》,《动态》显示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3.3%,创下83亿吨的新纪录。此外,2022年煤炭发电量为10440太瓦时,占全球发电量的36%。根据IEA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和欧盟的煤炭需求下降速度快于此前预期,分别下降了24%和16%;但最大的煤炭消费市场亚洲的需求则增长了5%以上,远远抵消了其他地区的下降。对此,IEA表示,全球需要加大政策力度和投资,以推动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大幅提升,减少那些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煤炭需求。 (3)拜登政府欲进一步收紧燃油效率标准。7月28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一项提案,要求汽车制造商到2032年实现平均每加仑汽油行驶58英里(93.3公里)的燃油效率,并计划从2027年开始,乘用车的燃油效率每年提高2%,轻型卡车的燃油效率每年提高4%。NHTSA表示,若该项提案通过,将为消费者节省500多亿美元的燃油费用,到2050年将减少880亿加仑的汽油使用量,并减少9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2.政策动态 (1)山东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7月26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立足破除机制障碍,填补制度空白,突出山东省特色,专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具体规定:1)加强对滨海湿地、海岛、海湾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推进砂质岸线修复、植被修复恢复、盐碱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2)对海洋生物综合保育工作作出明确要求,实施近岸水环境与水生态一体化修复,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3)对建立生物遗传资源以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与人才支撑等作出了规定。 (2)《四川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印发。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改委印发《四川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230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综合利用率达80%;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广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60万亩。到2030年,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594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广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全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和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3)山东泰安实施碳减排政策工具财政贴息。近日,泰山农商行、岱岳农商行的7912.7万元再贷款减碳引导额度获首批碳减排政策工具财政贴息资金19.78万元,标志着山东省泰安市碳减排政策工具财政贴息落地实施。泰安市财政局对人民银行当年发放的1年期再贷款减碳引导专项额度给予25BP的贴息,再贷款展期期间继续予以贴息,最长可达3年。 3.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的供应链研究 供应链的稳定直接影响企业盈利与竞争力。由于供应链联结生产端与需求端,其安全与稳定决定了企业的生产与交付能力。施耐德电气与清华大学在6月11日发布的《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一文中指出,当下供应链面临五大挑战: 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激增:1)突发事件如贸易摩擦与疫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使得供应链波动加剧。2)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防不成体系,尤其是对供应链较长的企业,如何评估、监测、预防供应链风险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供应链运营复杂度提升:1)技术进步和客户需求变化会推动产业革新,这样的产业升级对传统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2)企业规模扩大、业务扩张,如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从单一行业到多个行业,大大增加供应链复杂程度与运营难度。 3)客户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