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国际]:大公国际: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6大政策信号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大公国际: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6大政策信号

2023-07-25大公国际李***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大公国际: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6大政策信号

大公国际: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6大政策信号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涂文婕2023年7月25日 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今年 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但投资、出口、工业利润等多个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走弱。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需加力,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在宏观政策调控、扩大内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风险、民生保障等方面做出了重点部署,建议重点关注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活跃资本市场等新提法。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目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做出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将有效促进整体经济加快恢复,提振市场信心,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总体经济形势方面,肯定了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经济面临新 的困难挑战,表述相对4月更严峻一些,但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面临 “新的困难挑战”,包括“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因此“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但市场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有所显现。从短期指标看,需求恢复速率相比一季度确实有所变缓。消费方面,居民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恢复明显,但消费恢复基础尚不牢固,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有所回落;投资方面,受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市场预期不稳等因素制约,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回落态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低位运行,扩投资面临压力;外需方面,全球贸易低迷、一些国家强推“脱钩断链”,外需压力较大。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是4.6%,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为3.3%,说明中国经济修复有所回缓,复苏的动能有所减弱,稳增长、稳就业、控风险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强化。 总体来看,一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既有亮点也有风险挑战,放到全球复杂环境中,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不易;二是,内需不足问题有所显现, 仍需政策发力,但不能简单化的强刺激,不仅要使消费修复和扩张,同时还要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第二,宏观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财政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加快专项债发行 使用,货币总量与结构政策工具空间打开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也强调“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意味着,政策使用上需要点面结合,既有增量工具的使用,结构性工具扩容也有可能性。 财政政策方面,一是“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税收政策是推动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减税降费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还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进步,进而优化产品供给。前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有力减轻了各类经营主体负担,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前置,1-4月专项债发行节奏相比2022年基本同步,但5月以来有所放缓。2023年1-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 2.3万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4万亿元大幅较少1.1万亿元。预计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加快,7-8月或迎来专项债发行高峰,以发挥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一是“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4月政治 局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基础上,增加了“总量”表述,此前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也提到了“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后续仍有降准、降息可能,宽货币的程度有可能加大。二是考虑到目前经济修复过程中结构性问题有所凸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将更为明显。央行6月30日公 告称,增加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央行还表示,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货币工具将有望扩容增新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第三,扩大内需方面,强调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供给带 动需求,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扩内需的抓手仍是消费和投资,一方面,消费在4月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服务消费基础上,新加入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说明短期政策将大宗商 品消费列为稳定经济的选项,7月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推出,有助于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为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注入更强动力;另一方面,强调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说明中长期来看,还需要收入带动消费,而非直接财政补贴居民的操作。 投资方面,强调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提出了17项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在项目推介、要素保障、问题反映、工作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国家发改委将调整设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梳理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引导银行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贷款支持力度,激发民间投资的新活力。 第四,地产政策是本次会议的重点变化,强调适应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 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后续一二线城市“限购限售”等政策或将优化调整 本次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房住不炒”,并非房地产政策转向,而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投机炒作和房价上涨压力,而是购房需求低迷、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从需求端来看,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有所好转,但主要是疫后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二季度以来地产销售几乎全面走弱。今年以来,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以微调为主,政策主要集中在优化公积金政策、推行带押过户、放松二手房指导价等方面,因此一线城市的政策仍具有较大的调整优化空间,本次会议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后续一二线城市“限购限售”等政策或将优化调整。 从供给端来看,会议强调“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此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相关建筑需求,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根据2020年-2022年数据来看,今年全国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或在万亿左右,对于城市功能的再造和升级都有好的导向作用。 第五,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地方政府债 务化解工作将不断推进,通过多种方式化解债务风险 不同于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控,严控新增隐性债务”的表述,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日前审计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目前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但通过审计发现违规新增隐形债务415亿,要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通过多种方式化解债务风险。 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4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2.68万亿 元,较上年末增加了3.08万亿元。仅看显性债务的话,当前中国的债务水平良好,但加上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发债空间愈发局促,少数地市政府面临收入压力、支出刚性、举债收紧、融资能力下降等多重困难。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既有经济原因,又有财政原因,还有财政体制的原因。当前化债的一些方式包括债务置换、债务展期、债务重组、借新还旧等,当地方偿债能力受限、城投债集中到期,必要的化债行动往往开启。但解决债务问题并非朝夕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短期经济影响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还会有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地方和中央政府多方参与,需要把握好化债的方式、力度和节奏。 第六,资本市场的提法发生显著变化,活跃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成为居民 财富保值增值的蓄水池 本次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的提法发生显著变化,从“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变成“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当前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缓慢,迫切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一是,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近几个月以来A股整体震荡下行,也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预期的信心不足;二是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也反映投资情况、产业周期和宏观政策落地效果,形成市场反馈效应;三是,居民迫切需要更多投资理财渠道来保证财富保值增值,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非常重要。近期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等举措,意味着活跃资本市场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对于债券市场来看,作为联接宏观政策调控、国家财政、实体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债券市场进行有效定价的重要基础。活跃资本市场,也将对提升债券市场交易流动性起到积极作用,丰富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提高市场流动性及定价能力,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