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昊翔 邮箱:research@fecr.com.cn 可转债市场运行现状与“中特估”转债特征浅析 摘要 相关研究报告: 1.《商业银行永续债特点及市场概况》,2022.7.14 2.《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研究》,2021.10.21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2021.02.08 2023年6月8日,易会满出席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并再次提及“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2023年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简称“中特估”)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本文从可转债这一近年快速发展的再融资品种出发,考察可转债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此外,本文特别聚焦今年火热的“中特估”所涉及的国企可转债市场,对其运行现状及特征进行初步研究。 2017年,A股再融资市场因非公开发行新规的出台迎来重大变化,《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修订使得非公开发行在定价规则、融资规模、融资时间间隔等方面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政策面的收紧使得非公开发行市场规模显著缩水。可转债市场自2017年开始,发行规模和发行只数均迎来显著增长。发行规模方面, 2019-2021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均维持在2700亿元左右的高峰,可谓是可转债发展的黄金三年;2022年下降至2188.16亿元,有所降温;2023年上半年发行规模为732.5亿元,按此推算2023年整体发行规模或将有所下滑。 国企可转债是我国可转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存央企转债19只,占全市场的3.58%;地方国企转债56只,占全市场的10.55%。从存量余额方面来看,全市场总存量为8622.8亿元,其中,央企可转债存量为1212.24亿元,占全市场的14.06%;地方国企可转债存量为997.31亿元,占全市场的11.57%。 从债项评级级别来看,国企可转债债项评级中枢明显高于全市场评级中枢。国企可转债债项评级主要集中在AAA级和AA+级,占比分别为32%、33%,而全市场可转债债项评级主要集中在AA级和AA-级,占比分别为26%、29%。 从成交额方面来看,2022年以来国企可转债月度成交额在2022年3月达到 4763.27亿元的峰值后逐渐回落至2022年10月的894.7亿元,2023年上半年同比下滑 40%。对比正股成交额,本文考察国企可转债成交额与正股成交额的比值,可转债成交额2022年2-4月超过正股成交额,但对比全市场可转债交易情况来看,整体可转债市场交投活跃时,国企交易活跃度明显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其他时间段可转债成交额与正股成交额的比值基本保持在0.5-0.8之间,与全市场水平相当。 非国企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集中分布在0%-150%之间,纯债溢价率集中分布在0%-100%之间;国企可转债转股溢价率和纯债溢价率均比非国企可转债更小,分布更为集中,转股溢价率集中分布在0%-60%之间;纯债溢价率集中分布在0%-40%之间。结合上文对转股溢价率的分析来看,国企可转债的股性表现总体优于非国企可转债,可转债价格对正股价格的跟随现象更为明显。 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是指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债券,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可转债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在我国 A股市场,最早的可转债可追述到1992年,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规模为5亿元的宝安转债。相比于国 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可转债市场起步较早。而直到2017年之后,由于非公开发行实施细则的修订,定增市场迅速萎缩,可转债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可选方式之一受到青睐,我国可转债市场真正迎来扩容,发行规模从2017年的923.7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188.16亿元。 2022年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需要对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深入系统思考。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2023年6月8日,易会满出席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并再次提及“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2023年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简称“中特估”)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本文从可转债这一近年快速发展的再融资品种出发,考察可转债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此外,本文特别聚焦今年火热的“中特估”所涉及的国企可转债市场,对其运行现状及特征进行初步研究。 一、可转债发行概况 (一)全市场可转债发行情况 2017年,A股再融资市场因非公开发行新规的出台迎来重大变化,《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修订使得非公开发行在定价规则、融资规模、融资时间间隔等方面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政策面的收紧使得非公开发行市场规模显著缩水。与此同时,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的可转债受到了市场青睐,图1展示了2017年以来 可转债总体发行规模和发行只数的情况。可以看出,如果剔除2017年光大转债的单笔大额影响(光大转债发行规 模300亿),可转债市场规模自2017年开始,发行规模和发行只数均迎来显著增长。发行规模方面,2019-2021年均维持在2700亿元左右的高峰,可谓是可转债发展的黄金三年;2022年下降至2188.16亿元,有所降温;2023年上半年发行规模为732.5亿元,按此推算2023年整体发行规模或将有所下滑。发行只数方面,2017-2020年可转债 发行只数从50只快速上涨至224只,可见参与到可转债市场的发行人显著增加,可转债不再是少数发行人参与的小众市场;2022年发行只数下降至148只,有所降温。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 发行规模发行只数 图1:2017年以来可转债发行规模、发行只数情况(单位:亿元,只)资料来源:Wind资讯,远东资信整理 2019-2021三年黄金发展期使得可转债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可转债进行融资的发行人显 著增长,所涉及的行业同样十分广泛。本文选取可转债市场发行只数最高的2020年对发行人所处行业类别进行观 察。从表1中可以看出,可转债迈入黄金发展期后呈现百花齐放的图景,秉承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的政策方针,可转债为材料(Wind三级行业分类以化工、金属、非金属与采矿、建材等为主)、资本货物(Wind三级行业分类以机械、电器设备、建筑与工程等为主)、技术硬件与设备(Wind三级行业分类以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通信设备等为主)、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食品、饮料与烟草、软件与服务、商业和专业服务、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等众多行业开拓了融资渠道。 表1:2020年可转债发行人Wind行业分类分布情况 Wind行业分类 发行只数 材料 化工 23 建材 4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14 容器与包装 5 纸与林木产品 1 合计 47 资本货物 电气设备 12 航空航天与国防 4 机械 17 建筑产品 2 建筑与工程 9 贸易公司与工业品经销商 1 合计 45 技术硬件与设备 电脑与外围设备 1 Wind行业分类 发行只数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 24 通信设备 4 合计 29 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 生物科技 3 制药 9 合计 12 食品、饮料与烟草 11 软件与服务 10 商业和专业服务 9 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9 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8 公用事业 6 多元金融 5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5 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 5 运输 4 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 3 消费者服务 2 能源 2 银行 2 零售业 2 资料来源:Wind,远东资信整理 (二)“中特估”可转债发行情况 从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多次表态中可以看出,“中特估”理念的提出旨在针对部分国有上市公司、银行估值长期偏低,再融资能力受限等问题。当下,银行、其他部分国有上市公司估值与近年来银行业、其他国有企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一定偏离,监管部门旨在引导资本市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渐提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资源配置的作用,使得部分长期被低估的银行、其他国有上市公司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获得相应的估值,提高优质国企的市场认可度,进而提升其再融资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可转债中国企发行人进行考察,浅析可转债作为再融资重要工具之一对“中特估”理念的支持情况。 国企可转债是我国可转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存央企转债19只,占全市场的 3.58%;地方国企转债56只,占全市场的10.55%。从存量余额方面来看,全市场总存量为8622.8亿元,其中,央企可转债存量为1212.24亿元,占全市场的14.06%;地方国企可转债存量为997.31亿元,占全市场的11.57%。 分行业来看,国企转债所涉及行业中,按转债数量统计,资本货物占比为30.67%(Wind三级行业分类以建筑与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与国防、电气设备等为主)、材料(Wind三级行业分类以金属、非金属与采矿、化工、建 材等为主)占比为14.67%、多元金融(Wind三级行业分类以资本市场为主)占比为9.33%、公用事业(Wind三级行业分类以电力、水务等为主)占比为6.67%。按转债余额统计,银行业余额为449.91亿元,占比为20.36%;运输业余额为426.48亿元,占比为19.30%;多元金融余额为390.69亿元,占比为17.68%;资本货物余额为311.50亿元,占比为14.10%;材料余额为292.96亿元,占比为13.26%。 从债项评级级别来看,对比图3和图4的国企可转债债项评级和全市场可转债债项评级分布,可以看出,国企可转债债项评级中枢明显高于全市场评级中枢。国企可转债债项评级主要集中在AAA级和AA+级,占比分别为32%、33%,而全市场可转债债项评级主要集中在AA级和AA-级,占比分别为26%、29%。 2%3% A+ A AA-7% AAA32% AA22% AA+33% AAAAA+AAAA-A+AA- 图3:最新国企可转债债项评级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远东资信整理 AA+12% AAA 7% A 4% A+18% AA- 28% AA25% AA-A+AAAA-AA+AAAB-BBBBB+CCCCC无评级 图4:最新全市场可转债债项评级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远东资信整理 二、可转债交易概况 (一)全市场可转债交易情况 从成交额方面来看,2022年以来全市场可转债成交额总体保持稳定,2022年3月至6月期间,可转债成交额迎来短暂高峰,从2022年3月的2.08万亿上涨至6月最高的3.38万亿;对比正股成交额,本文考察可转债成交额 与正股成交额的比值,可转债成交额在2022年4-6月超过正股成交额,其他时间段可转债成交额与正股成交额的 比值基本保持在0.5-0.8之间,总体来看可转债成交额小于正股成交额。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可转债成交额正股成交额可转债成交额/正股成交额 图5:2022年以来全市场可转债成交额与正股成交额情况对比(单位:亿元,倍)资料来源:Wind资讯,远东资信整理 (二)“中特估”可转债交易情况 从成交额方面来看,2022年以来国企可转债月度成交额在2022年3月达到4763.27亿元的峰值后逐渐回落至 2022年10月的894.7亿元,2023年上半年同比下滑40%。对比正股成交额,同样考察国企可转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