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行业总量趋稳,新能源持续高增长。一)乘用车总量:国内需求方面,价格战影响减弱、库存逐步消化,2023下半年国内需求有望持续回暖。出口需求方面,2023年中国车企依靠新能源技术实现产品力提升,突破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并在传统市场实现市占率提升;我们预计2023年出口销量有望达381万辆,同比增长51%。整体来看,我们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2278万辆,同比下降1.6%。二)新能源乘用车:技术和产品加速迭代,有望推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1)技术维度,插混领域多家车企插混系统持续迭代创新,如长城的Hi4、吉利的雷神8848等;纯电领域高压快充方案加速落地,填补供给空白。2)产品维度,各价格带重磅产品频出,比亚迪冠军版、银河L7、哈弗枭龙MAX、深蓝S7、小鹏G6、缤果、宝骏悦也等车型上市。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944万辆,同比增长45.3%,新能源渗透率达41.5%,同比+13.4pct。长期来看,政策支持延续且优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持续中高速增长。 新能源车行业开启下半场——智能化时代。一)2023年,座舱从语音交互向多模态交互升级,例如理想和华为等均使用多模态感知技术,带来接近自然人的交互能力;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例如2023年内理想、小鹏、华为等均有望将大模型接入座舱,带来情感式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二)智能驾驶逐步实现“去高精地图化”,政策层面支持也逐步落地。1)目前高速领航辅助成熟度快速提升。2)各车企加速大模型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并积极布局超算中心、自动标注系统等设施及技术,加速城市高阶辅助驾驶落地。2023年内,小鹏、理想、华为有望在国内大量城市落地城市高阶辅助驾驶,毫末智行、蔚来、智己等也有望落地城市高阶辅助驾驶。 格局愈发清晰,一线龙头即将浮现。从 2023M1 -M5各车企的销量表现看,头部车企份额明显提升,弱势新势力和合资品牌份额下滑,行业格局已初步分化。 未来新能源头部车企有望加速发力,行业有望迎来第一梯队的浮现和末位的加速淘汰。我们认为,新品推出节奏快,产品胜率高、持续热销的整车企业有望最终胜出,而平台化能力强(新品推出节奏快)、产品迭代快(产品胜率高,保持强竞争力),并且成本管控能力强(持续推出高性价比产品)的企业具备这样的优势;一线传统车企(如: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等)和头部新势力(华为、理想、小鹏等)具备以上三大能力,有望成为一线龙头。从更直观的层面看,一线传统车企和头部新势力新能源版图愈发完善,并且新品节奏加快。基于不同车型的产品力和竞争力,我们对细分车型进行销量预测,我们预计2023年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长城、长安、理想的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320万、55万、54万、50万、46万和32万辆,份额分别为34%、6%、6%、5%、5%和3%。 盈利展望:头部车企的新能源车盈利有望持续上行。短期看:头部车企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核心原因在于,其一:销量增长会带来规模效应,拉动盈利提升;其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成功概率低,预计会加速出清,头部品牌盈利有望上行;其三:由于高端车的盈利性更好,头部车企的销售结构优化有望推动盈利上行。远期看:头部车企的净利率有望超过10%。核心原因在于,其一:新能源车行业容易“强者恒强”,集中度有望超过燃油车时代,头部车企的远期净利率有望超过早期的合资品牌;其二:新能源车行业远期格局可以一定程度参考家电行业,但新能源车差异化更大、盈利性更好,头部车企的远期净利率有望超过目前的家电龙头。 推荐标的:比亚迪(多款新车上市、高端化成果显著)、长城汽车(变革成效显著,开启强势新品周期)、广汽集团(埃安开启新品周期,高端化加速); 关注标的:吉利汽车(全面电动化转型、极氪打开高端市场)、长安汽车(深蓝取得初步成绩、全新混动值得关注)、理想汽车(双能战略开启,智能化进程加速)、小鹏汽车(G6有爆款潜质,智能驾驶加速落地)。 风险提示:行业价格战加剧,新产品进展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假设不及预期风险 1.2023年行业总量趋稳,新能源持续高增长 1.1.乘用车总量:需求复苏叠加强势出口,2023年总量保持稳健 1.1.1.国内需求逐步修复,下半年有望持续复苏 2023年1-2月,受春节淡季、需求透支以及价格战观望情绪的影响,乘用车需求释放受到抑制,1-2月乘用车累计销量307万辆,同比下降15.5%。2023年3月起,观望需求逐步释放,销量开启修复。整体来看,2023年1-5月,乘用车销量8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图1.2022-2023乘用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速 图2.2015-2023前五月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速 展望下半年,价格战影响减弱,渠道库存回归合理水平,国内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一)价格战影响减弱,观望需求逐步释放。1)3月起,受国六b标准即将落地的影响,燃油车企面临较大清库压力,开启较大幅度的降价潮。在燃油车降价影响下,众多新能源车品牌也推出购车优惠政策,整体终端市场消费者观望情绪浓重。2)理想、腾势、领克、零跑、哪吒等品牌逆势推出保价政策,5月特斯拉上调产品价格。终端降价预期减弱,催化终端观望需求落地。3)展望后续,受国六b非RDE延期销售政策的影响,燃油车清库压力减弱;新能源车将通过推出低价、高配置新车型或改款车型来实现降价目的,终端价格趋稳。降价趋势减缓背景下,终端降价预期减弱,观望需求有望更快释放。据乘联会数据,5月中旬乘用车总体市场折扣率约为16.9%,与4月基本一致,终端价格企稳。 图3.2022-2023年乘用车总体市场折扣率 二)库存逐步消化,渠道库存回归合理水平。2023年1-3月,受春节淡季、终端观望情绪、国六a/国六b标准切换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库存系数保持在1.8月及以上的较高水平。2023年4月,清库存效果显著,库存系数回落至约1.5月。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5月前四周经销商库存水平持续下降,最后一周受半年任务考核影响,经销商补库动力较强,库存系数回升支1.74。从库存增加额来看,2022年渠道库存累计增加109万辆,占批发销量的4.6%; 2023年1-5月渠道库存累计增加16.1万辆,占批发销量的1.8%。 图4.2021-2023年汽车月度库存系数 图5.2021-2023乘用车月度库存增加额 1.1.2.新能源技术助力产品力提升,出口保持高增长趋势 2023年乘用车出口保持高增长趋势。2023年1-5月,中国车企乘用车出口保持高增长趋势,乘用车累计出口147万辆,同比增长97%。从出口地区来看,1-5月乘用车主要出口欧洲、南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其中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市场的出口销量表现较优;俄罗斯、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贡献较大出口增量。 图6.2022-2023乘用车月度出口及同比增速 图7.2017-2023前五月乘用车出口及同比增速 图8.2023前五月乘用车前十出口国及同比增速 我们认为,2023年乘用车出口优异表现主要来源于,汽车电动智能化革命及国际地缘政治变动带来的竞争格局重塑:一)新能源车技术加持下中国汽车产品力提升,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实现突破;二)传统优势出口市场,中国车企市占率提升显著。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5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出口44万辆,同比增长162%。从出口地区来看,新能源乘用车主要出口比利时、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以及泰国、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增量由泰国、西班牙、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贡献,中国车企品牌领先新能源技术实现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突破。此外,俄乌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市场国际品牌退出,中国品牌市占率实现快速提升。 图9.2022-2023年月度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 图10.2020-2023年前五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 图11.2023前五月新能源车前十出口国及同比增速 中国整车厂继续加速海外布局,2023年乘用车出口有望达381万辆。2023年上半年乘用车出口销量贡献较大的车企主要有上汽集团(自主+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特斯拉、长安、吉利和长城。展望未来,中国车企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凭借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实现欧美市场突破以及品牌地位的提升;此外,特斯拉或将扩张上海工厂产能,出口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 在海外新能源车市场增长空间较大、现阶段国内车企海外市占率较低的背景下,依据各厂商长期出口布局规划及短期出口量变化趋势,我们预计2023年乘用车出口销量有望达381万辆,同比增长51%。 表1:主要车企短期及远期海外市场规划 表2:2023年各车企出口销量预测 1.1.3.2023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2278万辆 我们预计,2023年下半年国内市场需求复苏,出口市场需求高增,乘用车产销有望逐步回暖。 1)乐观情况下:假设优质新能源车型按预期上市、终端观望需求快速释放、出口延续高增长趋势,我们预计2023年Q2-Q4环比增速分别为+14%、+1%、+17%,同比增速分别为+22%、-11%、+5%,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4%。 2)悲观情况下:假设车型上市不及预期、终端需求释放滞缓、燃油车清库存压力较大、出口增速放缓,我们预计2023年Q2-Q4环比增速分别为+11%、-6%、+17%,同比增速分别为+19%、-19%、-5%,全年销量同比下降4.6%。 对于乐观与悲观情况求取平均值,我们做出中性估计,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小幅下降1.6%,销量达到2278万辆。 图12.2023年乘用车销量乐观估计(万辆) 图13.2023年乘用车销量悲观估计(万辆) 1.2.新能源乘用车:技术&产品创新加速,总量持续高增长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增长保持稳健,渗透率持续提升。2023年1-3月,在新能源退补需求透支以及价格战扰动的影响下,新能源车销量仍保持稳健增长,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50万辆,同比增长25.8%;渗透率为29.7%,同比+7.8pct。2023年4-5月,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同比高增。总体来看,2023年1-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78万辆,同比增长46.5%;渗透率为31.5%,同比+7.7pct。 图14.2022-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速 图15.2017-2023前五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 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从技术维度与产品维度来看,新能源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技术维度:多家车企混动技术成熟、高压快充方案加速落地,填补供给空白;产品维度:1)比亚迪冠军版开启“油电同价”;2)10-20万元低渗透率价格带优质车型加速上市;3)5-10万元新能源车产品力突出,有望复制5万元以下高渗透率路径。技术与产品共同加持下,有望实现对燃油车份额的加速替代。 1.2.1.技术维度:技术更新迭代,填补供给空白 1.2.1.1.技术维度一:多家车企混动技术成熟,插混增长迎来向上拐点 插电混动车型整体渗透率远低于纯电动车型,整体增长空间较大。2022年,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为149万辆,渗透率为6.4%;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501万辆,渗透率为21.6%。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与渗透率远低于纯电动车型,有较大增长空间。 图16.2017-2022年EV与PHEV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 过往插混技术与产品供给单一,是插混渗透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插混技术与产品的供给单一是插混渗透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插混市场仅比亚迪DM-i技术较为成熟领先。从2022年热销插混车型来看,销量前五车型分别为比亚迪宋PLUS DM、秦PLUSDM、汉DM、唐DM、宋PRODM。从国内插混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比亚迪PHEV乘用车上险量份额接近80%。 图17.2022年PHEV乘用车上险量前十车型 图18.2022年PHEV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 车企加速混动技术更新迭代,实现了性能的大幅跃升,有望新增大量优质插混车型供给。2023年起,吉利、长城等车企均推出新一代插混技术,长安也将在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