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标杆房企,投拓与销售保持稳健,维持“买入”评级 中国海外发展背靠国资平台,可售货值充足,投资聚焦高线城市主流地段,规模与利润率兼顾;未来持有商业投资力度加大,提供稳定现金流收入。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66.8、301.8、336.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4、2.76、3.0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6、5.9、5.3倍。公司经营稳健、严守财务纪律,盈利能力领先,融资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销售目标20%增长,非公开市场投资保持活跃 2022年在行业销售下行期,公司实现销售金额及面积分别为2947.6亿元和1387.0万方,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6.6%,销售排名逆势提升,其中北京合约销售达493亿元,市场率排名第一。公司2023年销售目标为实现20%增长,预计2023年可售货值7900亿元,可售资源充裕的情况下销售目标达成可期。公司近年来坚持聚焦高能级城市主流地段的投资策略。2022年公司通过公开市场获取50个项目,总购地金额1208.7亿元,新增货值2403.4亿元。公司2022年于三大重点城市(上海、广州、成都)并购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投入约100亿元,在非公市场投资保持活跃。 双核业务驱动,商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 2022年,公司商业业务收入为52.6亿元,同比增长1.8%(剔除减租影响为6.9%),2023年,公司商业收入目标为实现30%增长。2022年公司新增15座商业运营项目,新增商业面积88万平米,实现了商业规模的高质量有序增长。 盈利能力行业领先,融资成本保持低位 公司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2.6亿元;毛利率、净利率高达21.3%、13.6%;三费费率仅4.2%。2022年平均融资成本仅3.57%,处于行业最低水平;净负债率42.9%,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53.7%,现金短债比2.16倍,三道红线维持绿档。 风险提示:行业销售恢复不及预期;政策调整导致经营风险;融资环境变动。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国资龙头房企,四十余载发展 1.1、发展四十余年,建立三大产业集群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外发展”、“中海外”)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旗下的中国海外集团,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老牌龙头房企之一。公司于1979年在中国香港创立,1992年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688.HK),2007年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公司拥有超过40年房地产开发与不动产运营管理经验,业务遍布80余个城市及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不动产开发”“城市运营”“创新业务”三大产业群。 图1:中国海外发展完成全国化业务布局 总体来看,中国海外发展的过往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1年):公司1979年成立后主要以承接海外工程为主,1984年公司开始在中国香港开展房地产业务,1986年公司首个中国香港地产项目——海宝花园发售成功。 (2)第二阶段(1992-2007年):1992年公司成功于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成立之初主要在深圳和中国香港两个城市从事地产开发业务,后进入了上海、广州和北京,完成了对所有一线城市的布局。1998年公司顺应内地市场住宅商品化改革的大趋势,逐步开始将地产业务重心向内地转移,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 (3)第三阶段(2008-2016年):公司于2010年收购了联交所上市的蚬壳电器工业,并将其改名为中国海外宏洋集团(定位为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开发业务平台)。 2012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000亿港币。2015年公司完成对中建地产的整合,并将物业板块中海物业分拆上市。2016年公司销售额突破2000亿港币,同时收购了中信地产资产包,引入中信集团成为公司股东。 (4)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2017年颜建国回归中国海外发展并出任董事局主席,开始对公司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加大对规模增长的要求,并于2018、2020年两次推出期权激励计划。2019-2021年,公司销售规模连续三年突破3000亿,2022年克而瑞权益销售金额排名行业前三。 图2:公司发展四十余年布局实现全国化 1.2、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经验丰富 中国海外发展背靠国资平台,第一大股东为中国海外集团,截止2022年末直接间接合计持股比例为56.09%,其中包括直接持股51.33%以及通过银乐发展间接持股4.76%。2016年公司收购中信地产资产包,引入中信集团,目前中信集团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10%股权。国资背景下公司拥有较强的融资优势和资源优势,中国海外集团下辖中国建筑国际、中海物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可以为给予公司业务上的协同和支持。 图3:截至2022年末,中国海外集团对公司直接间接合计持股占比达56.09% 公司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包括4位执行董事、2位非执行董事和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管理团队大多为中海系出身并具有十年以上地产相关行业经验,其中董事会主席颜建国更是具有30年的地产从业经验。2017年颜建国从龙湖集团回归并出任董事会主席,对公司实行了一些列改革措施。 表1:公司管理团队行业经验丰富 公司充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行激励,分别于2018年6月、2020年11月和2021年11月先后三次授出股票期权。2018年授出的股票期权合计约1.07亿份,认购价25.85港元/股,覆盖404名高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020年授出的股票期权合计约2.86亿份,认购价18.724港元/股,覆盖1131名高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021年授出的股票期权合计约713万股,认购价18.70港元/股,覆盖62名高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3、地产开发为主业,商业出租业务稳中有升 公司定位于成为卓越的国际化不动产开发运营集团,坚持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坚持住宅开发为主业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做优三大产业群。2022年受疫情、行业销售下行等因素扰动,公司实现营收1803.2亿元,同比下降25.6%。分板块看,开发业务收入占比96.8%,仍为公司核心主业;在疫情减租影响下,商业出租收入同比增加1.5%,存量业务发展进程稳中有升。 图4: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6% 图5:公司2022年商业租金收入占比提升 2、销售市占率提升,土储聚焦一二线城市 2.1、销售规模有所下降,销售排名逆势提升 中国海外发展在全国化布局优势下,销售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2022年在行业销售下行期,公司实现销售金额及面积分别为2947.6亿元和1387.0万方,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6.6%,全口径销售金额排名位列行业第五(参考克而瑞榜单),权益销售金额位列行业第三,销售排名逆势提升。整体销售回款率保持在93.1%的高位,境内销售回款率高达95.1%。公司2023年销售目标为实现20%增长,对应合同销售金额为3537亿元;2023年1-3月公司累计合约销售金额为836.0亿元,同比增长73.2%,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23.6%。公司预计2023年可售货值7900亿元,可售资源充裕的情况下销售目标达成可期。 图6:公司2022年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0.2% 图7:公司2022年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6% 中国海外发展销售表现持续跑赢行业,2017年自颜建国回归中海并出任董事局主席后,开始对公司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公司重回规模成长快车道,销售增速和市占率均逐步提升。2022年市占率(公司销售金额/商品房销售金额)为2.21%,同比提高0.18%,为2014年以来最高值。公司2022年20.2%的销售降幅,表现不仅优于商品房成交金额26.7%的降幅,还跑赢克而瑞百强房企41.6%的降幅。 图8:公司2022年销售市占率达2.12% 图9:公司2022年销售金额增速优于商品房金额降幅 分区域看,中国海外发展已完成全国化重点城市布局,2022年销售金额在五大区内发展相对均衡。从城市能级看,公司深耕市场份额提升,2022年在30个重点城市市占率排名前三,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厦门、杭州、中国香港7个城市合约销售金额超过百亿,其中北京合约销售达493亿元,市场率排名第一;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厦门、杭州6个城市回款超过百亿。 图10:公司2022年各区销售金额占比均衡 图11:公司2022年在一线和强二线销售额占比达65% 图12:公司2022年在7城合约销售超过百亿 2.2、投资强度保持,拿地权益比行业领先 公司近年来坚持聚焦高能级城市主流地段的投资策略。2022年公司通过公开市场获取50个项目,总购地金额1208.7亿元,新增货值2403.4亿元;其中不含中海宏洋拿地40宗,总购地金额1107.2亿元,新增货值2139.4亿元,其中来自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购地金额946亿元,占比85.4%,对应货值占比87.0%,在市场分化的趋势下,进一步聚焦高能级城市的优质资产。公司2023年目标新增土地权益投资预算双位数增长,我们预计公司投资强度将恢复至2020-2021年水平。 图13:公司(含中海宏洋)2022年拿地金额同比下降24.9% 图14:公司(含中海宏洋)2022年拿地面积同比下降52.1% 图15:公司(不含中海宏洋)2022年拿地金额同比下降19.7% 图16:公司(不含中海宏洋)2022年拿地面积同比下降36.6% 图17:公司(不含中海宏洋)2022年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新增土地金额占比85.4% 图18:公司(不含中海宏洋)2022年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新增货值占比87% 2022年公司(不含中海宏洋)拿地金额和面积权益比分别为78%和82%,依然维持较高的股权占比,在七家头部可比房企中排名第一,确保在公司操盘的情况下,项目进度正常运转,产品品质充分打造。2022年公司(不含中海宏洋)拿地金额/销售金额达43.5%,拿地强度连续五年均维持在40%以上,高于可比头部房企均值,维持在投资拿地一梯队。 图19:公司(不含中海宏洋)2022年拿地金额和面积权益比例约80% 图20:公司(不含中海宏洋)拿地强度连续五年维持在40%以上 图21:公司(不含中海宏洋)2022年拿地金额权益比高于其他头部房企 图22:公司(不含中海宏洋)拿地强度高于头部房企均值 从拿地金额月度分布来看,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在各季度投资动作较均衡,近两年在下半年拿地金额占比更高,在土地双集中供应的3月、5-6月、9月以及12月拿地较多。从拿地金额城市分布来看,公司2021年在25城获取土地,单城拿地金额55.2亿元;2022年在16城获取土地,单城拿地金额69.2亿元,其中在北京投资金额356亿元,拿地更加聚焦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图23:公司近两年月度拿地金额相对均衡 图24:公司2022年拿地更聚焦高能级核心城市 2.3、非公市场拿地积极,三大重点城市并购资金超百亿 公司重点布局核心一二线,但面对的拿地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除了公开市场拿地方式外,中海积极通过多元化方式拓展储备,包括收并购、城市更新、业主合作。 2022年于三大重点城市(上海、广州、成都)并购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获取广州亚运村项目、上海杨浦项目等。同时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投入约100亿元。其中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北京中信城项目均将于2023年入市销售。 表2:公司2022年通过非公开市场持续获取土储 (1)收并购获取项目 公司积极把握收并购机会,通过收并购积极获取核心城市项目。 2022年1月,以36.9亿元收购现有项目广州亚运城合营公司53.33%的股权,收购后公司共拥有项目73.33%股权,项目总货值约351亿元。 2022年3月,公司以62.4亿元收购上海杨浦项目80%股权及债权,项目毗邻东外滩与北外滩板块,属上海内环线内核心区位,项目货值约128亿元。两个收并购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公司在核心城市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