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资本新秩序系列(一):产业链转移,缘起与重启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资本新秩序系列(一):产业链转移,缘起与重启

2023-05-22民生证券劫***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资本新秩序系列(一):产业链转移,缘起与重启

资本新秩序系列(一) 产业链转移:缘起与重启 2023年05月22日 从二战后到今天,全球发生过三次产业链转移。从全球最终消费品的生产 来看,经历了“西方国家分散生产——日本一家独大——亚洲国家分散生产——中国一家独大”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资源提供者的国家总是稳定集中在几个国家或地区上,而在制造业内部,资本品的产业链分工相对更稳定。 产业链转移的缘起、发展和重启:秩序决定了分工。产业链转移、技术进 步共同促进了二战后全球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同时,制造国生活水平的 分析师牟一凌 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链的又一次转移,换言之,资本总是向其他要素成本 执业证书:S0100521120002 的低洼处流动,在过去的三次产业链转移中,吸引产业的必要条件是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当然,制造业的迁移不仅仅以劳动力成本的绝对低位为标准,而是在保证同等或相近的劳动者素质下寻找更低的成本,日本和中国都是在其崛起的时期里,劳动者素质最高,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性价比”国家,这也 邮箱:mouyiling@mszq.com分析师王况炜执业证书:S0100522040002邮箱:wangkuangwei@mszq.com研究助理纪博文 成为了两者占据全球制造业绝对份额的基础。而促使产业链转移的充分条件是 执业证书:S0100122080001 世界秩序的更迭,过去三次产业链转移也可分为两种模式:“博弈模式”与“自 邮箱:jibowen@mszq.com 由竞争模式”:“博弈模式”的代表是日本的制造业的崛起,其背后反映的是两 相关研究1.A股策略周报20230521:无关周期-2023/05/212.行业信息跟踪(2023.5.8-2023.5.14):光伏利润向下游分配,餐饮需求继续回暖-2023/05/163.策略专题研究:资金跟踪系列之七十一:“配置”力量的归来-2023/05/154.A股策略周报20230514:漫长的季节-2023/05/145.行业信息跟踪(2023.4.24-2023.5.7):汽车数据边际回暖,地产销售阶段性疲软-2023/05/09 极角力的世界秩序下,一个制造业国家(日本)和世界秩序主导者之一(美国)产生了符合双方诉求的合作关系;“自由竞争模式”的代表则是中国制造业在21世纪后的快速崛起,此时由于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全球消费国(发达国家)与生产国(发展中国家)在新产业链秩序下共赢,前者获得了廉价的产成品,后者获得了经济增长,这最终体现为全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次产业链转移的模样:缓慢而“反直觉”:从全球产业链的“博弈模 式”去理解,培育一个以本国为中心的“制造业基地”,需要付出较高的援助代价,这种代价在国力上升阶段是被政府和民众所认可的,在国力下降阶段则相反,因此,未来美国的经济形势越好,中国面临的产业链竞争反而可能更频繁;而美国的经济形势越差,中国的出口反而更可能“超预期”。从世界秩序、新兴国家潜力来看,当前要脱离中国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链,难度更甚以往。 贸易新秩序里,何事更重要?从过去三次产业链转移的经验来看,成熟制 造业国家向新兴制造业国家转移产业链总是从“低”附加值开始,并且最终也会在“高”的领域保持一定份额。产业层面,“量”向资本品聚集,“利”向技术端、资源端倾斜。值得一提的是,资源端的高利润率受到其战略意义的支撑:以“制造业大国”日本在第二次产业链转移期的战略为例,以煤炭为代表的“自主可控能源”的保护,以及对战略性资源获取的促进措施,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内部“能源保供”开始,到80年代起逐渐加速,内部能源企业的稳定利润恰好成为战略的一部分。伙伴角度,重视资源国与新兴制造业国家,中国与发展中资源国(南美洲)的合作互惠主要表现为中国提供稳定、廉价的产成品,平抑后者的通胀,且根据双方货币结算也使得南美洲国家能够降低美元周期对其的波及。中国与富有资源国(中东国家)的合作互惠主要表现为中国向后者提供了下游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产业合作机会和廉价产成品,而后者则向中国提供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新兴制造业国家主要集中在东盟、西亚、北非、东欧及南美洲,其中西亚(土耳其、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因工业基础相对更加薄弱,或是未来中国出口的增量需求的来源。对新兴制造业国家而言,中国让渡一部分“低附加值”商品的净出口份额给新兴制造业国家,并向它们提供设备和技术出口,这个过程中后者因贸易获得经济增长动能,同时,对中国来说,也培育了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 风险提示:1)代表性误差;2)不可抗力因素。 目录 1三次产业链的转移:欧美→日本→东亚→中国3 1.1关键的时间节点:1990年全球化加速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3 1.2产业链转移:制造业不断迁移,但资源总是稳定4 2产业链转移的缘起、发展和重启8 2.1水向低处流,劳动力价格是关键因素8 2.2产业链转移的背后是世界秩序的更迭14 2.3第四次产业转移:缓慢与反直觉16 3第四次产业链转移,何事更重要?20 3.1出口份额:面临结构变化,附加值“放低保高”20 3.2产业层面:“量”向资本品聚集,“利”向技术端、资源端倾斜21 3.3新贸易秩序:重视资源国与新兴制造业国25 4风险提示28 插图目录29 1三次产业链的转移:欧美→日本→东亚→中国 1.1关键的时间节点:1990年全球化加速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 从1960年至今的六十余年中,全球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被打破,分工也更加地细致化。以世界银行的“全球贸易占GDP”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全球贸易的发展程度,最高点在2008年(61%),相较数据起点的 1960年提升了整整37个百分点,相当于贸易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在48年的时 间里翻倍有余。对这种“翻倍”贡献最大的时间段是1990年至金融危机前,其 中最值得注意的两个时间节点是1990年和2001年,从这两个时间节点开始,全球化进程相较此前的一段时间明显加速,尽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视的事件性因素是1989年发生的“东欧剧变”,这一事件被认为加速了欧洲的 一体化和全球贸易壁垒的进一步打破;而2001年则与中国密切相关,在经历了 长达6年多的谈判后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在谈判过程中中国逐步放开了市场准入,取消了许多对外国企业的限制和管制措施,这也为中国加入WTO后迸发出的制造业实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图1:全球贸易占GDP比重在1990年和2001年后有两段快速提升时期(单 位:%)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当然,全球化的过程中也有坎坷,在1980年代,全球化进程在震荡中倒退, 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情形有些许类似,两段时间的共通点都在于一个单一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崛起,并引致了贸易逆差国家对其主动发起的贸易争端,这也为后续的产业链转移埋下了伏笔。 1.2产业链转移:制造业不断迁移,但资源总是稳定 将1990年和2001年作为两个关键节点,我们可以将全球的产业链分工分为大致的三个阶段,为了简单地概述每个阶段中,各个国家或地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简单地根据SITC分类将11个大类产品分为资源(包括第2类:原材料;第3类燃料)、中间品(包括第5类:化学产品;第6类:材料制造)、资本品 (第7大类中的71-74小类)和最终消费品(包括第7大类中的75-77小类和第 8大类:其他制品)1,为简化这一系统,与农产品和服务消费相关的大类暂不纳 入考虑。完成上述四个大类的分类之后,即可观察各个国家从1962年到2020年以来在四大分类产品上的净出口占全球净出口的份额大小,以此来描述它们在世界分工体系中作为生产者身份的转变。 图2:1962年至2020年的全球产业链变迁概况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绘制注:其中蓝色箭头代表全球的净出口份额趋于分散,橘色箭头代表全球的净出口份额趋于集中 从全球最终消费品的生产来看,经历了“西方国家分散生产——日本一家独大——亚洲国家分散生产——中国一家独大”的变迁。1962年时,美国、德国、日本是最大的三个净出口国,而在此后的接近30年时间里,美国、德国、英国 的份额逐渐被位于中间的日本所占据,到1984年时,日本的净出口占全球净出口总和达到历史最高点43%,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巨头”;但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也开始重演上一个时期日本蚕食其他发达国家份额的故事,1982年开始,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的净出口份额也开始快速增长;1990年代开启,中国和东南亚、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进入了“分羹者”的序列;当然,更重要的变化还是在21世纪初始,中国在获准加入WTO的次年2002年即实现了净出口份额相对于日本的反超,成为了全球净出口份额最高的国家,这一份额 1原材料包括:生皮、毛皮;油籽和含油果实;粗橡胶(包括合成橡胶和再生橡胶);软木和木材;纸浆和废纸;纺织纱线及其废料;粗肥和粗矿物;含金属矿石和金属废料。能源包括:煤、焦炭和煤球;石油、石油产品及相关材料;天然气;电力。化工包括: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染色、鞣制和着色材料;医药和药品;油和香水材料;制成肥料;炸药和烟火产品;人造树脂和塑料材料、纤维素酯;化学材料和产品。材料制造包括:皮革和皮革制品;橡胶制造业;软木和木材;纸板和纸浆材料;纺织纱线和织物;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金属。资本品包括第7大分类里的71-74小类:能源机械和设备;特定行业专业机械;金属加工机械;一般工 业机械和设备。最终消费品包括第7大分类里的75-77小类:办公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录音和复制设备;未作说明的电 气机械、仪器和器具;还有第8大类的其他制造,主要是一些轻工业制造(卫生、管道、供暖、照明装置和配件;家具及其零件;旅行用品、手提包和类似容器;服装和服装配饰用品;鞋类;专业,科学,控制仪器;摄影器材和用品、光学产品;杂项制品)。 在此后逐年抬升并于2015年达到最高点63%。 图3:1962年至2020年全球消费品主要净出口国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UNCOMTRADE,民生证券研究院注:“主要”是指该国净出口占全球总的净出口(各净出口国的净出口相加,不包含净进口国)的份额多年平均值达到1%以上,其中蓝色代表数值较低,白色代表中等水平,红色代表高水平 相对而言,在制造业内部,资本品的产业链分工相对更稳定一些,这种稳定一方面体现在参与的“玩家”较少,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产业链转移发生得比最终消费品的转移慢。在1962年至2020年中,资本品净出口份额达到过1%以上的国家如下图所示,数量明显少于上图中的最终消费品主要净出口国,且集中在欧美以及亚洲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破局者”在2001年之后快速抢占份额,截 至2020年,中国、日本、德国三足鼎立。 图4:1962年至2020年全球资本品主要净出口国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UNCOMTRADE,民生证券研究院注:“主要”是指该国净出口占全球总的净出口(各净出口国的净出口相加,不包含净进口国)的份额多年平均值达到1%以上,其中蓝色代表数值较低,白色代表中等水平,红色代表高水平 不论制造业的范畴内净出口者的身份如何转变,稳定性最强的是上游的资源部门,净出口者在1962年至2020年的近60年间总是集中在几个国家或地区上:在原材料方面,净出口份额最高的国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加拿大、澳 大利亚、智利、巴西、秘鲁等国家。在能源方面,净出口份额最高的国家也集中在中东地区、俄罗斯、北美地区。 图5:1962年全球原材料净出口份额分布图6:1990年全球原材料净出口份额分布 资料来源:ATLAS,民生证券研究院注:红色代表美洲,绿色代表亚洲,紫色代表非洲,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大洋洲,下同 资料来源:ATLAS,民生证券研究院注:红色代表美洲,绿色代表亚洲,紫色代表非洲,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大洋洲,下同 图7:2001年全球原材料净出口份额分布图8:2020年全球原材料净出口份额分布 资料来源:ATLAS